做好“加減法” 亮出和諧宜居新北京

2017-07-12 09:29:04|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勝蘭

  原標題:半年拆違3000余萬平方米,整治開墻打洞2.1萬處,建設提升600余處便民網點

  做好“加減法”,亮出和諧宜居新北京 

  做好“加減法” 亮出和諧宜居新北京

  擁有大片綠地的城市公園在萬家燈火裝飾城原址上建成。

  做好“加減法” 亮出和諧宜居新北京

  本報記者 王海燕

  疏解整治促提升,一場規模宏大的“加減法”正在本市進行。

  上半年,全市拆除違法建設3000余萬平方米;整治“開墻打洞”2.1萬處;建設提升便民網點600余個;背街小巷實現達標整治182個……減去不必要的負重,增加綠色生態和市民福祉。這個“加減法”,讓更加和諧宜居的北京呼之欲出。

  老城風貌漸回歸

  今夏,宣武門外的達智橋衚同,引來了一窩燕子安家。5隻呆萌的燕寶寶成了衚同街坊眼裏的一景兒。

  “燕子和人一樣,都揀好地兒住。要不是這條衚同整治了,它們還不愛來呢。”老住戶安大媽説。

  達智橋衚同是老城區2435條背街小巷之一。違建、“開墻打洞”、交通擁堵……城市發展中的“症候”它一樣不少。街道聯合多部門,用了一年多時間拆違、拓路、整修沿街立面,這條老衚同恢復了久違的疏朗和寧靜。

  東西城背街小巷啟動整治以來,已經有182條衚同和達智橋衚同一樣,達到整治標準。

  不僅整頓了空間秩序,塵封已久的古都記憶也在慢慢甦醒。

  前門三里河,在水系和綠化景觀改造後,再現數百年前“水街穿巷”勝景;圓明園外7.5萬平方米違建上半年拆除,近千米長的圓明園北墻在被遮擋了30餘年後,重見天日;歷史上戲曲名人聚居的東椿樹,在改造完的衚同步道上鑲嵌了一塊塊“記憶石”,娓娓訴説著半個世紀前的伶人往事。

  這些帶有溫度的老城記憶,越來越多地回到市民身邊。歷史文化名城“金名片”越擦拭越亮眼。

  留白增綠補“短板”

  京藏高速路以西,海淀雙泉堡,一座11.8萬平方米的城市公園正在建設中。4月份栽下的國槐、欒樹、銀杏、油松,在連日來的雨水滋潤下,舒展著新葉,綿延成一片綠色的林帶。

  這片林地,一年前還是萬家燈火裝飾城所在地。扼守城市交通要道的雙泉堡,曾一度聚集了14家綜合市場。市場疏解後,土地全部納入中關村東升科技園三期規劃,其中就包括建設106公頃的景觀綠地。

  利用疏解騰退空間,大大小小的綠地在城市連點成片。昌平沙河鎮七里渠村,清拆出租大院,增添近300畝的綠林花海;蓮花池東路24號院,拆違後建起了一個小微公園;朝陽蕭太后河畔,綠帶連綿,鮮花盛開……

  疏解,不僅要整治環境,還要把便利留在居民身邊。

  西城展覽路街道,老菜市場搖身一變成榆樹館百姓生活服務中心,買菜、修鞋、理髮、幹洗……10多個事項一站辦齊。豐臺在西南三、四環設立了8家一站式生活便民中心,滿足居民日常所需。

  借助環境整治,全市上半年建設提升了600多個便民商業網點,年內將達到1000個。補生活服務業“短板”,城市更和諧宜居。

  低端市場讓位“高精尖”

  6月27日晚6點,“動批”萬容市場管理員董鐵軍徐徐關上市場大門,挂上了鐵鎖。這家存在了5年的服裝批發市場,正式謝幕。

  萬通市場摘牌、天意市場騰退……曾經紅火了30年的“動批”,12個市場裏僅剩下4個,年底前全部疏解完。與“動批”南北相對,大紅門地區45個大型批發市場,有37個已實現撤並升級或外遷,其餘8個將在年底前疏解。

  具有時代特色的“動批”、“大紅門”,將結束自己的歷史使命,緊接而來的“接棒者”是更加適應首都功能定位的新業態。

  “動批”12個市場全部疏解後,政府將進行整體規劃,引入科技金融等新業態。而“大紅門”,將作為南中軸轉型發展的示範,重點引進高端商務服務、時尚創意設計、電子商務等特色産業。

  上半年,全市總計疏解提升市場130余個,物流中心20個。“騰籠換鳥”,讓首都經濟迸發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