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音樂節迎來20歲生日

2017-08-07 09:10:26|來源:北京晚報|編輯:李玥

     10月8日至29日,一年一度的古典音樂盛會、第二十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再度如約而至。遙想起1998年在人民大會堂的第一場音樂會,二十年光陰更迭,北京國際音樂節由最初的籍籍無名、甚至被人質疑“曇花一現”,到如今漸成氣候,成為亞洲地區數一數二的藝術盛典……説起這些年的變化,恐怕沒有人比音樂節的藝術總監、創始人之一余隆更加清楚。無論是1999年指揮大師李德倫與著名小提琴家斯特恩的世紀合奏、2001年指揮大賀典雄突然暈倒後自己的臨危受命,抑或是2011年指揮千名樂手共演馬勒《第八交響曲》時的心潮澎湃,音樂節的點點滴滴已經成為了余隆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當年意氣風發的他也成了兩鬢染霜的中年人。“我要感謝所有的觀眾,感謝所有的工作人員,不是‘常規’的感謝,而是發自真心的。沒有大家的支持,我們走不到今天”,余隆十分感慨地説,“二十年前,北京高品質的演出還很少,古典音樂剛剛起步,幾乎很少有人知道;現在我們每年都有幾千場很好的演出,大家對古典音樂的了解也越來越多。可以説,北京國際音樂節是推動國內古典音樂發展的重要力量,我為它二十年來的成就感到驕傲。”

  瓦格納歌劇繼續領跑

  在本屆音樂節29場精彩演出中,余隆首先推薦的就是由北京國際音樂節與奧地利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聯合製作的瓦格納歌劇《女武神》。自創辦以來,北京國際音樂節始終致力於歌劇藝術在中國的傳播,在大多數人對歌劇的了解還僅限于意大利歌劇時,北京國際音樂節就開始大力引進德奧歌劇和現代歌劇,尤其是瓦格納的一系列作品。從2005年《尼伯龍根的指環》全集亮相音樂節後,《唐豪瑟》、《帕西法爾》、《紐倫堡的名歌手》和《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四部瓦格納歌劇相繼來到北京。今年也恰逢卡拉揚大師創辦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50週年,本版《女武神》的舞臺美術高度復原了該劇在1967年音樂節上首演時的風貌。10月24日、27日,國際著名指揮家梵志登將執棒香港管弦樂團登臺保利劇院,跨越半個世紀,再度演繹這部瓦格納的不朽名作。余隆還透露,如今已80高齡的指揮家卡拉揚先生的夫人將親臨現場。

  本屆音樂節還將引進由倫敦寂靜歌劇團帶來的沉浸式捷克歌劇《小狐狸》,屆時每個觀眾都將帶著射頻耳機觀看演出,不僅能體驗到獨特的歌劇聲場,還將跟隨演員游離于場館中,與演員零距離互動。此外,由法國現代作曲家弗朗索瓦·普朗克創作于1958年的獨幕歌劇《人聲》也將亮相音樂節。

  全套貝多芬交響曲首度亮相京城

  今年是貝多芬逝世190週年。為紀念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在10月8日和29日的開閉幕音樂會上,余隆將率領中國愛樂樂團,攜手弗蘭克·彼得·齊默爾曼和馬克西姆·文格洛夫兩位小提琴大師,共同演繹貝多芬的《艾格蒙特序曲》、《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和《C小調合唱幻想曲》。其間,10月22日至26日,著名指揮家帕沃·雅爾維將執棒德意志不來梅室內愛樂樂團,于中山音樂堂帶來貝多芬九大交響全集系列演出。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演出不僅是今年北京唯一的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音樂會,也是三十多年來北京古典樂舞臺上的首個貝多芬交響曲全集系列演出。

  在大力推廣西洋古典樂的同時,北京國際音樂節向來極為關注中國作曲家和他們的作品。早在2002年,音樂節就推出了“中國概念”板塊。十五年來,譚盾、周龍、葉小綱、陳其鋼、郭文景等當代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作曲家都曾在此一展才華。10月16日,譚利華將指揮北京交響樂團奉上名為“京華風韻”的中國作品專場音樂會,而陳其鋼的最新委約作品——小提琴協奏曲《悲喜同源》也將亮相10月29日的閉幕音樂會,屆時,馬克西姆·文格洛夫將與中國愛樂樂團共同帶來這部作品的世界首演。

  “交響馬拉松”連演10小時

  10月14日的“交響馬拉松”音樂會無疑是本次音樂節一個極受樂迷關注的亮點。演出當天,從上午10點開始,國內九支交響樂團將接力上場,一個團演奏一小時。整場音樂會將持續十個小時,最後,由各團首席、副首席自願報名組成的“北京國際音樂節節日管弦樂團”將首次登臺,奏響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日前,九個樂團已經通過抽籤決定了演出次序。昆明聶耳交響樂團將率先奏響整套改編的《阿詩瑪》,中國愛樂樂團緊隨其後,北京交響樂團、中國交響樂團、上海交響樂團、廣州交響樂團、杭州愛樂樂團、深圳交響樂團、青島交響樂團和“節日樂團”將依次亮相,張國勇、李心草、楊洋等活躍在國內舞臺上的知名指揮家也將齊聚一堂,為觀眾們帶來一場酣暢淋漓的交響盛宴。

  平日裏樂手們在各自的樂團演出排練,每逢音樂節則聚在一起——“節日樂團”的模式在國外早有先例,集結過眾多首席演奏大師的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就是其中極為著名的一個。事實上在中國,集中“抽調”各團骨幹的嘗試也並非頭一遭,上世紀90年代,北京就曾組建過這樣一支“散裝”樂隊,而此次負責組織“節日樂團”工作的中國愛樂樂團團長李南,正是當年那支樂隊的發起人之一。“如果演出的效果好,我們會考慮把‘節日樂團’固定下來。”李南説,“相比二三十年前,我們樂手的職業化水準提高了很多很多,但現在各種聯繫方式發達了,大傢俬下的交流越來越多,見了面之後,專業上的切磋就少了,希望‘節日樂團’能夠再次喚起大家對音樂那種單純的熱情。”

  本報實習記者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