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鼓樓

2017-08-31 16:14:38|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玥

  北京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力量的結晶,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在城市鐘鼓樓的建制史上,北京鐘鼓樓規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見證中國近百年來歷史的重要建築。

  鼓樓通高46.7米,三重檐,歇山頂,灰筒瓦,綠琉璃剪邊,是一座以磚木結構為主的建築。鼓樓分兩層,一層為無梁拱券式磚石結構,南北各辟三個券洞;東西各辟一個券洞;東北隅設蹬樓小券門和蹬樓通道。

  鼓樓二層大廳中原有更鼓25面,1面大鼓(代表一年),24面群鼓(代表二十四個節氣)。僅存一面殘破的主鼓為清朝末年使用,牛皮鼓面上的劃痕是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城時刺刀所劃。現有25面更鼓是根據清朝嘉慶年間尺寸仿製的。每天有七場擊鼓表演,每小時一場,依據中國的二十四個節氣而創作,反映一年四季的季節變化和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農耕生活。

  鼓樓二層陳列有古代計時器有碑漏和銅刻漏。碑漏內部設12根銅管,最後一根銅管下置鐃片。碑漏上方設一投球孔,銅球通過所有銅管的時間為24秒,然後擊鐃報時。兩個金屬球之間的時間間隔為24秒,36個球用時14.4分,即古一刻,3600個球滾動完畢正好24小時。

  據史料記載,鼓樓上的銅刻漏為宋朝年間製造並相傳下來,後輾轉遺失。鼓樓內陳列的銅刻漏是仿製的,分為四級漏壺,由上至下分別是:天池、平水、萬分、收水。收水壺設箭尺于水中,水漲箭浮,依刻顯時,旁邊的鐃神每隔15分鐘擊鐃八次報時,每天誤差僅在20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