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鼓樓-鐘樓

2017-08-31 16:15:0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李玥

  北京鐘鼓樓是坐落在北京市南北中軸線北端的一組古代建築,位於北京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北端,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兩樓前後縱置,氣勢雄偉,巍峨壯觀,凝聚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力量的結晶,鐘鼓樓作為元、明、清代都城的報時中心。在城市鐘鼓樓的建制史上,北京鐘鼓樓規模最大,形制最高,是古都北京的標誌性建築之一,也是見證中國近百年來歷史的重要建築。

  鐘樓通高47.9米,重檐歇山頂,上覆黑琉璃瓦,綠琉璃剪邊,是一座全磚石結構的大型單體古代建築。鐘樓東北角開一蹬樓小券門,登75級臺階至二層。整個建築結構強調了共鳴、擴音和傳聲的功能,這種設計在中國鐘鼓樓建築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鐘樓二層陳列的報時銅鐘製造于明永樂年間。銅鐘懸挂于八角形木框架上,通高7.02米,鐘身高5.5米,下口直徑有3.4米,鐘壁厚12到24.5釐米,重達63噸,是目前中國現存鑄造最早、重量最重的古鐘,堪稱中國的“古鐘之王”。據文獻記載,銅鐘採用傳統的泥范法,利用地坑造形群爐熔鑄。鐘體全部由響銅鑄成,撞擊時聲音渾厚綿長,正所謂“都城內外,十有餘裏,莫不聳聽”。古代關於鑄造這口銅鐘,民間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説。傳説當年鑄鐘久鑄未成,眼看限期將近,老銅匠華嚴心急如焚,女兒華仙跳入爐中,終於鑄成了這口大鐘。百姓為了紀念捨身救父的華仙姑娘,在小黑虎衚同修建了“金爐聖母鑄鐘娘娘廟”,現仍有遺址可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