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運河文化帶文物三年全修繕

2017-11-21 09:25:22|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原標題:運河文化帶文物三年全修繕

  本報訊(記者 朱松梅 通訊員 劉煒)記者昨日(11月20日)從通州區獲悉,以燃燈塔、通運橋、近代學校建築群為代表,運河文化帶中的236處文物都將在2020年前完成修繕。為了讓文物“活”起來,還將探索可持續的保護、利用方式。

  236處文物三年內完成修繕

  作為運河北端的水陸都會,通州歷史悠久,故宮三大殿的梁柱大多由運河北上,經通州進京。因此,這片土地至今保留著大量的歷史遺址、出土文物,如碼頭、橋梁、閘壩、古城、糧倉、古墓、皇木、花板石等。

  就通州古城核心區來説,星星點點分佈著數十處文物。有“一支塔影認通州”之美稱的燃燈塔此前剛完成大修。它與東南側的三座廟宇共同構成“三廟一塔”的古建築群,將在今年年底重新對外開放。

  “三廟一塔”周邊,還分佈著西海子公園、寶通銀號、靜安寺等文物古跡,未來將形成連片保護利用格局。

  為更好地保護文物,今年通州開展了為期兩個多月的巡查,共排查出236處不可移動文物,並逐一分析保護現狀、制定下一步修繕措施。在這些文物中,有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大運河和通州近代學校建築群。據介紹,大運河的保護將以環境提升為主,而近代學校建築群由於分散在潞河中學等幾個學校,現在還保留著與教學相關的功能,因此主要進行日常性維護修繕。

  與大運河有關的33個非物質文化遺産,也將逐一發掘、保護。

  啟動張家灣古鎮規劃編制

  西山永定河、長城、運河三大文化帶環抱北京。其中,大運河跨越千年,穿越四區,其主體位於通州區。

  通州區文委工作人員邢振華介紹,大運河文化帶在通州境內的範圍確定為“一線、四區、多點”,基本涵蓋通州全境。“一線”是大運河;“四區”是通州古城核心區、張家灣古城、漷縣古城、潞縣故城四個片區;“多點”涵蓋宋莊、永樂店等地區。

  “四區”中的張家灣古城,自古是漕運重鎮,至今仍殘存著南側城墻。張家灣古鎮規劃編制將於2018年正式啟動,並開展古城墻、通運橋、晾鷹臺的修繕保護。再往東南,擁有兩千餘年歷史的漷縣古城是皇家狩獵地,曾留下“古韻延芳淀,澤國任鳥飛”的詩句。目前,延芳淀濕地即將開工建設,這片僅存于史書上的廣袤水域也會重新盪漾波光。

  以燃燈塔為標誌的通州古城片區,眼下已完成多項文物修繕。去年初露真容的潞縣故城,將建博物館進行保護。

  文物利用讓歷史“活”起來

  “文物古跡承載著城市記憶。如何傳承文脈、講好故事,是文物保護追求的方向。”邢振華説,在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將探索可持續的保護、利用方式。

  北大街路東,二層小樓古樸優美,完整保留有寶瓶望柱,這就是通州最早的銀行寶通銀號。通州區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寶通銀號獨特的商業文化氣息將被最大程度保留,同時將引入24小時城市書店。新華大街附近的靜安寺為金代古建,目前已修繕完畢,計劃作為展覽館使用。一部分文物古跡還將在合理利用的前提下,服務城鄉居民生活,如開闢成村民文化活動站、非物質文化展示處、村史館等,讓看不見的鄉愁常駐身邊。

  同時,通州區還將利用運河資源,開發休閒旅遊産業,與河北省香河縣、天津市武清區成立“通武廊旅遊合作聯盟”,簽訂三地旅遊聯盟框架協議,共同推動運河旅遊帶建設,推進北運河全線通航。

  此外,臺湖演藝小鎮、環球影城、宋莊藝術小鎮等融合了文化、旅遊、科技、農業等因素的地標性項目也將迅速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