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故宮” 國寶可看可“把玩”
原標題:給文物拍三維照,成立創新工作室,增加互動體驗
“未來故宮” 國寶可看可“把玩”
昨天,參加故宮“文化+科技”國際論壇的嘉賓在故宮數字所參觀3D列印的微縮紫禁城。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狩獵紋豆、吳王夫差劍……這些國寶級的青銅器,以前只能遠觀,現在可以“把玩”。故宮數字研究所昨天展示最新“科研”成果,23件青銅器完成三維“證件照”拍攝,參觀者可以借助滑鼠,“掀開”青銅器的頂蓋,欣賞裏面的銘文,也可以“握起”吳王夫差劍,一試“寶劍鋒從磨礪出”。故宮博物院計劃為更多的文物拍攝三維“證件照”,還將成立創新實驗室,引入VR技術……“未來故宮”雛形初現,參觀者不僅可以“把玩”國寶,還可以穿越回宮,與名臣相談,暢遊禦花園美景。
23件青銅器有了三維證件照
狩獵紋豆、吳王夫差劍、雷紋爵……一共23件青銅器完成三維“證件照”拍攝。故宮博物院資料信息部工作人員輕點滑鼠,就“掀開”了一件方彝的頂蓋,露出裏面的銘文。“這是參觀實物展覽,難以看到的細節。”工作人員説。
每一張三維“證件照”均為高精度三維掃描建模,解析度達到8K。“這一清晰度可以滿足文物研究需求,有效減少文物進出庫房的次數,從而避免磕碰磨損等。同時,也可以讓更多人有機會欣賞到常年存放在庫房的珍貴文物。”工作人員介紹説,要拍攝一張類似的“證件照”,至少需要兩三個小時。每件虛擬文物大約由300萬個細節拼成。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先用相機為文物拍攝高清照片,作為高精度貼圖;之後用手持鐳射掃描器提取文物內外信息,並最終完成建模。“一般掃描距離是二三十釐米。但有些器物口部比較小,就會通過遠距離、多次掃描來提取內部信息。凡肉眼可以看到的地方,信息都可以被提取到。“未來我們希望將技術提升,可以捕捉到一些以往看不到的信息。”工作人員説。
據介紹,首批拍攝三維“證件照”的文物均為相對“皮實”的青銅器,未來將參照同樣拍攝標準為瓷器、玻璃器等更嬌貴文物拍照。“除了研究,這些照片可以隨時被壓縮,成為遊戲開發、科普互動項目的素材,讓更多人在手機上就能‘把玩’珍貴文物。”
穿越回宮暢遊禦花園
“漫步”在景色宜人的禦花園裏,彎腰撿起幾片樹葉,喂食“圍繞”在身邊的幼鹿……戴上互動式頭盔,參觀者就可以穿越回宮,不僅可以暢遊禦花園,還可以走進“養心殿”,在“三希堂”賞寶,與名臣聊天。
為了營造這百分百真實的虛擬禦花園以及養心殿,故宮工作人員耗時整整兩年。
“先要到實地取景,之後參照現存古建圖紙等信息完成建模。”故宮工作人員介紹,新建的建築、山石,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補上“歲月痕跡”,然後才是細節開發。“目前我們已經按照歷史信息重現了鹿囿,這在現實中已經不可能被復原。”未來,虛擬禦花園裏還將增加類似喂魚等互動體驗。觀眾在虛擬故宮中的遊覽信息將被收集起來。未來,故宮將根據每位參觀者的需求,提供定制服務。“大眾化的需求將成為故宮數字項目開發的數據支持。”故宮工作人員説。
文物變時髦也須有底線
故宮引入科技,讓文物“活”起來,並非趕時髦,而是要讓文物“活”得更好。
故宮“文物醫院”有約200位文物修復者,配備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文物“診療”設備,光是“體檢”設備就有文物專用CT機、顯微觀察設備、材料分析設備、無損探傷設備等。有了科技設備,文物修復者依然兢兢業業。美國總統特朗普以及夫人參觀“文物醫院”時,文物修復者正在計算機設備的輔助下,裝裱修復一幅70多年前掉落的古畫碎片,整個拼圖過程歷時3個月,修復過程約一年。總統的到來,也沒有分散文物修復者的注意,他們的眼中只有文物。
目前,包括騰訊、“國家建築師”團隊等都有與故宮合作的項目。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説:“無論哪種形式,最終研發的産品不能單純追求時髦,必須要遵從故宮標準,達到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我們的最終目標是通過科技手段,讓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普通人的生活結合起來。”
相關新聞
騰訊聯手故宮吸引年輕人
本報訊(記者 孫奇茹)在兵馬俑中尋找自己的相似臉、在換裝遊戲裏與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親密接觸、借手機互動遊戲親自動手體驗一把傳統榫卯技藝……從今天起,由故宮、騰訊共同主辦的“傳統文化×未來想像”數字文化藝術展在故宮上演,沉浸式3D投影螢幕、虛擬現實、時尚換裝手機遊戲等一系列新技術形式呈現的傳統文化內容,讓市民看到了不一樣的故宮,也為故宮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吸引了大批“95後”“00後”粉絲。
學習歷史知識,不一定非得一頭扎進枯燥的歷史課本裏,一邊玩遊戲也能一邊汲取知識。此次展覽位於故宮文化資産數字化應用研究所內。走進展區,名叫“第五大發明”的互動遊戲吸引了不少場內年輕人的目光。遊客可以通過展區的手機裝置,自行用榫卯技藝的零件設計、拼裝出一個個木質桌椅。如果你製作的桌椅結構不合理,當你將其放置在地面上時,桌椅就會坍塌。而若成功拼裝出一個美觀又穩固的傢具,你就能在遊戲中解鎖一個故宮中的奇珍異寶,擺放在自己的“家”中。
“對於‘90後’‘00後’而言,遊戲就像他們的另一種語言似的,容易接受。”榫卯遊戲製作人、建築專業畢業的田海博講述了設計這一遊戲的初衷——通過遊戲互動過程,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千年技藝“榫卯”。
故宮是全球最大的榫卯結構建築群,但紅墻內的傳統文化魅力卻並未被人們所熟知。“知道我們在做一個基於榫卯技藝的互動遊戲,一位對東方傳統文化感興趣的外國技術人才主動找到我們,希望加入我們團隊,可見榫卯的魅力有多大!”田海博回憶。不過,接觸後他們才發現,這位外國友人過去竟然以為榫卯技藝來源於日本,而非中國。“這讓我們很不是滋味,也更加感到通過現代科技傳播中國傳統文化的緊迫。”
科技正給人們接觸傳統文化的方式、渠道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展區現場,一款名叫“奇跡暖暖”的時尚換裝遊戲裏,年輕人可以給自己在遊戲中的虛擬形象穿上高度還原故宮文物的清朝皇后冬朝服等古代服飾。
在“你好秦朝”展臺,系統對參觀者進行人臉識別後,就會識別出與參觀者臉部最像的兵馬俑形象,讓你一秒鐘“重回”秦朝。
用手機對著墻上的故宮宮殿、《韓熙載夜宴圖》、吉祥缸等圖像掃一掃,充滿趣味的故宮主題動態表情包就會出現在手機上,和同學好友聊天時也能秀一把別致的表情包了。
看展出時,再也不用手忙腳亂上網搜索藏品信息臨時“抱佛腳”,只要打開手機上的“博物官”小程式,“掃一掃”藏品,就能得到對博物館藏品的全方位解讀。
據悉,“傳統文化×未來想像”展區在今日到12月8日期間對公眾免費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