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河南兩會新面孔——90後代表來了

2018-01-23 11:39:36|來源:大河網|編輯:萬慶麗

【兩會聚焦-小圖】2018河南兩會新面孔——90後代表來了

【兩會聚焦-小圖】2018河南兩會新面孔——90後代表來了

【兩會聚焦-小圖】2018河南兩會新面孔——90後代表來了

【兩會聚焦-小圖】2018河南兩會新面孔——90後代表來了

  核心提示丨隨著最後一批90後全部成年,90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群體。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代表名單中,記者發現了一批90後代表。他們中有海歸,紮根基層,帶領貧困人口致富;他們有企業家,能闖蕩商場,也能為民發聲。他們來自各行各業,皆心繫群眾,為群眾代言。這些年輕的面孔,為今年的兩會“增色”不少。

  劉雅君

  兩家公司總經理想多向老代表學習

  還沒有過28歲生日的劉雅君,是一名標準的90後。但是他已經擔任了兩家公司的總經理,在能源物流企業摸爬滾打了6年。目前他又當選了省人大代表。

  2012年,劉雅君從南陽理工大學畢業,在校學的是工商管理專業。畢業後,他選擇回家裏經營的物流企業上班,從一名基層銷售員做起,逐漸了解整個行業的經營模式。經過3年的歷練,在家人的嚴格要求下,劉雅君通過自身的努力成為公司的總經理。

  劉雅君有著90後的闖勁兒。經過多次考察,積極響應國家提倡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他們公司在重慶市果園港佈局成立公司,上游依託蘭渝鐵路,下游依託長江黃金水路,進行運輸和銷售。“目前公司能夠平穩運行,我的第一目標是在當地站穩腳跟,穩步發展。”劉雅君説。

  首次參加省人代會的劉雅君説,他要嚴格要求自己,學習老代表的履職經驗,提高自己的履職能力。

  劉一鳴

  海歸做家政培訓要幫更多貧困人口脫貧致富

  2016年,劉一鳴從悉尼經濟學院經濟管理專業畢業時,怎麼也沒想到會從事家政行業。

  “畢業回國後我先到上海工作,暫住在親戚家,發現保姆一個月工資6000元。”劉一鳴説,她發現巨大的商機。

  2017年3月,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接手了一家家政服務公司——平輿縣雪絨花職業培訓學校,瞄準月嫂培訓。當時公司只有兩個人,一個是她,一個是派單經理。

  由於沒有經驗,公司一直虧損。“我一個月20天泡在農村,第一批學員也只有3人,學費還不夠付培訓老師的工資。”在家人的支持和政府部門的關懷下,劉一鳴咬緊牙關、轉變發展思路,才終於扭轉局面,業務從單一的月嫂培訓擴展至小兒推拿、産後恢復、育嬰師、保姆等,現在她在平輿縣開了兩家實體店。“2017年,我們學校培訓了800名學員,其中免費培訓、免費推薦就業的貧困人口500名。”劉一鳴説,他們幫助下崗女工、農民工、貧困婦女、農村留守婦女等就業。

  “我關注到近期家政行業的一些新聞。”劉一鳴説,這次參加省人代會前,她帶來了家政人員的心聲,希望在政府部門的規範下,家政行業發展更有序。

  師鵬飛

  留學歸來,關心農業和農村

  師鵬飛身上的標簽不止90後、海歸,還有“創業人”和“新農人”。

  1月22日下午,開封代表團在嵩山飯店開會。“希望能夠重視土地流轉中遇到的問題,增設專業的機構,加強對土地流轉中的管理和監管。”在團會上,師鵬飛“拋”出自己的觀點。

  這個建議,是他從事農業3年多,經過實踐而提出的想法。2014年,從英國利物浦大學畢業後,師鵬飛回到家鄉尉氏縣。

  “我在農村長大,對這片土地有很深的感情,進行土地流轉、成立合作社也是在響應國家‘雙創’號召。”師鵬飛説,選擇回到農村創業,他的初衷是帶動更多農民致富,在當選省人大代表後,他更知責任重大。

  他認為,這些年,土地流轉成為激發農業經濟發展的活力,引導農民以出租、轉包、轉讓、入股等多形式的流轉機制,可促進農業産業的集聚、抱團發展,從而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在與更多合作社和流轉大戶溝通後,他們也提出普遍的建議,希望相關部門深入鄉村對土地流轉中的問題進行監督檢查,建議出臺法規進行規範,防止合作社、承包農戶因流入方違約等造成損失。

  “能夠當選省人大代表,我特別激動,也深感壓力大,一定會用心履行職責。”師鵬飛説。

  姚新新

  最年輕代表每天都在蒐集民意

  今年23歲的姚新新,是本屆省人大代表中最年輕的一個。

  當選省人大代表後,姚新新挺著大肚子在村裏一戶一戶走訪,四處了解民意。

  “當選省人大代表後,很激動和緊張,更多的是壓力。”姚新新説,自己是蘭考縣的基層代表,當時就下定決心一定要把基層的呼聲傳遞上來。在走訪農戶時,她發現留守兒童問題成為農村的一個難題。

  姚新新説,建議把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和保護作為一項民生工程,建立隨時更新的留守兒童信息庫,加強兒童託管機構的建設完善,鼓勵更多父母在家門口就業,動員社會力量組建志願者隊伍,做好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工作。

  在接受大河報記者採訪時,姚新新説,第一次參加省人代會,自己還是“新人”,但決不能無作為。她每天都通過網絡“蒐集民意”。“要‘多聽、多看、多想’,與村民們多溝通、聽取群眾建議,用眼睛發現群眾所需,將他們的建議和想法匯總,最後用紙筆將群眾內心所思所想展現出來。”

   記者侯夢菲田園邵可強文平偉王亞鴿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