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創新技術成果轉移大會召開 千余項創新成果雲集亦莊
昨天,在全球智慧工業創新大會展覽現場,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展出了3噸級共軸雙旋翼無人直升機。本報通訊員 方針攝
本報記者 馬婧
造型各異的無人機、各顯神通的成像儀……昨日,2018全球智慧工業創新大會暨全球創新技術成果轉移大會暨博覽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幕,來自全球的千余項創新成果和項目亮相,“最強大腦”們將通過多種形式的交流對接,開展高新技術成果轉移和合作。其中,開發區企業的最新科技創新成果也在家門口集中展出。
3噸級無人機揭開面紗
走進無人機展館,一架體型龐大的飛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這架名為T333的無人直升機誕生於開發區,是國內目前最重的一款無人直升機,起飛重量可達到3噸。
在它旁邊,還有一架體型更小的無人機,這是2012年試飛成功的我國首架電控共軸無人直升機。兩架飛機出自同一公司,看上去構造十分相似,但仔細觀察飛機上方的旋翼系統,就會發現技術上的升級和跨越:小型無人機的旋翼採用了軸承技術,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螺絲鑲嵌其中,而新型無人機採用無軸承式、無限壽命的複合材料旋翼,看起來更加簡潔。
“T333無人機使用了世界最先進的旋翼技術,可以抵抗十分惡劣的環境,還具有故障檢測和飛機的健康診斷功能。”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型號總師孫萬説。
2012年入駐開發區以來,中航智成功跨過“民參軍”的門檻,一舉邁入軍工製造領域,實現了從300公斤量級到全球首架3噸量級無人直升機、從小批量試製到批量化生産的跨越。這並不是中航智探索的終點,孫萬説,未來的無人機會向大型化、高速化發展,公司還正在研發預留客艙的無人機,未來不僅可以實現無人駕駛,還能載人飛行。
“最強大腦”進行200多場交流
在光纖傳感技術主題展區,展櫃裏小小的光學模組吸引了專業人士的駐足和討論。
開發區企業北京浦丹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健向在場人士介紹,光纖陀螺是第一個將相對論實現工程化應用的産品,通過運用兩束光的光程差,可以檢測光纖陀螺的旋轉角度,從而判斷物體運動過程中是否出現偏移。光纖陀螺組成的光纖慣導系統可應用在火箭、導彈、飛機、高鐵、石油鑽探、採礦等領域,提高設備運行的精準度。
光纖陀螺旁,還展出了量子保密通訊系統的核心部件,體型也十分迷你。“目前,中國已研製成功利用量子加密原理的量子通訊系統,以保護通訊的安全性,京滬幹線已通過驗收。”毛健説,為了讓量子保密通訊在企業級應用上獲得普及,浦丹光電近兩年通過技術突破,將原本的大主機殼簡化為小模組,體積、成本和價格都實現了降低,使諸多金融機構、雲計算、雲存儲等企業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在展示的同時,本屆全球智慧工業創新大會還將開展200多場交流對接,來自全球的“最強大腦”將圍繞智慧製造、人工智能、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主題方向展開交流,通過大會交流、專場對接、B2B對接、技術展示等形式開展高新技術成果轉移和合作。
對於一些海外創新項目來説,開發區也成為其科技成果轉化的大平臺。去年6月至10月,開發區組織的第三屆亦莊創新創業大賽·歐洲賽區,吸引了來自芬蘭、德國、以色列、法國、丹麥的近百個項目參賽,其中,來自芬蘭的互聯網創新公司Gogloob從眾多項目中脫穎而出,獲得第一名。開發區推動該項目與移動矽谷園區深入對接合作,將Gogloob項目成功引入開發區落地,最終進駐移動矽谷中歐中心。據悉,此次大會中,開發區也將助力優秀的創新技術成果轉化落地。
新政將出爐促進高精尖發展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在昨天的開幕式上表示,作為“三城一區”中的“一區”,開發區不僅具備承載“三大科學城”成果的能力,也具備承載世界最新科技成果落地轉化的能力。
經過26年的打造升級,開發區已形成了産業集群化發展的良好態勢,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汽車製造、機器人與智慧製造四大主導産業引領創新前沿。通過不斷強化産學研用緊密結合,引導和支持企業提高技術研發、産品創新、利用和轉化科技成果的能力,開發區科技成果轉化率連續多年保持在80%以上,遠超全國平均水準。
數據顯示,目前,開發區入區企業已達兩萬餘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02家。2017年,開發區各項經濟指標均呈現兩位數增長,GDP達到1365.2億元,增長12.2%,增速領跑全市;工業增加值實現869.4億元,同比增長16.2%。
梁勝介紹,今年開發區將進一步優化升級營商環境,將出臺一批促進高精尖産業發展的政策,從科技成果轉化、産業創新示範、創新産業聚集、高端人才發展等方面,以産業基金、科技研發補助資金、人才公租房等多種方式,支持企業、人才團隊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