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久眠地下的西板橋“醒”了

2018-08-03 17:27:53|來源:北京晚報|編輯:葛寧遠

  景山西街上,北海東門外,“西板橋”的公交站名至今猶在。這座讓很多北京人久聞其名、不見真容的西板橋如今已經“甦醒”。在西城區恭儉衚同南口,這座古橋和一段29米的內金水河河道已破土重現,並將原址保護,等待著與人們見面的一天。

  去年8月,西城區什剎海街道拆違時,在恭儉衚同南口、景山西街與景山後街交匯處發現了疑似古代石橋的橋面石條。隨後,北京市文物局組織市文物研究所對該橋及河道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經過3個月的考古發掘,在原存建築基礎之下,一座南北走向的單拱平板橋露出了真容——它就是西板橋。

  據市文研所工作人員張中華介紹,根據本次發掘的情況可以推測,至少自明代起西板橋及河道既已存在,此後一直沿用,1973年將河道改為暗河,中間穿雨污水管道,橋址被填埋。張中華介紹,這座古橋橋面呈近正方形,邊長6.5米,橋洞高約1.7米,拱腳坐落于橋臺上的金剛墻上。如今,石條鋪砌的橋面已有殘損,現寬4.15米,橋面兩側欄杆與欄板已無存。

  結合歷史資料和發掘情況來看,此處河道在歷史上從北海公園濠濮澗流出,至西板橋南折,經白石橋沿景山公園西墻注入故宮筒子河。“西板橋是內金水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它流出北海經過的第一道橋。”目前,西板橋遺址的考古發掘已初步完成,主要成果在於基本摸清了西板橋到北海的河工系統。張中華介紹,此處河道及橋址具有清代特徵。根據歷史文獻推測是清代乾隆時期修建濠濮澗時對這段河道的重新修葺,新中國成立後這段河道內側金剛石條大部分缺失,補砌虎皮石墻,但底層石條尚存,近北海段仍保存原來面貌。“如今,這座橋的主體仍是原來的遺存,只是橋面石下加墊了一層青磚,應該是現代所為。”

  張中華認為,此次考古發掘為探討北京中心城區元代以來內金水河水系的歷史面貌,乃至研究運河文化帶、老城區及中軸線文化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文物是歷史的載體。西板橋是北京人的‘鄉愁’,過去人們只知道西板橋車站,現在西板橋本體終於也露面了。”

  發掘完成後,專家建議對遺址進行原址保護,對已發掘的遺跡採取有效的封存保護措施,未來條件具備後再行發掘,以最大程度上揭露其全貌。“目前,展示利用保護規劃由西城區正在制定之中,力爭早日讓人們看到西板橋真容。”

  西板橋遺址的發掘只是第一步,文物部門透露,整個中軸線的考古調查即將啟動,“主要是配合建設工程,摸排地面遺存,在尋找歷史痕跡的同時,力圖為老城保護決策提供參考。”(北京晚報 記者 孫樂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