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選手”閃亮機器人大會

2018-08-17 09:18:21|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北京“選手”閃亮機器人大會

昨天,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的工業機器人亮相。

北京“選手”閃亮機器人大會

觀眾在認真觀看機械手臂的操控。

北京“選手”閃亮機器人大會

機器人樂團吸引參觀者駐足。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本報記者 孫奇茹

  國際上唯一能夠覆蓋創傷及脊柱全節段手術的骨科手術機器人“天璣”;擁有準確率高達98%的人臉識別技術的優必選Walker人形機器人;獲得國際設計大獎的“選美皇后”T5協作機械臂;工業機器人“關節”關鍵零部件……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以北京機器人選手為代表,國産機器人産業帶著諸多填補空白、趕超世界先進水準的成果,上演了一場高科技年度匯演。

  “亦莊造”屢填國內空白

  “天啊,從沒見過這麼大的無人機!”踏入機器人大會場館,中國最大無人直升機T333瞬間收穫大量“迷弟”“迷妹”的讚嘆。

  這個重達3噸的大傢夥,是我國第一個應用第四代旋翼的機型,可廣泛應用於電力巡檢、海關緝私、應急救災等領域。借助自動控制技術、旋翼獨立電控反槳共軸技術、艦載無人直升機系統等多項核心技術,它能在海拔3000米以下地區以正常起飛重量起降,也讓中國在大型無人機領域走在了全球前列,甚至迎來了海外訂單。

  大傢夥的製造商中航智來自北京亦莊,是一個“80後”創立的創業團隊。幾年前,由於資金緊缺,中航智曾攜産品參加新加坡航展,試圖贏得訂單。展會上,海外一家著名基金開出了35億元人民幣資金支持的價碼想要收購這家年輕公司,但要求中航智遷至新加坡。最終,團隊創始人田剛印婉言拒絕,“不是沒有動心,而是一旦走出國門,企業就不再屬於中國了”。

  就在快揭不開鍋時,市政府為團隊提供了5000萬元資金支持。落地亦莊後,開發區政府為其提供的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也讓團隊的發展如虎添翼,加速實現産業化進程。

  作為機器人大會“東道主”,開發區選手成為會場上北京機器人“軍團”的主力軍,SMC的未來無人化自動化工業生産線、京東的無人車和無人機、欣奕華的自動導引車也紛紛亮相。自世界機器人大會落戶北京亦莊以來,這裡的機器人和智慧製造企業已研發出國際領先的新産品17項,並有5項新産品填補了國內空白。

  RV減速器成本降20%

  靜能繡花,動作精度比人類高出成千上萬倍;動則力大如牛,舉起上千公斤的汽車並在高空中旋轉、運輸絲毫不費力。機器人大會現場,特長各異的機械臂們各顯神通。

  在一個個“秀技”的機器人不遠處,一個展品看似普通、很難吸引普通市民的展臺卻引來不少專業觀眾駐足。

  站臺上,一個約莫小碗大小的金屬小部件看著其貌不揚,卻是個金疙瘩。在各種智慧工廠的生産線上扮演關鍵角色的工業機器人,要想靈活、精準地活動,都離不開它,它就是工業機器人的核心部件之一——RV減速器。

  據了解,每台工業機器人上需要有3到5個這樣的RV減速器,在機器人的“關節”上使用。它的成本一般要佔整個機器人總體成本的三分之一,但目前,全國90%以上的RV減速器仍然依賴進口。

  不久前,北京工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北京智同科技自主研發的RV減速器項目落地開發區。公司首席科學家張躍明透露,智同在北京研製生産出的RV減速器不僅在性能、精度上達到國際領先水準,還能實現成本降低20%,打破長期以來我國機器人RV減速器核心部件基本依賴進口的局面,用“小身板”助力我國機器人行業的“大發展”。

  公司將研發中心和精加工生産基地放在北京,而將粗加工環節放在了河北,打造出一支支有著京津冀協作血統的機器人零部件。

  世界機器人大會落戶以來,開發區機器人和智慧製造企業已累計轉化專利1400件,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不斷刷新。2017年,開發區機器人和智慧製造産業實現産值328億元,約佔區域總産值的9.7%。

  關鍵部件仍難國産

  國産替代進口、突破國際壟斷——諸多喜訊背後,我國機器人産業仍然有巨大的門檻亟待跨越。

  伺服驅動器,相當於機器人的執行系統。如果沒有它,機器人即便大腦再聰明,如霍金一樣能想、能表達,但肢體動不了。對以動作快速、穩定、高精度著稱,需要在工業生産線上大展拳腳的工業機器人來説,這無異於是災難。

  5年前,王健帶領的清能德創團隊打破了伺服驅動器的國際壟斷,為國産機器人廠商提供了選擇國貨的機會。

  “不過,所有值錢的零部件都是進口的,佔到整個設備60%的成本。”王健透露,驅動器的晶片、核心模組、關鍵感測器,仍然只能依靠進口。

  今年上半年,這一零部件“滿世界買不著”。無奈之下,他們找到了一家上游國産廠商。“國産模組到手後,我們一用發現還可以,可是等到批量化生産的時候發現,還是有點小毛病。”王健回憶,“就像俄羅斯套娃一樣,關鍵設備的關鍵零部件依靠進口,再往裏面的核心零部件也是這樣。”

  産業觀察家洪仕斌表示,由於精密減速機、控制器、伺服系統以及高性能驅動器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不足,國産自主品牌工業機器人在國際市場的整體競爭力還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