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以北京為核心世界級城市群

2018-08-24 08:48:29|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原標題:打造以北京為核心世界級城市群的戰略重點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優化提升首都功能,發揮一核作用,打造世界級城市群。《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明確了北京城市的戰略定位是“四個中心”,重點任務是履行好“四個服務”,根本目標是要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使北京成為人民幸福安康的美好家園。結合全球範圍內世界級城市群的建設經驗,京津冀打造以首都為核心世界級城市群思路是:進一步提升北京的輻射帶動能力,消除三省市之間有形與無形的障礙,加快更多新區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完善城市群形態,優化生産力佈局和空間結構,發揮京津兩大核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提升河北城市發展能力,實現優勢互補、一體化發展,完善城市間功能分工與城市體系,打造擁有高品質生活、人産城高度融合、生産生活生態協調、城市魅力彰顯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

  一、強化北京核心功能,增強輻射帶動能力。處於後工業化階段的北京,要更加重視經濟發展品質,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力。優化産業結構,加快向高端化、服務化、集聚化、低碳化、融合化的方向發展,努力形成創新引領、技術密集、價值高端的經濟結構。強化北京的國際交往功能,全面提升京津冀國際交往的軟硬體環境,推進服務標準、市場規則和相應的法律法規等制度規範,建立一體化的市場機制和制度保障。打造高端國際交流平臺,吸引國際組織總部落戶京津冀,擴大對外開放水準。

  二、消除有形無形壁壘,加速要素區際流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應通過科學規劃、改革體制等,加快破解行政壁壘和制度障礙,促進生産要素自由流動,加快改革創新步伐,建立健全協同發展的體制機制,形成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著眼于京津冀城市群空間佈局,按照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要求,構建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多節點、網格化、全覆蓋的交通網絡,提升交通運輸組織和服務的現代化水準,形成統一開放的區域交通格局。通過建設高效密集軌道交通網和便捷暢通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通用航空等立體交通網絡,進一步縮短超(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通勤時間和通勤成本,促進人口、産業、資金等生産要素能夠在城市群內的快速、有效、便捷流動,為推動經濟向高端轉型提供基礎支撐。

  三、縮小河北與京津差距,提升承接能力。通過打造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發揮京津雙城的高端引領、輻射帶動作用,沿主要軸線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的載體和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提升交通沿線的中心城市功能和培育一批中小城市,由此逐步推進京津冀區域的經濟結構優化,推動區域一體化交通網絡逐步形成,改善京津冀地區生態環境品質,有效提升區域的協同發展機制,提升河北城市、産業的發展水準,進而縮小河北各市與京津兩市的發展差距,促進整個京津冀地區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水準。在此基礎上,構築起要素資源自由流動、産業分工互補、城市功能相互配套對接的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在河北選擇一些具有優勢和發展潛力的地區設立新區,通過打造産業發展平臺,改善投資環境,吸引産業聚集,是加快河北省發展的重要舉措。

  四、打造四圈空間格局,實現功能互補。第一層是20千米核心功能圈。這是京津冀連接世界、發揮全球城市核心效應的核心區域,在空間上主要包括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區)和一主(中心城區)。通過優化功能、提升品質以及增強城市活力,進一步鞏固北京的全球競爭力、話語權和影響力,以更好地發揮其作為大國首都和全球城市的核心引領作用。

  第二層是20~50千米都市功能圈。主要覆蓋了“一核”“一主”“一副”和北京周邊的七個新城以及廊坊北三縣。要依託軌道交通、市郊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線路將核心區、中心地區、邊緣組團以及周邊新城等功能板塊連接起來,同時以北京城市副中心為一翼、並依託首都第二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廊坊城區、北三縣與北京同城化發展,在周邊建設一定規模的特色小鎮和“微中心”,共同形成北京的大都市功能圈。

  第三層是50~150千米協作功能圈。這是京津冀服務國內、承載國家重要戰略的聯動發展區域,基本覆蓋了未來京津冀城際鐵路交通一日往返可達的大首都生活圈,也包含了京津雙城、保定、唐山、廊坊等區域中心城市和多節點城市、雄安新區以及西北部的部分生態保護區,是未來京津冀城市群高度同城化和功能協作一體化的巨型城市區域。

  第四層是150~300千米輻射功能圈。這是京津“雙城”帶動周邊地區協同發展的重要區域,包括了京津冀的南部功能拓展區和西北部生態涵養區,石家莊、邯鄲兩個區域中心城市,以及衡水、邢臺、承德、張家口和秦皇島等多個節點城市。應考慮優先將一些具有産業梯度和互補性的製造業佈局在這一圈層,而生態休閒旅遊型的産業則要加強與張家口、承德和秦皇島的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