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京城 歡樂祥和

2018-09-25 09:35:24|來源:北京日報|編輯:葛寧遠

  原標題:遊園賞月 觀景看戲 登高踏秋 中秋京城 歡樂祥和

中秋京城 歡樂祥和

9月24日晚上,永定門南廣場舉辦“月圓京城 情係中華”主題文藝演出,中秋月下詩詞與歌舞紛紛上演,營造團圓賞月、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北京日報記者 鄧偉攝

中秋京城 歡樂祥和

9月24日晚,西城區在北京坊打造中秋燈光秀,市民可以通過網絡直播欣賞到這場利用現代科技鐳射投影技術且別具中國特色的樓體秀視覺盛宴。北京日報記者 方非攝

  中秋假期全市開展重點公共文化活動353項,吸引市民和遊客約80萬人次

  過一個有文化的團圓節

  “偏賞中秋月,從古到如今。”

  中秋佳節歷來是中國人最注重的節日。今年的中秋節,人們有了更多的文化選擇。中秋節期間,全市各級公共文化服務機構以“月圓京城 情係中華”為主題,組織開展圖書閱讀、群文活動、文藝演出、非遺展示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據市文化局統計,9月22日至24日中秋假期期間,全市共開展重點公共文化活動353項,吸引市民和遊客約80萬人次。

  賞兔兒爺、做月餅、誦經典、學民俗、參觀拜月場景、製作手工藝品……節日期間,位於東嶽廟的北京民俗博物館儼然成了一個中秋民俗主題公園,到處洋溢著濃濃的中秋文化氛圍。

  兔兒爺可以説是北京人眼中的中秋文化大使。東嶽廟內,一進門便能看到九層高的“兔兒爺山”。許多前來參觀的家長和孩子都很喜歡有點威風又有點萌的兔兒爺,現場彩繪兔兒爺的活動吸引了許多遊客。

  這個假期各區文化館、公共圖書館也都組織了不少線上線下的講座、閱讀活動,向市民講解中秋民俗,傳承中秋文化。首都圖書館“首圖講壇”舉行了“今夜月明人盡望-明月裏的中秋情懷”主題講座,邀請專家為讀者講解中秋節有哪些風俗習慣,以及21世紀我們應該如何過中秋節。

  節日期間北京舞臺也是好戲連連,全市68個演出場館共上演99台劇目266場,票房收入約2006萬元。

  在國家大劇院,來自上海的梅派青衣史依弘上演了“梅尚程荀史依弘”專場,兩天的演出,史依弘演出了四大名旦的代表作,她忽而是哀怨悲楚的“蘇三”,忽而是去國懷鄉的王昭君;忽而是嬌俏可愛的“金玉奴”,忽而又是《春閨夢》裏哀婉悽清的張氏,多變的舞颱風採讓戲迷看得好不過癮!

  在首都劇場,北京人藝的經典劇目《天之驕子》再度登臺。新生代演員再現前輩經典,台下亦是掌聲雷動。在天橋藝術中心,香港話劇團帶來的經典之作《親愛的,胡雪岩》一票難求。

  傳統節日裏還有不少現代科技的身影。前門北京坊勸業場東墻上主辦方利用鐳射投影技術,以“最中國”的理念打造了一場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視覺盛宴。在五棵松華熙中央廣場舉辦的海淀區首屆中秋文化科技體驗節上,運用投影、鐳射、遙感、應用腦電生物反饋等科技手段,市民可以真實體驗登月過程,與“嫦娥”虛擬互動。

  參加傳統節日活動的人群熙熙攘攘,讓專家們看在眼中,喜在心裏。中國節日文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侯仰軍認為,“過節雖然是一個形式,但形式其實也是一種內容,過洋節我們了解的是西方文化,過中國傳統節日則是增強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記者 牛春梅 實習記者 關一文)

  永定門下賞明月 中軸線上誦團圓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伴隨《少年中國説》的誦讀聲,24日晚7:30,東城區“月圓京城 情係中華”系列主題文藝演出,在主會場永定門南廣場、分會場角樓圖書館和鐘鼓樓廣場同時開啟,國內著名表演藝術家、朗誦名家、中小學生,用朗誦、歌伴舞等形式,呈現經典名篇,用傳統文化激發家國情懷,共慶中秋佳節。

  永定門南廣場上,《少年中國説》的表演者是曹燦杯朗誦大賽的獲獎者,孩子們稚嫩的童聲、鏗鏘的節奏,情飛揚,志高昂,讓現場一次次響起熱烈的掌聲。

  夜晚的永定門城樓,在燈光的映襯下,格外壯美。屋檐下的彩繪與空中的明月呼應,激發人們懷古的情思。

  《沁園春·雪》、《觀滄海》、《將進酒》、《春江花月夜》、《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名篇朗誦依次登場,當殷之光老先生朗誦《沁園春·雪》最後一句時,全場齊聲朗誦“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把氣氛推向高潮。

  鐘鼓樓廣場前,東城區第二文化館民族管弦樂團的民樂合奏拉開了活動的序幕。在青春寄語——中小學生朗誦板塊,來自東城區9所中小學的學生朗誦了《古詩聯唱》、《鳴鹿》、《龍吟鳳噦憶先賢》等經典名篇;在情動中華——民樂演奏板塊,著名表演藝術家張希臣和銀海民族樂團分別帶來了二胡獨奏和民樂合奏。

  角樓圖書館分會場,分國學吟誦、直播衚同聲音、吉他彈唱、詩歌朗誦四部分。北京景山學校語文教師朱暢思,帶領參與者進行中秋詩詞吟誦,並同步講解中秋民俗。北京民間收藏博物館館長阿龍以現場直播的方式展示他收藏的老物件,還為觀眾講解老北京過中秋的習俗,並演示響器、衚同叫賣,讓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老北京文化。“曉輝音樂大篷車”發起人黃曉峰用吉他彈唱《角樓的月光》讓觀眾在角樓的月光下穿越古今展開遐想。

  “中秋節是傳統節日,北京城的中軸線是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建築文化的優秀代表。我們選擇中軸線南北兩端作為會場,選擇優秀的傳統文化名篇進行朗誦,就是希望在這樣一個環境裏、在闔家團圓的節日裏,用傳統文化激發大家的家國情懷和愛國熱情,傳播、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東城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家雷説。

  當天,東城區文委、區文聯、區文明辦、區園林綠化中心,各街道,簋街、南鑼鼓巷、五道營等特色街區共組織30余項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活動歡度中秋佳節。(北京日報 記者 牛春梅 實習記者 關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