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貨櫃首進北京地鐵站 模式仍待檢驗
北京地鐵一直被視為商業洼地,但近日也吸引了新零售業態進駐。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此前大火的無人貨櫃已開始在北京地鐵站內鋪設網點,成為在傳統自動販賣機以外,北京地鐵商業的一次新零售嘗試。此前,出於安全、成本的考慮,無人貨櫃並未將地鐵站作為首先進駐的場景,而是在相對容易談判的辦公場景展開爭奪。伴隨辦公場景發展“觸礁”,不少企業開始找尋其他出路。不過,儘管“磕”下地鐵站這一大流量場景,但仍然面臨著商品、維護、配送等多方面的挑戰。
鋪進北京地鐵
無人貨櫃雖然聲音漸小,但風口未滅。近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發現,魔盒無人貨櫃已經悄然進駐北京地鐵站。在地鐵蒲黃榆站內,無人貨櫃和原有的自動販賣機擺在一起,與有固定卡槽、只銷售飲料的自動販賣機不同,魔盒無人貨櫃裏主要賣的是蛋黃派、薯片、火腿腸等零食,約有13個SKU。消費者通過支付寶或微信註冊綁定後,掃碼打開櫃門即可拿取商品,關門自動結賬。
與上海、杭州等城市相比,北京的地鐵商業一直不算豐富。不過,在今年初,北京地鐵運營公司董事長謝正光曾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除了乘車服務外,北京地鐵正研究引入更多增值服務,其中包括各種新商業業態。今年10月,北京市商務局(原北京市商務委)、市發改委等七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便利店發展的若干措施》中也提出將拓展便利店業態的發展空間,優化網點佈局,今後地鐵站內也可以引入連鎖便利店品牌。
佔地規模小、管理成本相對較低的無人貨櫃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填補地鐵商業空白。此前,全家便利店就在上海以門店為中心試水在地鐵站放置智慧貨櫃。
北京商業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賴陽表示,過去北京地鐵由於考慮客流量增高時商業設施妨礙通行、換乘效率以及安全因素等,使得商業配置不夠充分。但是消費者對於地下和地上的便利性服務需求愈發旺盛,尤其是對於年輕消費者來説,更需要通過便利店、綜合服務設施等在公交樞紐提供應急性需求的滿足。因此,為了迎合消費需求的轉變,各種地鐵便利性商業設施的嘗試還是很有必要的。
流量雙刃劍
地鐵巨大的客流無疑是吸引無人零售商的關鍵。根據北京地鐵官網數據顯示,北京地鐵公司所轄的16條運營線路每日的客運量為500多萬到1000多萬人次,無論是出於商品銷售還是看中廣告效益、數據需求,地鐵站裏都潛藏著巨大的商業空間。不過,在許多時段迅速增加的地鐵人流量,也會加大無人貨櫃的管理難度。
人流量會帶來更多生意,但也會拉高運營成本。來自貨損、租金、維護等方面的壓力是諸多無人貨櫃企業遲遲未進駐地鐵站的主要因素。一位北京的無人貨架企業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企業進駐辦公室場景通常並不用支付租金,即使是這樣,部分辦公網點的銷售也很難覆蓋背後的平臺研發、人工、配送等成本。而要進駐地鐵站等客流量大的交通樞紐,租金一般都不會很低,這對無人貨櫃的運營會産生更大成本壓力。
而RFID(無線射頻)技術的貨損問題放在客流量龐大的地鐵站裏就更是會被放大。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魔盒智慧貨櫃採用的技術是每個商品上都貼有RFID標簽,貨櫃通過識別被拿走的標簽而發生扣款行為。
一位不願具名的無人貨櫃技術服務商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由於地鐵站的燈光、人群密度等都會影響識別率,即使是能較好解決貨損問題的視覺識別技術,應用在地鐵站也會存在瓶頸。對於這項技術來説,如果有人把RFID標簽撕掉留在櫃子裏的話,就不會被扣款。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會被記錄下來,可以經過人工核查進行追責,但由於地鐵站裏是非固定的、隨機的客流,追繳的成本也會很高。大家通常也不會對一個價值幾塊錢的商品進行各種追查,一般默認這一部分貨損。
場景前路存疑
辦公場景發展空間有限,無人貨櫃企業需要挖掘更多出路。不過出於安全性和成本的考慮,地鐵站並不是無人貨櫃會優先考慮的場景。
相比來看,就北京商場來説一台自動售賣機大約3000元/月。無人貨櫃還有一塊頻繁補貨物流成本和損耗。根據友寶自動販賣機的年報披露,其在北京地鐵站內單個售貨機點位的租金有1.6萬元/年和2.6萬元/年兩檔。
“地鐵裏確實存在一定需求,但做零售肯定都要算著成本,如果真指望靠銷售掙錢,這未必是一個特別好的生意。”上述無人貨櫃企業負責人直言。對於無人貨櫃來説,隨著人口素質提升,偷東西的行為會減少,可能也不會有很誇張的貨損。但在一些文明城市,在公共空間吃零食的人也會越來越少,對於無人貨櫃裏銷售的零食是否真的會有較大需求也存在爭議。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高級專家莊帥認為,無人貨櫃進駐地鐵站主要面臨兩方面的運營難題。一方面,相對於固定人群的辦公場景,地鐵裏客流的消費習慣培養難度較大。地鐵站的人流量很大,但都是匆匆而過的,逗留時間並不長,如何吸引顧客促成購買是個問題。零食類商品也不是剛需,可能只有個別消費者偶然購買,不會像此前自動販賣機裏的水飲銷售好。
另一方面,儘管地鐵站有安檢、執法人員,並有統一的管理,不會發生此前辦公室場景無人貨架一片狼藉的亂象。但是無人貨櫃的補貨時間要跟地鐵的運營時間結合,貨櫃SKU數量有限,在客流高峰期很難進行補貨工作,如果商品賣得好的話肯定就出現斷貨等情況。
下半年以來,伴隨資本和投機玩家退出賽道,無人貨櫃市場也已經進入冷靜時刻,留下個別供應鏈較強的公司在精細化運營。新零售分析師雲陽子認為,無人零售終端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地鐵站作為零售場景也存在不少想像空間。但是對於無人貨櫃來説,使用哪種技術、選擇什麼商品、如何經營流動性顧客、怎樣做好用戶體驗等問題,都還需要考究。
在莊帥看來,無人貨櫃本身就很難成為一種主流的銷售渠道,而會變成原有零售業態的一個補充。比如可以作為超市閉店後夜間時段的補充,或者放在超市收銀臺外,進行一些應急商品的補充。另外,在購物中心、公園、電影院、網吧等會吸引消費者長時間停留的休閒場景放置無人貨櫃也會更有優勢。
北京商報記者 王曉然 徐天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