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天52萬餘人次國博見證偉大的變革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大型展覽”目前正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眾多觀眾前來參觀體驗。通訊員 陳曉根攝
本報訊(記者 劉冕)昨天,是《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開展第12天,累計參觀人數突破50萬人次,達524517人次。參觀者們從四面八方趕到國家博物館,回望40年,見證“偉大的變革”。
昨天雖是週一,國博改變了閉館規矩,觀眾如潮。講解員不停歇地講述著改革開放40年的故事,累計講解260批次。
“我年輕的時候,買什麼都要憑票。”從山東到北京出差的王先生,特意騰出半天時間到國博參觀,他説,“剛過去的‘雙十一’,我一口氣兒下了十多單,基本都到貨了。改革開放40年,人民生活所需的物資從最初的短缺,需要定量供應,到日漸繁榮,我們是改革最大的受惠者。”
40年時光荏苒,中華大地上演了一幕幕偉大的變革。展廳裏,幾乎每一位觀眾都可以講述一段自己與改革開放的故事。
“40年前,我住在大雜院裏,生火做飯都在院子裏,每天頭髮都特別黑,因為都是煤渣子。一到下雨天,院子裏不好生火,吃飯就發愁。”劉先生年過花甲,跟原來的幾位老街坊相約看展,在四合院微縮模型前,他説,“很早我就搬到樓房了,現在吃穿都不愁了,就惦記著好好鍛鍊身體,日子真是越過越有滋味兒。”
一位穿著校服的中學生拿著手機,將展櫃裏陳列的“1977年的高考考生准考證、大學新生戶口遷移證明和學生證”拍下來,她説:“我回去想寫一個小的劇本,內容就是改革開放40年學校裏的變化。看了這次展覽,讓我更深地了解改革開放,也更有興趣去認識這段歷史。”
科技的日新月異,是令人深刻的改革記憶。“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透視模型;蛟龍、海龍和潛龍“三龍兄弟”深海探測裝備模型;炫酷的航天服……都成為觀眾們青睞的合影對象。體驗VR技術,通過雙面透明屏看中國巨變,“國博仰”看《清明上河圖》……高科技的應用,讓觀眾有機會穿越千年。
展廳裏,有這樣兩幅照片。一幅是1978年拍攝的寧夏中衛沙坡頭,零星散落的幾株枯樹,一派荒涼寂寥;一幅是今日的中衛沙坡頭,已是一道“綠色屏障”。陳宇是一名大三學生,他説:“過去40年,中國人不斷努力,創造出一個美麗中國。今後,我們將更加努力,讓家園更美好。”
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沙盤前,圍著一群中學生,一位學生説:“我要通過自己的雙手,將家鄉建設得更美好。相信通過努力學習,我一定會在這片規劃圖上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