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全市已普查非遺資源1.2萬餘項
北京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聽取關於《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條例(草案)》的説明,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清作相關説明。人民網 池夢蕊 攝 |
人民網北京1月16日電(孟竹 池夢蕊) 今天上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清向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作關於《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條例(草案)》的説明。
張清指出,北京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傳承積累了極其豐富的非遺資源。截至2018年6月底,北京全市已普查非遺資源1.2萬餘項,其中崑曲、京劇等11個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相聲、抖空竹等126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北京評書、京繡等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73項,北京面人、拉洋片等區級非遺代表性項目909項。這些非遺展現了北京的地域特色、文化基因和歷史文脈,是北京歷史文化的生動體現。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産是一張金名片,傳承保護好這份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産是首都的職責。《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規劃》提出,把北京建設成為“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交相輝映,歷史文脈與時尚創意相得益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都。傳承保護好非遺是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非遺也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首都城市建設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