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河下游碧波盪漾綠洲初現
京良路橋上,一位老人向市民描述早年間永定河的美景。橋下,河水正向南奔流。本報記者 陳強攝
本報訊(記者 陳強)久旱的永定河下游正在變成碧波盪漾的綠洲。記者昨天發現,從上游官廳水庫下泄的水正源源不斷注入已斷流幾十年的母親河,水頭已經到達大興區,目前正在從京良路橋向南六環奔流。
今年,本市首次大規模引黃河水進京,開展跨流域生態補水,累計調水量達1.6億立方米,補水規模為歷年之最。目的是為永定河全流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奠定水資源基礎,並服務世園會和新機場工程。
站在南六環北側的興良路永定河大橋向下俯瞰,仍是一片乾涸,為了防風固沙而在河道內栽種的樹木,也因多年缺水導致長勢欠佳。
隨後,記者沿永定河東側大堤北上尋找水頭。來到距離南六環7公里外的京良路,終於看到水的影子。京良路橋下,永定河寬約2公里,本年度永定河補水水頭到來之前,這裡幾乎是一片荒地,經過的市民無不嘆息環境差。如今,迎來補水的河道已經開始煥發生機,低窪處形成了一個個小湖面,隨著水位增高,它們將陸續相連,有望形成寬闊的水面。儘管現在的河道還難以被稱為景觀,但仍然吸引了不少市民停車觀看,拍照留念。
一位家住大興狼垡、年逾七旬的老人,站在橋上久久不願離去,“永定河斷流的時候,我還是個小夥子呢!”在老人的記憶裏,當年的母親河水質很好,周邊農民吃水種田全靠它,“農閒了,我們哥兒幾個還經常到河裏捕魚呢,魚相當肥美,味道沒得説!”打開話匣子的老人,講得越來越生動,吸引好幾位市民圍攏來聽,大傢夥兒顧不上頭頂的烈日,望著流動的水、綠色的樹,遙想早年間永定河的美景。
記者繼續溯水而上,在豐台區盧溝橋農場西側、地鐵房山線高架橋正下方的河道內,記者看到了如同老人記憶中的美景:寬闊的河道內,永定河水緩緩流動,倒映著藍天白雲。河岸上,草木繁盛,也有不少鳥類棲居,一塊“水深危險,請勿進入河道”的警示牌已經立好。一個多月前,記者也曾來到此處,那時的河床上,除了荒草就是樹木。如今,即使那些較高的樹木,也已經被來水淹沒了樹榦,遠遠望去,只能看到一個個樹冠。
作為首都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橫跨內蒙古、山西、北京、天津、河北,全長700多公里,是串聯京津冀地區的生態大動脈。上世紀六十年代,由於連年乾旱、污水直排等原因,永定河水量減少,直至斷流。近年來,本市多次治理永定河,在沿線形成了“五湖一線”等生態景觀。從2003年開始,每年定期由上游的洋河和桑幹河,向下游的永定河北京段補水。但永定河仍然水量偏少,自凈能力較差,部分河段乾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