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年底添兩條地鐵新線

2019-06-12 09:23:04|來源:北京日報|編輯:李玥

  原標題:通州年底添兩條地鐵新線

北京通州年底添兩條地鐵新線

昨天,全長16.6公里的地鐵7號線東延成功實現短軌通,預計9月空載試運行。本報記者 武亦彬攝  

  本報記者 曹政

  小馬莊站裏,最後一段25米長的軌排徐徐落下,標誌著16.6公里長的地鐵7號線東延成功實現短軌通。昨天,記者探訪7號線東延施工現場時獲悉,通州區將在今年年底開通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兩條地鐵新線。按照市軌道公司敲定的施工計劃,這兩條地鐵線路將在6月和7月相繼實現軌通,預計今年9月空載試運行。

  7號線東延率先短軌通

  規劃顯示,7號線東延工程西起已運營7號線終點焦化廠站,向東南下穿五環路後向東敷設,經過豆各莊區域後沿著萬通路向東,跨通馬路和京哈高速後,沿萬盛南街向東敷設,終點站設置在環球主題公園站。

  昨天,全長16.6公里的東延線路實現短軌通。短軌通意味著地鐵軌道線已逐節鋪完,之後還要將這一節節軌道焊接起來,實現長軌通。

  實現短軌通,需要克服不少困難:7號線東延的張家灣車輛段為地下車輛段,鋼軌等大件材料受場地影響運輸困難;減振道床類型多,減振墊、浮置板道岔施工難度大;在克服自身工期壓力大、施工干擾多等困難的同時,還得積極配合其它專業單位交叉作業。

  “7號線東延工程鋼彈簧浮置板道床全部採用預製板,首次採用預製鋼彈簧浮置板,與現澆浮置板道床相比較,進度指標提高一倍以上。”施工方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種工藝擺脫了現場澆築混凝土的困擾,同時可以充分利用預製廠機械化生産條件,在保證品質的同時加快施工進度。

  9月實現空載試運行

  市軌道公司方面介紹,地鐵7號線東延共設置了9座車站,平均站間距2.13公里,在萬盛南街西口站預留與遠期線路換乘條件,在施園站、環球主題公園站與八通線南延換乘。在六環內,群芳南街南側設張家灣車輛段1座。列車設計時速80公里。

  副中心另一條地鐵八通線南延工程線路起自既有八通線終點土橋站,向南敷設。從土橋站至終點環球主題公園站線路全長4.2公里,車站2座,全部可與7號線換乘。

  目前這兩條線路均在抓緊施工中。按照計劃,7號線東延的長軌通時間是6月30日。此外,八通線南延線將在6月25日短軌通,7月15日長軌通。

  為了確保軌道測量精度,7號線東延、八通線南延全線均採用高鐵CPIII測量技術,確保軌道施工誤差不超過1毫米,並且為運營維護、沉降監測提供了永久基準。

  八通線壓力將有所緩解

  7號線東延線和八通線南延線計劃2019年9月空載試運行,年底實現初期運營。

  對於備受關注的車站施工進展,市軌道公司相關負責人透露,截至目前,7號線東延全線9座車站已全部結構封頂,全線于4月19日實現洞通。目前車站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和裝修,計劃7月底完成裝修工作。張家灣車輛段土建結構施工完成99%,停車場裝修完成60%,計劃7月底完成裝修工作,8月底實現運營進駐臨管。

  同時,八通線南延2座車站主體結構全部封頂,盾構區間均已洞通,車站正在進行裝修,計劃8月底完成。

  兩條線路終點均在環球主題公園,未來都會服務於這座公園,構築其與對外交通樞紐間的快速軌道交通聯繫。同時,作為軌道交通線網中骨幹線7號線的東部延伸,7號線東延也將打造成中心城與通州新城南部地區的聯繫走廊,緩解既有八通線壓力。

  相關新聞

  學者建言京津冀應

  制定統一交通標準

  本報訊(記者 駱倩雯)昨天,2019年北京兩界聯席會議京津冀交通協同發展高峰論壇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寧濱表示,建成京津冀智慧綜合交通系統,使之成為交通強國的示範工程具有重要意義,要做好頂層規劃設計,制定標準,並通過雲計算、大數據、智慧感知、專用通訊等先進技術,推動京津冀智慧綜合交通系統的發展。

  論壇上,寧濱發表了題為《智慧綜合交通系統的若干關鍵技術及應用》的主旨報告。他表示,智慧交通是把各種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交通領域。在京津冀智慧綜合交通系統中,“智慧”包含智慧物流、智慧客服、智慧製造、智慧維護、自動駕駛等技術。比如未來即將開通的京張高鐵就要應用自動駕駛技術,目前在京沈高鐵上已經做了一些測試。

  寧濱表示,打造京津冀智慧綜合交通系統,需要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智慧感知、專用通訊等技術。大數據的科學利用,對於擁堵治理、交通安全、事故預防等,都會有顯著提升。

  寧濱表示,目前不缺乏大數據,缺乏的是頂層設計和統一標準。而建設京津冀智慧綜合交通系統就是要放在國家發展的大局,站在構築京津冀交通新格局、輻射“一帶一路”及全球的高度去謀劃這個系統的建設,做好頂層設計和標準制定。

  記者了解到,目前京津冀三地均開展了不同程度的地方交通標準體系建設,相對而言,北京的經驗較豐富,覆蓋領域較全面。總體來説,三地現行的交通標準內容存在著複雜的交織關係,且未形成科學的交通標準化協同發展機制,很難發揮標準化在區域交通發展中的優勢。而國家重點發展的前沿交通技術如車路協同、智慧駕駛測試、交通大數據介面等技術,先天上對區域交通標準的協同提出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