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國門第一路”6月底建成
原標題:“新國門第一路”月底建成
本報記者 金可
被譽為“新國門第一路”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重要配套保障工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線高速公路中段工程將於本月底建成,並具備通車條件。
記者從市交通委獲悉,目前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線高速公路中段工程建設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目前,建設單位正在全力推進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收費大棚亮化、高速公路夜間照明等重點工程,以及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線高速公路中段的交通工程、綠化工程,確保6月底建設任務高品質完成。
收費站全採用ETC收費通道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的起點,位於團河橋東約450米的機場高速五環立交橋。這裡,4個入口8條匝道,從南五環上橋,到機場27公里僅需20分鐘。路上限速120公里。起點處路面平展寬闊,新鋪設的路面還沒有施劃行車線。
京投交通公司總經理助理、建設管理部部長張彥鐸介紹,這條路的特點之一就是橋梁佔比高,多達86%,27公里中23公里都是高架橋。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從北往南設觀音寺、前大營、大狼垡、禮賢南4個收費站。觀音寺、禮賢南兩個是主線收費站,前大營、大狼垡是兩個匝道收費站。每個收費站4個廣場。4個收費站共有110條車道,全部都是ETC收費通道。這也是本市首條100%為ETC收費口的高速路。同時,也設部分人工收費的混合車道。
其中,南端的禮賢南收費站車道最多,共33條車道,10進23齣。觀音寺收費站車道30條,9進21齣,全部ETC收費。觀音寺、禮賢南兩個主線收費站還在中間位置設計了禮賓車道,寬度約10米,可走摩托車方陣。
接下來,道路周邊還要進行綠化和路燈調試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採用智慧路燈,可無極調光,通過窄帶物聯網技術,控制調整照度,既保證照明品質又環保省電。
將於本月底建成的還有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線高速公路,該線全長24.58公里,中段為京開高速至京臺高速;東延段起點京臺高速,終點京冀界(廊坊);西延段起點京開高速,終點京冀(涿州)。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和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北線高速公路中段工程建成後,服務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五縱兩橫”骨幹交通網絡中全部4條高速公路建設任務將全部完成,將為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順利開通運營提供有力保障。
路、軌和高鐵、管廊共構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項目採用“三線共構,四線共位,五線共廊”的結構形式,其中“三線共構”指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大興國際機場軌道線、地方一級公路團河路在下穿京滬高鐵後至龐安路長達7.9公里的里程內,三線自上而下,立體分佈,最高架梁高度達33余米,這種共構體形式大幅優化了項目建設佈局,並節約項目建設用地600余畝。同時,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軌道線、團河路與大興國際機場地下綜合管廊四線共位,並與京雄城際鐵路形成五線共走廊的空間佈局。路、軌和高鐵、管廊共構共走廊形式,在國內尚屬首例。
同時,項目控制性工程上跨京滬鐵路,下穿京滬高鐵,並與軌道線、團河路共3個項目、4座橋梁同步轉體施工。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充分運用BIM技術,轉體前生成全程推演,精準計算提高把控能力,大大降低安全風險,開創了國內大跨度橋梁集群式上跨鐵路轉體施工的先河。
路面結冰點降到零下12℃
為確保高速車輛通行安全,項目全線23公里橋梁面層採用融冰雪材料。路面結冰點降到零下12℃左右,有效改善冰雪天氣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影響,並大幅減少常規融雪劑材料的使用,減少對環境和橋梁結構的破壞。在一個項目中如此大範圍採用融冰雪路面技術,在國內尚屬首例。
同時,通過採用綜合管控技術、智慧路燈、主動發游標志等先進措施,進一步打造出行安全保障體系。
為打造環境友好工程,通過建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綠化工程,與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外側綠化構成通往機場的綠色通道,形成京畿綠廊、天地彩畫、大綠大美的國門景觀,進一步提升出行體驗。
相關新聞
新機場工作區路網配綜合管廊
本報訊(記者 曹政)再過3個多月,大興國際機場就將通航,相關市政工程也正在陸續竣工。記者昨天從施工方北京住總集團市政道橋部獲悉,大興國際機場工作區市政道橋及管網工程已陸續開始面層鋪油施工。工作區路網將配地下綜合管廊,不僅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還極大方便了電力、通信、燃氣、供排水等市政設施的維護和檢修。
工作區路網主要是新機場週邊的道路。項目黨支部副書記李愛國向記者介紹,該機場路網的投用將為未來巨大的客運、貨運負荷提供充分的運營保障。
道路下方,還“配備”了綜合管廊。以07標段916米地下管廊為例,工程為三艙結構,內設電力管線、通信管線等各類綜合線路。根據施工工藝,綜合管廊需分兩次澆築混凝土。兩次澆築混凝土的接茬處容易出現錯臺、蜂窩麻面現象,這是混凝土澆築過程中極易出現的品質通病。為解決這一問題,施工人員通過運用新工藝,解決了混凝土二次施工縫的外觀品質問題。
綜合管廊為地下密閉空間,內部密布各類線路,必須確保管廊內不能出現滲水、漏水。實際監測表明,綜合管廊的變形縫,是最容易出現滲漏的位置。一般來説,變形縫處通常通過設置橡膠止水帶進行防水,但橡膠止水帶在實際使用中固定困難,且施工過程中易遭到破壞,嚴重影響止水帶止水效果。為此,技術團隊對橡膠止水帶的固定方法進行了改進和升級,成功解決了管廊滲水的問題。綜合管廊施工完成後,經過多次降雨考驗,綜合管廊內未出現滲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