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定:踐行河長制 建設美麗中國

2017-12-19 11:28:17  來源:國際在線  責編:陳晨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報道(王風雲 劉寶紅):黨的十九大對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全面系統部署,同時對河長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和整體性要求,河長制推行以來,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定一直非常支持河長制這一制度創新,雖已年過七旬,但熱情飽滿的他,依然非常“忙碌”,並不同程度的先後參與了昆明、上海、佛山、貴陽、太原、福州等地的河流污染治理工作。近日,針對我國河流現狀及未來發展的相關問題,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對劉永定研究員進行了專訪。

  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左手拿一個保溫杯,右手拉著行李箱,行色匆匆地向我們走來。採訪,在首都機場的咖啡廳開始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02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劉永定    王風雲/攝

  我國河湖眾多 污染現象令人堪憂

  當前我國河湖水域萎縮、水體品質下降、生態功能退化等問題突出,談到我國河湖概況,劉永定介紹道,我國河流湖泊眾多,水系發達,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共45203條;常年水域面積1平方公里以上的天然湖泊2865個,湖泊水域總面積7.8萬平方公里。東部集中于長江中下游地區,多為淡水湖,西部集中于青藏高原,多為鹹水湖。城市的水體、東部的水體和雲貴高原的水體環境相對品質差,全國地表水仍有近十分之一的斷面水質為劣Ⅴ類,約五分之一的湖泊呈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因此引起水生態系統發生變化,例如無錫藻華嚴重引起的水危機,大部分城市水體存在黑臭現象,氮、磷等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全國近80%的化工、石化項目布設在江河沿岸、人口密集區等敏感區域。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涉及城鎮化,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轉移,城市人口不斷擴大,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城市發展加快,污染也加快。

  水環境治理迫在眉睫 技術創新是關鍵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流域水環境品質不斷下降,河流水質普遍下降。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是我國水利發展的迫切要求,在水環境治理過程中,遇見的相關瓶頸如何解決,劉永定説:“在九十年代以前,社會上很多人將環境污染和生態系統分開看待,不重視生態問題,引起生態系統變化,因此水環境品質必然下降。首先,現階段水環境治理上容易出現‘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問題,有些地方污染非常嚴重,一些地方相關機構只解決最嚴重的問題,不顧系統的流域治理,在水環境治理上缺乏系統規劃和設計,水環境的治理本質應從整個系統的角度去考慮,所以提倡流域綜合治理,流域綜合管理已成為河湖開發和保護的普遍趨勢;第二,經濟發展和環境治理之間存在矛盾。我國是發展中國家,需要在進一步發展經濟的同時,治理環境污染和保護生態健康兩方面需要協調、平衡推進,各地必須頂層設計和控制,河長制才能更好地發揮制度優勢,全面落實,平衡推進。這也符合環境倒U形曲線的規律,符合綠色發展的理念。第三,技術手段和設備。整個污染管理、治理的能力體現不足,當然,有一些科技投入相當大,為了水治理,國家建立水體污染治理與控制水專項。關於水污染控制最適宜的技術,應因時因地切合實際嚴格按照三個標準衡量,一是有效,二是安全,三是經濟可行,嚴格按照三個標準努力改善生態環境,加強對環境污染的治理。現階段,有一些技術性的突破可以引導一系列的技術産生,比如曝氣技術、膜技術等。”

  堅持“三生共贏”、“三者共治”、“三位一體”

  在流域治水方面,我國與國外治水有一些共同點。1933年,美國田納西州成立流域管理委員會,1974年泰唔士河成立水務局。河流上下游、左右岸、區域之間存在差異,我國在水環境問題上要做到真正意義的流域綜合治理,在這個過程中推動力最大是河長制,在河長制推行過程中,堅持“三生共贏”,即生産、生活、生態共贏,“三者共治”,即政府、企業和公眾實現整體聯動,“三位一體”,即水污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調控為一體,政府企業公眾共同參與,以政府為指導,堅持問題導向。深化推行河長制,才能建設更加和諧的美麗中國,劉永定補充道。

  一位年邁的老者,一位“國字號”的治水專家正夜以繼日為我國的治水大業辛勤的付出著。我們被劉永定堅定的信念、篤定的眼神深深地打動了。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戰役已經打響,機構到位,河長就位,從江河源頭到海濱湖畔,無論大江大河還是支流小河,越來越多的河流有了健康守護責任人,河暢、水清、岸綠的美好圖景正變為現實。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