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日報訊:“天上雲居,詩畫西海。”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部有一個由亞洲最大土壩水庫(柘林湖)和被譽為“中國佛教領袖搖籃”的雲居山組合而成,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全國佛教樣板叢林、國家水利風景區、國家森林公園和國家濕地公園為一體的山嶽湖泊型旅遊區。她,就是被廣大遊客譽為“中國最美湖光山色”的廬山西海。
廬山西海地處廬山與鄱陽湖之西,是南昌、武漢、長沙、合肥四個省會城市的十字交匯地。福銀高速、大廣高速、京九鐵路穿境而過,西海高速環湖而建,距九江機場、昌北機場只有50分鐘左右的車程,與廬山、三清山、婺源、景德鎮相連,共同組合形成著名的環鄱陽湖國際黃金旅遊線路。
20世紀50年代末,10萬農民響應國家號召,肩挑背扛在修河上築起亞洲第一大土壩,締造了今天碧波萬頃的廬山西海。廬山西海總庫容達8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45米,能見度達11米,水質達到國家一類水標準。這裡是有著6.5億年地球生存史的瀕危物種——桃花水母在全國罕見的繁衍棲息地,因此被譽為“生命西海”。景區空氣品質達到國家一級標準,大氣負氧離子含量每立方釐米高達15萬個。
廬山西海綠島擁翠,1667個島嶼星羅棋佈,點綴在308平方公里的水域中,猶如顆顆翡翠落玉盤。景區內森林茂盛,植被完整,森林覆蓋率達89.2%,匯集了2000多種植物,其中包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伯樂樹,以及香果樹、古銀杏、紅豆杉、八角茴、羅漢松等眾多珍稀樹種。這裡還可以看到成片的天然栓皮櫟群落,有12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50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中國當前存世不多、價值極高的生物多樣性寶庫。
享有“雲嶺甲江右,名高四百洲”美譽的雲居山因 “山勢雄偉高峨,常為雲霧縈繞”而得名,山上的真如禪寺自唐代道容禪師奠基開山迄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道膺、佛印、虛雲、海燈等歷代高僧大德曾在這裡開壇講禪,日本、韓國佛教界更是將真如禪寺尊為曹洞宗祖庭之一;新中國佛教協會成立後,六任會長中有四位曾在這裡住持或修行,奠定了真如禪寺“中國佛教領袖搖籃”的地位。
作為全國佛教“三大樣板叢林”之一,真如禪寺奉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並重宗風,台灣星雲大師參訪時稱之為“千年來僅存的‘禪門儀規’”,更被四眾弟子敬奉為世界坐禪中心。2008年11月,真如禪寺迎來了建寺1200週年的盛大慶典,世界佛教聯合會主席瓦納密提率海內外佛教大師和信徒居士數千人共襄盛舉,前來紀念這一歷史時刻。柬埔寨國王諾羅敦·西哈莫尼、十一世班禪確吉傑布先後慕名前來參訪。
雲居山奇山異石、溪水瀑布、古寺牌樓、僧侶塔林等名勝古跡比比皆是。在歷史上,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接踵而至,白居易、蘇軾、黃庭堅、秦少遊、晏殊、朱熹、王安石等名人曾留下270多篇讚美雲居山的詩文畫作。蘇軾讚之為“冠世絕境,大士所廬,四百州天上雲居”。
現在的廬山西海,既可以禪修養生、湖邊垂釣,尋找悠然脫俗的雅致,也可以體驗動感西海水世界,盡情呼吸新鮮的負氧離子,還可以享受被譽為養生之泉、長壽之源的原生態富礦溫泉和有著“江南勇士第一漂”的桃花溪漂流,儼然已成為運動休閒度假的天堂。
“廬山西海作為九江打造旅遊‘兩圈兩帶’戰略佈局的重要‘一圈’,要發揮標杆作用和推動作用,在打造健康運動休閒主題和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上發力,保護好生態,引進龍頭旅遊項目,進一步做好宣傳、推介、行銷工作,不斷提升旅遊發展水準,加快推進廬山西海旅遊經濟圈建設,讓廬山西海這顆明珠更加璀璨耀眼”,12月23日,九江市委書記楊偉東在廬山西海調研時,對景區發展提出了殷切期望。10月10日,九江市委副書記、市長林彬楊在“廬山西海創建國家5A級景區、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工作調度推進會”上,對廬山西海下步發展提出了“全力以赴創5A、全力以赴上項目、全力以赴抓管理、全力以赴抓創新”的要求。今年以來,廬山西海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七中全會和十九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永修、武寧兩縣的大力支持下,強化黨的領導、改進工作作風、優化發展思路、完善工作機制,真抓實幹、攻堅克難,以重大項目落實年活動為抓手,全力創建國家5A景區和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開創了景區“二次創業”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