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指數助生態文明建設

2018-01-02 09:22:21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編:陳晨

  北京青年報訊:建立科學合理的發展指標,並用這個指標來衡量不同地區的發展水準,不僅能夠反映發展背後的理念,也同時反映了發展水準的差距,為不同地區的決策者提供決策參考。比如國際上最通用的指標之一就是GDP,儘管社會各界對GDP有許多批評,但是作為反映一個地區富裕程度的指標,GDP仍然是最有效的,並被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所接受。

  同樣,基尼系數反映了一個地區經濟收入公平程度。一個國家或地區對基尼系數的關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對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關注。而聯合國發佈的人文發展指數,將教育、健康納入到指數中,反映了人們的生活狀況。這些指數的發佈並被用於評價國家和地區發展,至少發揮了兩方面的作用:第一,指出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狀況特別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第二,影響決策,推動政府和社會各界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解決發展中所面臨的問題。

  在中國,綠色發展不僅僅是一種發展理念,更是發展道路和發展戰略的選擇,需要將綠色發展變成可操作的政策和行動,那麼建構一套綠色發展的指標體系就具有重要意義。日前,國家統計局、國家發改委、環境保護部等部委發佈《2016年生態文明建設年度評價結果公報》,基於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對不同省份的生態文明建設進行了標準化處理,形成了綠色發展指數。綠色發展指數的發佈,體現了中國政府對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為實現“十九大”提出的綠色發展目標提供了有力工具。

  綠色發展指數包含了7個方面的一級指標,分別是資源利用、環境治理、環境品質、生態保護、增長品質、綠色生活和公眾滿意程度。在綜合指數中,資源利用所佔權重最大,權數達到29.3%,其次是環境品質,佔19.3%,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分別佔到16.5%,增長品質和綠色生活分別佔到9.2%,公眾滿意程度沒有計入總的指數。從這個指數設計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幾個特點:

  第一,強調增長與環境保護並重。比如資源利用的權重最大,在這個一級指標中包含了14個二級指標,其中只有少數指標是用的總量指標,比如能源消耗總量、用水總量和耕地保有量等,權重比較重的二級指標大部分是相對指標,比如單位GDP的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等等。換句話説,儘管一些地區消耗了更多的能源和水資源,但是只要單位GDP的消耗降低了,那麼仍然可以得到較好的綠色發展指數,這為地區經濟增長提供了空間。在綠色發展指數中,增長更多地表現為增長的品質,而不是數量,比如在增長品質的一級指標中除了包括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以外,還包括了第三産業比重、戰略新興産業和研發費用等等二級指標。

  第二,綠色發展指數強調人民群眾的獲得感,許多指標都和人民群眾的生活密切相關。比如在綠色生活指標中就包括農村自來水普及情況、城市綠地、綠色産品等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指標。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人民群眾的幸福生活提供了最基本的條件,發展一定要建立在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

  綠色發展指數不僅可以為地方政府制定綠色發展戰略提供指導,而且對地方政府也形成一定的壓力,對照綠色發展指數,地方政府可以查找差距,發揚長處,彌補不足。

  儘管不同地區的綠色發展指數存在一定差距,但是綜合指數的差距並不大,尚不足以反映不同地區綠色發展的實際差距。比如綠色發展指數最高的是北京,得分為83.71,最低的是新疆,得分是75.20,之間只有8.5分的差距。各省區綠色發展指數的差距較小一方面反映了各個省市對綠色發展都給予了高度重視,但是指數設計如何更好地反映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還需要不斷完善。

  與綜合得分相比較,二級指標的得分具有較強的區域特點,反映了東部地區和西部地區不同的優勢——東部地區更多地體現出增長和治理的特點,而西部地區更多地表現為保護。比如增長品質得分較高的多是一些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前3名分別是北京、上海和浙江,綠色生活指數前3名分別是北京、上海和江蘇;而在生態保護方面,西南山區具有明顯的優勢,重慶、雲南、四川和西藏分別排在前4名。環境品質也是海南、西藏、福建等位居前列。

  這次綠色指數同時發佈了公眾滿意度的調查,儘管公眾滿意度還沒有納入綠色發展指數的計算中,但是也反映了公眾滿意是綠色發展的重要目標。公眾滿意度與綠色發展指數並非是一一對應的,一些公眾滿意度高的省市綠色指數不高,一些綠色發展指數高的省市公眾滿意度較低,因此提高公眾滿意度不能僅僅在綠色指數上做文章。(作者 王曉毅 係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