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生態産業觸“電”助推脫貧進快車道

2018-08-21 14:16:39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陳晨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晨):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流峪鎮龍王河村緊靠唐村水庫,距縣城12公里,環境優美,區位優勢明顯,有一定經濟基礎,但農業結構不合理,村裏以丘陵薄地為主,缺少水利設施,主要種植大豆、花生等傳統糧食作物,空閒地基本都是栽種楊樹,經濟價值不高,農業發展水準相對落後,農民人均收入較低。但水資源豐富,具備農業轉型升級條件。

  自去年山東省委政研室派駐第一書記胡福嶺駐村後,通過查看資料,和村“兩委”班子成員座談,走訪黨員和貧困戶等形式,在分析梳理龍王河優勢和劣勢基礎上,充分考慮當地情況、環境保護、貧困戶實際的基礎上經過反復討論,逐步與村兩委達成共識,確定了建設以獼猴桃和葡萄特色農業種植為核心,溫室大棚為補充的綜合生態園。

  龍王河種植獼猴桃有一定優勢,首先臨沂地區種植面積較少,競爭壓力小;其次河邊有一片土地比較肥沃,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種植。為分散種植風險,在生態園同時種上優質葡萄品種,建起生態綠色大棚。生態園以扶貧資金入股合作社,由種植大戶實行規範化管理,大棚收益採取給貧困戶分紅的形式。生態園的建設為當地貧困群眾提供了持續的經濟來源,為龍王河的農業産業轉型升級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脫貧的關鍵是要從思想上去引領村民們轉變觀念,農民要致富僅僅靠傳統的農業生産技術可以説很難賺錢,需要尋求新的機會。第一書記通過聘請農業種植專家及相關技術人員,定期組織培訓班為種植戶講解蔬菜瓜果栽培和病蟲害防治技術,幫助村民配備相關農業環保基礎設施,鼓勵貧困群眾利用新技術科學培育綠色食品,同時依託發達的信息渠道,確保精準化種植,幫助農民解決“種什麼、怎麼種、誰來種”的問題,讓曾經的信息閉塞導致農業生産技術落後、農民收入水準低成為“過去式”。綜觀生態園最重要的一環,還是銷路問題,只有讓農民嘗到了甜頭,才能堅定他們的信心。水果蔬菜等農産品,除了農民自己聯繫銷售之外,第一書記還專門邀請做電商的人員前來授課,針對銷售問題積極給與指導,不斷拓寬村民的銷售思路,讓村民不斷觸“電”,搭上電子商務“快車道”。

  村內的道路建設也是生態園建設的重要一環,為了方便運輸及今後發展鄉村旅遊的規劃,第一書記專門對村內道路進行硬化、安上高標準路燈。此外,為方便蔬菜水果的運輸,新修了三條生産路。(通訊員 王樹民 王帥)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