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丨守護好首都的綠水青山

2018-11-07 10:30:46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內頁-文章圖片模板

  人民日報訊:北京自然之美,在於她三面環山。山區海拔由低到高,綿延一萬多平方公里,灌木、森林,鬱鬱蔥蔥,守衛著繁華都市。北京市把它稱之為生態涵養區,範圍包括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以及昌平區和房山區的山區部分,佔全市面積的68%。

  作為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生態涵養區在新一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城市空間佈局中處於壓軸位置,是首都城市的大氧吧和後花園。多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使其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提升。

  為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北京市委、市政府近日出臺《關於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從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結對協作機制、加強幹部人才保障、完善考評指標體系等五個方面拿出16條實打實的硬招,進一步把生態涵養區建成展現北京美麗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的典範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區、宜居宜業宜遊的綠色發展示範區。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

  如何進一步保護好“兩山”(北部燕山、西部西山)、“三庫”(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五河”(東部泃河、北部潮白河、中部北運河、西部永定河、西南部拒馬河),去年以來,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市長陳吉寧帶隊深入生態涵養區密集調研、蹲點調研,強調守護好綠水青山是生態涵養區的頭等大事。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北京從制度上有效地推動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落到實處。“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確保區域生態空間只增不減、土地開發強度只降不升。同時,北京將與生態環保、資源能源節約相關的14項指標納入黨政領導班子考評體系中,佔總指標數的67%,有力地發揮綠色發展考核‘指揮棒’的作用。”北京市發改委主任談緒祥表示。

  碧波盪漾的密雲水庫,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華北大地。“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這句話寫進了密雲區黨代會報告。作為首都重要飲用水源地和生態涵養區,密雲始終牢記保水第一責任,高標準履行保護水源、保護生態環境的使命,使首都生命之水得到全面保護。

  近年來,密雲水庫蓄水量節節攀升。為了確保水庫水質清潔,密雲區實行了更加嚴格的保水措施:庫區155米高程以下涉及的10.4萬畝耕地全部退出耕種;庫區原本屬村集體所有的94個庫中島停止一切生産經營活動;庫濱858家養殖場全部清退,庫區內實施生態修復,劃定867平方公里的禁養區,佔到全區面積的40%。

  溪翁莊鎮走馬莊村的萬明泉是水庫移民二代,他家的牛場恰好在清退範圍內,為了水庫的清潔,萬明泉賣掉最後一批牛,告別自己親手蓋的牛棚。如今,萬明泉參加了政府組建的“保水隊”,專做保護水源的工作。“保護好密雲水庫這盆水,就是我的頭等大事!”萬明泉説。

  通過上游保水、護林保水、庫區保水、依法保水、政策保水,清水下山、凈水入庫,密雲水庫水質始終保持國家地表水二類水體標準以上。

  2017年,北京市生態涵養區PM2.5年均濃度低於全市平均水準,多數處於50微克/立方米上下;森林覆蓋率達到53.25%,比全市高10.25個百分點;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5.9平方米,比全市高60%。

  不能讓保護生態環境的吃虧

  李德利和李麗夫婦是延慶區張山營鎮下板泉村村民,家裏原有不到5畝土地,2012年,他把這些土地全部流轉用於平原造林。2014年7月,李德利夫婦成為平原造林管護員。“原來種地是靠天吃飯,最好的年頭一年純收入能有四五千塊錢,幹了平原造林管護工作以後,自家的土地有流轉費,兩口子月月還拿工資,一年能有10萬元的收入。”李德利説到,如今李德利家裏買了轎車,蓋了新房。“明年延慶就要舉辦世園會,我們一定要把這片林子管好,到時歡迎遊客來蔡家河旅遊觀光。”李麗自豪地説。

  “不讓保護生態環境的吃虧”,保障好生態涵養區的基本權益和發展權益——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北京市在全國率先出臺山區生態林補償機制至今,已有14個年頭。政府出資,請農民看山護林,這在北京歷史上前所未有。2004年至2017年間,北京市對山區生態林管護員的崗位補貼資金,累計投入31.37億元;2017年北京市4.4萬名生態林管護員,人均全年崗位補貼收入7656元。今年,北京又出臺了《關於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將通過動態調整機制讓看山、護林、保水的當地群眾實現綠崗就業增收。

  守著綠水青山,很多産業不能搞,很多項目不能上,生態涵養區的經濟發展自然會“吃虧”。門頭溝區清水鎮是北京西部山區最偏遠的鎮,全鎮64%的面積位於百花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在産業發展上受到嚴格的限制。門頭溝40多個低收入村中,清水鎮就佔了20個。來自市屬國企、城區對口幫扶單位的支持,給清水鎮帶來了希望。“市裏制訂的對口幫扶低收入村的政策,對我們鎮太合適了。”鎮黨委書記賈衛東説。

  環境保護、生態修復,不是幾個生態涵養區的事,而是全市共同的責任。北京正打造生態保護“一盤棋”格局,通過各區結對協作,讓城區與生態涵養區實現資源互補、共建共享。建立跨區橫向轉移支付制度無疑是最直接的方式。各結對區通過直接給予財政資金,或通過支持引導綠色産業項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等多種形式,對門頭溝區、平谷區、懷柔區、密雲區、延慶區的支持規模每年不低於1億元,對房山區(山區)、昌平區(山區)的支持規模每年不低於5000萬元。

  要發展更要高品質發展

  “十一”黃金週期間,房山區週口店鎮黃山店村的老屋民宿再次爆滿,“姥姥家”“黃櫨花開”“桃葉谷”等十多套民宿,提前兩個月全被搶訂完。

  在這裡,老屋子保持著古樸的面貌,每一塊磚、每一片瓦、每一棵樹都原樣保留;但屋子裏,空調、衛浴、飄窗,卻都是五星級酒店的設計,成為清新雅致的山居庭院。遊客來到這裡,坡峰嶺上賞景爬山,醉石林裏品嘗農家飯,老屋民宿裏回歸古樸,再來一碗村民們拿手的手捍麵,讓人流連忘返。如今,黃山店村共有30套民宿,一套民宿一年的純收入能達到10多萬元。“這下,我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句話的理解更深刻了。”村黨支部書記張進剛感慨地説。

  過去,黃山店村以開採石灰石等礦産資源為支柱産業,生態環境破壞嚴重。2008年,村裏關閉採礦,修復生態。560多戶村民從山澗險片遷下山,老宅盤活做起了民宿,村民們也都端起了綠色飯碗。“都是靠山吃山,可這碗飯端得持久。”村民楊中生説。

  相對於以前的功能分區,生態涵養區去掉了“發展”二字,但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實現更高品質的發展;不考核GDP,不是不要GDP,而是要綠色GDP,要建設成為綠色發展的示範區。同黃山店村一樣,懷柔喇叭溝門滿族鄉中榆樹店村、延慶區舊縣鎮東龍灣村、密雲區溪翁莊鎮金叵羅村等生態涵養區的村民們,放下外出打工的行囊,盤活自家老屋,當起民宿管家,年底享受分紅,腰包越來越鼓。

  圍繞首都“四個中心”戰略定位,生態涵養區將進一步承接和補充綠色發展的功能和産業,提高發展品質。門頭溝區挖掘整合歷史村落資源,提升京西古道品牌,推動文化旅遊康養和戶外運動産業發展;平谷區以籌辦2020年世界休閒大會為契機,推動特色休閒旅遊産業發展;懷柔區以懷柔科學城、雁棲湖國際會都建設為契機,推動綠色創新引領的高端科技文化發展;密雲區把保水作為首要責任,協同做好懷柔科學城建設,推動特色農業與旅遊休閒産業融合發展;延慶區抓住籌辦2019年北京世園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歷史機遇,推動冰雪運動和園藝産業發展;房山區(山區)統籌歷史文化和地質遺跡資源,推動國際旅遊休閒産業發展;昌平區(山區)統籌歷史文化和生態農業資源,推動文化旅遊和生態休閒産業發展。北京的生態涵養區正展現出宜居宜業宜遊綠色發展示範區的魅力新姿。(圖片來源:人民日報)(記者 朱競若 賀勇)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