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戲” 如今“唱戲”

2018-12-03 11:03:08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人民日報訊:兩年前,廣東省清遠市浸潭鎮下逕村幾位村民去華山旅遊,看到奇峰異石、遊人如織,腦洞大開:“這種怪石頭,我們那後山有很多,何不也建一個景區?”

  説幹就幹,大家回村後,便在後山腳壘起一道石門,刻上“小華山”三個字。“村民投工獻料,鑿石鋪路,幹了兩年多才把路修上山頂,費用比請施工隊節省了90%。”村民鄒瑞文登上陡峭山腰,指著山下田舍説,“左邊湯泉、民宿,右邊別墅、武館,都是我們自己設計自己建。”

  群山環繞的下逕村一下子吸引了50多人回村就業創業。本在城裏當牙醫的鄒瑞文回到下逕村,開發利用林地資源增加集體收入,還被選為村民理事會理事長、經濟合作社社長。

  下逕村之變,得益於清遠推進的村居環境改造。

  清遠地處粵北山區,432萬戶籍人口中,超六成是農業人口。新一輪精準扶貧任務中,全市有261個省定貧困村,村居環境改造任務艱巨。近年來,清遠啟動農村綜合改革,採取自下而上、以獎代補、統籌經費、梯度推進等舉措,投入22.85億元,全域實施整潔村、示範村、特色村、生態村、美麗鄉鎮等五級遞進策略,創建“美麗清遠”。

  清遠結合美麗村居建設,推動農業調結構、轉方式、上規模,走“精準扶貧+健康休閒+鄉村特色”之路。目前,全市成立農民合作社4731個、家庭農場2102家。

  “小華山”掛牌後,下逕村又整合1540畝土地,籌資900多萬元,擴大建設“小華山風景區”,包括養生魚療區、溫泉酒店、拓展訓練場等,外來遊客絡繹不絕。去年,村集體收入200多萬元。

  清遠山鄉巨變,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重心下移”。該市重視黨建統領,將治理重心放到自然村,建立村小組黨支部,發揮其貼近優勢、協調能力和監督作用。

  六甲洞村進出道路狹窄,制約了鄉村旅遊發展。村委會計劃籌集200多萬元資金,新修一條6米寬的鄉村道路,但需要經過麻地坪、江咀、獅子圍、塘氹等村地界。由於少數村莊“舊怨”未解,互不讓步,徵地不能落實,修路項目一再受阻。怎麼辦?六甲洞村黨總支決定,發揮基層組織作用,讓村民小組黨支部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最終矛盾化解,項目順利推進。

  “發揮主體作用,激發內生動力,農民從‘看戲’到‘唱戲’、從‘要我建’到‘我要建’,這才是我們美麗鄉村建設中的最大變化。”清遠市委副秘書長、農辦主任魯小鵬説,全市今年創建美麗鄉村2357個,20戶以上自然村八成完成改造。(記者 劉泰山)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