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威海市鯨園街道花園社區的酵素房裏,墻邊幾個酵素桶裏盛放著已經發酵好的酵素,正面墻上張貼著做酵素的流程步驟。
花園社區黨總支書記祁軍玲説:“這些酵素可是寶,用處很多,利用廢棄的果皮、菜葉,居民自己在家就能做,這也是為‘無廢城市’做貢獻啊。”
致力於打造“精緻花園 無廢社區”的花園社區,正是威海市全民動員建設“無廢城市”的真實寫照。
強化頂層設計 構建制度體系
2019年4月,威海市成功入選全國11+5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成為山東省唯一試點城市。
“建設‘無廢城市’是推進精緻城市建設、實現‘精明增長’的著力點,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發力點,也是打好三大攻堅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切入點,”威海市市長張海波在日前召開的全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動員大會上指出,要不斷夯實政策、技術、法律、習慣養成等支撐體系,真幹真做真試點。
威海市出臺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從工業、農業、生活、危險廢物、海洋、旅遊等6個方面提出“4+2”試點模式,計劃到2020年底初步形成“無廢城市”建設的威海模式。
方案對農業廢棄物、生活源廢棄物等方面10余類廢棄物管理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共確定59項具體指標,明確八大工作任務。同時,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原則,除了解決國家試點方案提出的4項全國共性問題,威海還提出建立“海洋經濟綠色發展方式加快形成、綠色旅遊發展方式逐漸形成”兩項個性任務。
為推動任務落實落地,威海市還制定了制度體系、技術體系、市場體系、工程建設項目任務清單,明確各項任務的完成時限和責任單位。確保到2020年,危險廢物綜合處置、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污泥處置等全市急需建設的工程項目全部建成,真正使重點工程項目成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載體支撐。
推動公眾參與 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問壇哪得綠如許,為有大家來愛護”“愛無限綠無邊”。在威海市環翠樓街道商圈的草坪中,擺放著很多環保公益牌,有的是樹葉狀,有的是卡通動物形象,每個公益牌上都標有單位名稱。
環翠樓街道商圈黨群服務中心副主任孫英潔説:“像這樣的公益牌,在我們商圈裏共設立了400多個,都是附近的企業商戶自己認領、製作的。”
近年來,環翠樓街道商圈先後組建7支環保志願服務大隊,多次開展“綠色商鋪”評選、“無廢城市 你我同行”等環保公益活動。商圈黨委也組織開展環保宣傳活動20余次,企業自發組織的環保活動30余場,超過5000人次參與。
“建設‘無廢城市’,要從自身做起。每次去逛超市,我都隨身攜帶手提袋,從不購買購物塑膠袋。”花園社區居民李秋雯説。
花園社區還設立了《無廢社區公約》,共10條,包括註冊使用“綠色生活”App及低碳卡,做到垃圾分類常態化,選擇綠色出行,踐行綠色消費,儘量購買耐用品,外出自帶水杯、餐具等。
為加快“精緻威海·無廢城市”建設工作,威海市先後開展“我為‘無廢城市’建言獻策”、“精緻花園 無廢社區”環保項目啟動儀式等活動,向社會各界徵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對策建議。
飛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世剛説:“作為旅遊業從業者,首先能夠想到的就是將‘無廢城市’理念融入到導遊宣傳介紹中,讓遊客了解‘無廢城市’理念,並自主參與其中。”
威高廣場餐飲部經理任士剛説:“對於餐飲行業來説,首先會引導前來就餐的客戶使用綠色環保餐具,其次會在外賣包裝上下功夫,用綠色包裝盒打包外賣。”他表示,威高廣場將最大限度地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量,倡導和踐行綠色生活方式。(作者 周雁淩 季英德 李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