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多彩鸚哥嶺

2022-02-15 08:55:17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晨

繽紛多彩鸚哥嶺_fororder_1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俄賢嶺風光。

  蘇曉傑攝

繽紛多彩鸚哥嶺_fororder_2

  海南長臂猿。

陳 慶攝

繽紛多彩鸚哥嶺_fororder_3

  花姬蛙。

  米紅旭攝

  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交響樂中,鸚哥嶺是一首音畫交響詩,是全曲的抒情高潮。

  鸚哥嶺氣質粗獷彪悍,與它高大的山體和特別的位置有關。山形酷似鸚哥嘴的鸚哥嶺,是海南第二高峰、海南陸地的中樞,是海南島重要的水源保護地,也是海南最年輕、陸地面積最大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最美原生態

  原生態的鸚哥嶺美極了,我第一次見到這麼美的樹林:有的樹上開滿鮮花,有的樹上挂滿蘭草,有的樹上長滿靈芝,有的樹上佈滿苔蘚;野牡丹花身段低些,在陽光下楚楚動人。

  踩著厚厚的雨林苔蘚,每一腳都像踩在鬆軟的地毯上,我們攀爬到半山腰,這兒有瓊崖縱隊司令部舊址,是海南第一個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公園。上世紀40年代,被譽為“瓊崖人民的一面旗幟”的馮白駒和黎族人民起義領袖王國興會師後,在此建立了革命根據地,成為鸚哥嶺的紅色地標。

  往更遠處走,往更高處行。山路兩旁是遮天蔽日的五針松,間雜著鸚哥嶺特有的高山杜鵑花,山崖下是歡欣跳蕩的溪澗,溪畔是賞心悅目的梯田……車子轉過無數的彎道後,把我們帶上了鸚哥嶺腹地中的高峰村——海南島海拔最高的黎族村落,南渡江(其中一源)就發源於此。崎嶇的山路、茂密的森林、美麗的河流和純樸的村民,共同將高峰村構建成一方世外桃源。

  鸚哥嶺孕育了無數河流湖泊,密如蛛網的河流,星羅棋佈的湖泊,塑造出豐富的地形地貌,影響著全島的氣候,主宰著海南島的水系形態,為動植物提供不竭的水資源。為了對熱帶雨林實施整體保護,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區域內的村莊都要整體遷移,地處生態保護最核心區域的高峰村,已于前幾年啟動了生態搬遷。世間再無高峰村,取而代之的是海南第一個生態移民搬遷村:銀坡村。

  鳥兒的天堂

  鸚哥嶺為多樣生物棲息繁衍創造了條件,成為中國重要的生物物種天然基因庫,這裡的國家級保護動植物、世界性“瀕危”“易危”物種極多,新記錄的動植物數目遙遙領先,其中的伯樂樹只能在鸚哥嶺上覓得仙蹤。在鸚哥嶺採集到的塔麗灰蝶新亞種,命名為“塔麗灰蝶海南亞種”,此發現也是一個中國新紀錄屬。鸚哥嶺昆蟲種類極多,珍稀昆蟲不計其數,極為珍稀的水生昆蟲中華鱟蜉和海南巨黽就選擇在此地“刷存在感”。蛇蛉是生態環境指示性物種,只能生活在原生林中,它的發現無可辯駁地證實著鸚哥嶺的良好生態。

  鸚哥嶺鳥類繁多,數量龐大,觀測記錄到的鳥類超過海南森林鳥類總數的90%,被視為“海南林鳥多樣性”代表地。鳥兒在這兒生活樂無邊,不用忍受寒冷、不愁食物匱乏,也不必長途遷徙當候鳥,它們幸福得四季放歌,唱出大自然中最動聽的聲音。在鸚哥嶺,隨處可見小鳥躍上枝頭,翻飛間露出色彩斑斕的翅膀,這是它們最鮮亮的求偶信號。

  觀賞鳥兒真是一種享受,一位觀鳥愛好者曾在文章裏寫道,他在鸚哥嶺看到的鳥兒有黑枕王鹟、印支綠鵲、銀胸絲冠鳥、紅頭咬鵑、褐胸噪鹛、栗頰噪鹛等,還有海南特有種海南畫眉、海南柳鶯、海南孔雀雉,以及極為罕見的“全球性易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海南山鷓鴣、海南虎斑鳩。鸚哥嶺是觀鳥拍鳥的經典景點,每年春季是鸚哥嶺的最佳觀鳥時節,海內外遊客、攝友、鳥類發燒友也會如期而至,不少震撼級“大片”隨之問世。

  動物的樂園

  “植物天堂、動物樂園”鸚哥嶺,還棲息著許多不同尋常的野生動物。

  長著大翅膀拖著長尾巴的海南鼴鼠,是一種會飛翔的樹棲動物,屬於野生動物海南特有種,是鸚哥嶺最具標誌性的動物之一。它具有超靈敏的嗅覺,白天躲在樹洞裏,輕易不露尊容,夜裏才出來探頭探腦,確認沒有危險後開始活動。即使遇到異常情況,它也非常鎮定,迅速鑽入地下,身體依然靈巧。

  五顏六色的毒蜘蛛暗藏殺機,阿霞曾教我如何躲著它們走。圓鼻巨蜥兇猛好鬥,阿剛曾説它其實欺軟怕硬。大蜈蚣是灌木叢中的暗殺高手,我知道公雞、蝎子和螞蟻是它的死敵。最讓我害怕的是蛇,盤在樹上的一條橫紋翠青蛇,把我嚇得魂不附體落荒而逃,當地小夥伴見狀哈哈大笑,他們早已習以為常。

  花花綠綠的蛇,是自然進化的神奇産物,一億多年後,滄海早已變桑田,蛇依然橫行天下,既會爬也能跳,能蟄伏也能出擊。它是西方的神話動物,正是源於古希臘神話傳説,蛇成為全世界的醫藥標誌。黎族中的“美孚黎”也認為蛇是有神力的,同樣將蛇視為圖騰,在文身或文臉時都會刺上蚺蛇狀的花紋,因此“美孚黎”也被稱為“蚺蛇美孚”。通體翠綠的毒蛇竹葉青,一招致命的蛇蝎美人金環蛇、銀環蛇,地球上體型最大的蟒蛇,世界上最長也最危險的劇毒蛇王眼鏡王蛇……都在鸚哥嶺找到了它們的伊甸園。

  蛇只能在地面上伏擊,而它的天敵蛇雕卻在空中虎視眈眈。蛇雕棲居於深山密林,在高空盤旋飛翔時鳴叫似呼嘯,讓我不由想起梭羅筆下的那只鷹:“它並不是很孤獨,倒讓它底下的整個大地顯得很孤獨。”蛇雕的海南亞種也是中國特産亞種,是僅分佈于海南的留鳥,主要棲息于鸚哥嶺,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蛇雕體型雖小,卻是個狠角色,捕蛇的方式很血腥,享用大餐的樣子很雷人;“人心不足蛇吞象”是人類臆想出來的意象,蛇雕將整條蛇生吞卻是血淋淋的事實。也許你沒聽説過蛇雕,至少知道“飲鴆止渴”這個典故吧?沒錯,古人説的“鴆”就是蛇雕。

  海南熱帶雨林中有很多長相怪異的動物,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造就出海南獨特的兩棲爬行動物,它們具有獨特的環境適應能力。

  蛙類的模樣千奇百怪,但在黎族人心目中,在水裏生長的蛙,擁有強大的生存能力,是一種神物。《蛤蟆黎王》書中傳説青蛙有神性善巫術,能噴出毒氣令人昏迷,曾打敗五指山的官兵,因而被推舉為新黎王,因此,在黎族文身、服飾圖案中有許多蛙的形象,在稱為蛙鑼的銅鑼上也鑄有蛙紐。黎族還認為蛙能避邪,能給人帶來好年景,甚至能左右風調雨順,所以“砍山欄”燒山時必須聽到蛙鳴,否則會觸犯神靈造成減産。

  海南蛙的種類多達幾十種,它們是大自然中不可替代的一群:圓頭圓腦的海南湍蛙、體型超小的小湍蛙、長相詭異的海南擬髭蟾、體型窄長的海南溪樹蛙,以及細刺蛙、海南疣螈、眼斑小樹蛙、鱗皮厚蹼蟾等,它們在鸚哥嶺各有生存之道。海南小姬蛙,多好聽的名字,這種玲瓏可愛的小姬蛙,是首次在鸚哥嶺發現的新物種。鸚哥嶺樹蛙在鸚哥嶺被發現、被確定為新種並以發現地命名,是一件舉足輕重的事情,標誌著它得到了全世界分類學者的認可。樹蛙智商很高,雌蛙結群將卵産在水坑邊的樹枝上以免被天敵吃掉,卵在樹上孵化成小蝌蚪,蝌蚪掉進坑裡長大成蛙,蛙寶寶頑強求生的毅力和本領令人嘆服。

  “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多美的畫面和意境,我在鸚哥嶺體驗過:入夜,山林萬籟俱寂,唯有蛙聲如雨。這種奇妙經歷終生難忘。

  鸚哥嶺以讓人難以置信的自然美景,以奇特的地質、水文、生態景觀,吸引著國內外專家經常前來實地考察,也吸引著無數海內外旅遊探險家慕名而來。(作者 楊海蒂)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