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10月31日北京訊 由中國會展經濟研究會和中國經濟網共同主辦的“會展人大會·2016徐涇”于10月28日在上海舉行。國際展覽業協會(UFI)榮譽主席、上海市會展行業協會會長陳先進對上海市在中國會展産業化和國際化當中的新舉措、新作用做了深入解讀。
上海展會數量保持持續增長態勢
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展覽會的數量總量從674漲到749,從953萬平方米增加到1513萬平方米。五年裏面增長了11%點多,平均每年增加3%左右。面積增長比較大,增長了將近60%。
2016年1-9月前三個季度,展覽會數量達到390個,同比增長3.2%,總面積達到1061.1平方米,同比增長8.5%。今年整個趨勢在增長,數量增長相對少一點,面積增長相對大一些。估計到了年底還是這樣一個基本情況,全年面積增長預計不到10%。四季度有一些大展在辦,如果超10%有點難,全年平均大概也有9%左右的面積增長。國內展和國際展相,國際展增長的比較多,國內展增長的相對較少。
上海的展覽行業分類比較多,佔前六位的是産業會展。第一大類是機械裝備類,佔到22%;第二大類是科技教育文化類,佔到13%;第三大類佔到12.97%,是建築、傢俱、裝修等類別;第四大類是綜合服務商業佔9%;第五類是紡織服裝佔8%;第六大類是體育休閒佔7.5%。
上海會展業特點鮮明、發展快
規模大。2011年平均展會規模1.41萬,到了2015年達到2.02萬,規模漲了將近50%。單展的規模,全國數據顯示上海是最高的。2016年1-9月份據統計平均規模達到了2.5萬平方米,所以平均每個展的規模都在2萬平方米以上,這個規模的數量還是比較大的。
國際化 比較前“十二五”五年的數據,會發現國際展的數量佔到整個展數量大概三分之一,但是國際展的面積佔到整個展覽面積的三分之二。國際展往往是規模比較大的,國內展相對來説規模比較少。到了2015年國際展數量佔三分之一左右,面積比重佔到71%,三分之二以上。
專業化。産業會展與專業化程度密切相關,當前的趨勢就是向産業化方向發展,産業會展才是可持續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但要做好産業會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很多的條件,需要很多方面的關注。
市場化。衡量會展市場化的標準是看這個展會有沒有國家財政的支持,如果有國家財政支持就將其劃到市場化,完全是市場運作,這個比例在上海已經達到98%。
機遇與挑戰並存
機遇。上海作為國際中心城市、國家經濟中心,展覽市場相對比較成熟,規範有序、競爭公平,吸引了很多附近的“兄弟城市”來這裡辦展。另外,上海的産業鏈相對比較完整,人才比較多,這些都為為大型展,超大型展能夠舉辦提供了充分條件。
挑戰。由於上海目前有兩大場館,新一輪的場地競爭、項目競爭和時段競爭,這個還需要加強重視,進一步協調好。另外就是信息公開、透明和競爭的規則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包括主承辦單位之間的競爭;展覽設計、展覽工程單位之間的競爭等。最後就是展覽、會議、旅遊、商務、文化之間的融合。把一個場館變為綜合體,能夠把所有的商業、文化、旅遊其它功能都發揮好,現在還沒有找到一個成功的案例,但是上海展覽館正在創新摸索,這將是一個很大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