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合唱團3月再辦音樂會:不只是製造“神曲”

2017-02-24 11:56:43|來源:解放日報|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從《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了》到《感覺身體被掏空》,再到《春節自救指南》,一支名為“彩虹”的室內合唱團,將高雅的聲樂作品與“網絡神曲”做了出人意料的融合。

  儘管也受到一些“不嚴肅”“太娛樂化”的質疑,但這支合唱團的走紅,無疑拉近了高雅音樂和普通人的距離。

  下個月,“彩虹”又要舉辦音樂會了,合唱團指揮兼作詞、作曲金承志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披著幽默的外衣,表達積極的情緒

  去年,一首《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了》忽然在網絡上走紅。出乎人們意料的是,一個演唱嚴肅作品的合唱團竟然把一首歌唱成了“神曲”。

  在今年春節前夕的音樂會上,指揮金承志與台下的觀眾做了一個小小的互動:“你們春節回家會做什麼?”“被逼婚。”“相親。”……台下很快傳來了回答。

  當《春節自救指南》的歌聲響起,觀眾立即爆發出笑聲。整首曲子裏,隨便挑出一句歌詞,幾乎都能引起年輕人的共鳴,比如“找對象了沒”“一個月工資有多少”“不才,A輪剛剛錢進來”……這首歌馬上被視為專治父母逼婚、親戚圍堵等“春節頑疾”的“神曲”,在網絡上熱播。

  “這是許多年輕人都有過的體驗,我只是用音樂方式把它表達了出來。”金承志今年30歲,但用他自己的話説是“少年老成”。

  將這種體驗落諸音符,金承志只用了短短三四天的時間,但到底構思了多久就很難用時間去計算了。家裏、車上、辦公室、會議室,他幾乎會在任何時刻進入創作的狀態。金承志笑著説,這首曲子是自己30年來的人生寫照,曲子裏有自己的真人真事,也有朋友間的吐槽。

  然而也有人評價,這不過又是一首無理取鬧的作品,太過娛樂化,只是靠一層幽默的外衣來嘩眾取寵。對此,金承志並不在意,他並不認為帶有娛樂性的曲子是無價值的。

  “我想用一種幽默的方式激發聽眾的情緒,傳遞一種共鳴和抒發,這種共鳴不帶有暴力,這種抒發也沒有惡意。歌曲有自嘲有諷刺,但傳遞的價值觀依然是積極的,比如,《春節自救指南》是讓人們喊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選擇,而《感覺身體被掏空》是唱出年輕人對生活價值的一種主張。”

  音樂是多面的,就像人的性格

  金承志不喜歡被人貼上“神曲製造者”的標簽。“我在寫這些歌的時候,意識裏並沒有奔著‘神曲’這兩個字去,否則我一定寫不出這樣的歌。”

  其實,“神曲”只是金承志音樂作品的一部分。“音樂是多面的,就像人的性格。我有開朗的一面,有悲觀的一面,或者搞笑的一面,我用不同的音樂表達自己的不同面。”

  金承志把自己的創作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澤雅集》和《落霞集》兩部套曲。《澤雅集》寫的是金承志在故鄉溫州的澤雅山所見之景。一共有七首曲子,從引子到尾聲,從夏末到初春,就像一篇淡雅的散文,天色、孩童、江川慢慢浸潤,層疊交織,回味悠長。“這是我對故鄉的懷念,是對歸隱山野的嚮往,是我精神世界的反饋。”

  第二類,是他對童年生活的描述,勾畫他對成長路上一些美好情感的追念,如《外婆》《彩虹》《天空》等。《外婆》的歌詞透著溫情:“第一張風箏飛上了天空,第一首童謠伴我入夢,第一次我開口叫外婆……”

  第三類,才是那些源自當下生活、輕鬆幽默的作品,如《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了》《五環之歌》《感覺身體被掏空》《春節自救指南》等。

  “在我心裏,這些類型的曲子並沒有高下之分,也許100年後被人們記得的是《張士超》,也有可能是《澤雅集》,誰也不知道,時間會給出答案。”

  從觀眾中來,到觀眾中去

  隨著多首“神曲”的走紅,彩虹室內合唱團的音樂會變得一票難求。

  有團員擔心,觀眾是否都是衝著那幾首“神曲”來的,而忽略了其他作品。金承志卻很自信:“我相信,聽過我們音樂會的觀眾,都會成為真正的粉絲。”

  這份自信不僅來源於《張士超》橫空出世之前,彩虹合唱團實際上已擁有一批忠實粉絲,更因為在每一場音樂會上,合唱團都會精心設計一些獨特的現場體驗。

  在金承志看來,音樂會未必只能是一場讓觀眾正襟危坐的演出。為了增強演出的現場體驗,他會在音樂會上安排一套“組合拳”:在觀眾靜靜端坐一連聽了好幾支嚴肅曲目後,各式各樣的有趣互動和返場表演就會適時出現。

  有一次返場表演時,金承志讓團員們從臺上撤下來,臺上只剩下他一個人,他對台下觀眾説:“今天我們一起來合唱。”全場觀眾歡唱了他們的保留曲目《彩虹》。

  出乎金承志意料的是,觀眾不僅能背譜,還自發地分了聲部。此時,樂團成員們從觀眾席中出現,拉著觀眾們的手上臺。“我們想表達的是,自己和觀眾一樣,我們本從觀眾中來,又到觀眾中去,你我他並沒有分別。”

  曾有觀眾説,看彩虹音樂會就像看了一場電影,從傷心落淚到溫暖、喜悅、狂歡,不同的情緒都會體驗到。

  “任何藝術形式要想保持生命力,都應該想辦法吸引年輕觀眾,合唱也是如此,我們用音樂真誠地與觀眾對話,不是刻意討好,而是想讓更多人感受合唱藝術的美好。”金承志説。

  指揮不是將軍而是木匠

  彩虹合唱團誕生於2010年,最初由金承志和兩位校友一同創辦,取彩虹五彩斑斕之意。

  整個團裏只有7人是畢業于音樂學院的“專業人士”,男生絕大多數都是“零基礎”,而且還是“理工男”,各自忙完工作,定期就聚在一起排練。樂團會定期招新,標準有三條:熟讀五線譜,聲樂能力強,外語能力可以加分。

  合唱團排練時完全不像臺前人們所看到的那樣好玩,而是十分枯燥。金承志覺得,自己就像個木匠,更多時候就是在幫團員一點點改進咬字,反復訓練音準和節奏。為了把聲樂基礎打磨紮實,也為了某種“凈化”的狀態,直到臨近演出,他才會把表演性的東西告訴團員。

  “臺上能做的其實很有限,95%的工作都在幕後。”金承志説,“其實指揮和樂手沒有多大的不同。指揮不是別人眼中的將軍,我覺得更多的就是教練,是‘木匠’,他的使命就是幫助團員更好地理解曲子,讓每一名團員都煥發光彩,成為主角。”

  在一些團員眼裏,這位教練“很有一套”。在他們的譜子上,常常會出現這樣有趣的提示:“用全世界最強的音量吹之”“炸觀眾一臉”。金承志解釋説,這麼做是因為西方古典音樂裏用一套固定的表情術語記譜,又大多是意大利文,這對非音樂科班的人來説不太好懂。標上一句這樣的中文,他們瞬間就明白了,情緒也會調動起來,“心頭畫出一條彩虹”。(陳俊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