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一輪降成本"組合拳":念好"減"字訣

2017-04-07 08:41:54|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東方網4月7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降成本,關鍵是要讓市場主體有切身感受。4月起,上海又一批降低企業成本的“組合拳”落地生效,在去年綜合減負500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再減稅費將超過400億元,並持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讓企業進一步輕裝上陣、活力迸發。

  縮政府“腰包” 增企業效益

  去年首次納入營改增試點的中鐵上海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試點半年多,減負超3000萬元。

  在去年基礎上,“真金白銀”降成本近期又“放大招”。從4月1日起,上海在減稅、降低社保費率等6方面打出“組合拳”。首先,落實國家各項減稅政策: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徵收所得稅優惠範圍由30萬元的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提高到50萬元,做好國家關於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的政策落地,著重做好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四大行業“營改增”試點工作。

  其次,實施新一輪清費措施,進一步取消或停徵部分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本市設立的內河貨物港務費等多項收費項目;清理由本市現行執收、納入地方管理的10余項涉企收費項目。目前上海企業的行政收費佔比為12.2%,在全國處於末位。

  再如,繼續適當降低社保繳費比例:在不影響參保人員待遇水準前提下,自2017年1月1日到2018年4月30日,階段性下調失業保險單位繳費比例0.5個百分點,制度性降低職工醫療保險單位繳費比例0.5個百分點。

  另外,上海還將深入推進能源領域價格改革:建立天然氣價格上下游市場化談判機制,努力降低天然氣採購成本;根據國家要求,在今年4月下調本市工業用戶天然氣價格。

  “組合拳”既出,減負效應可期。據介紹,去年上海為企業綜合減負500億元左右,今年將繼續用改革的辦法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力爭新增減負超過400億元。

  簡行政權力 釋市場活力

  除了實實在在減稅降費,到政府部門辦事的時間、人工等跑腿、耗材成本也是企業一筆不小的負擔。

  記者發現,上海此次降成本“組合拳”,一大側重點就是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比如,在上一年取消調整審批事項384項、評估評審142項基礎上,進一步清理各種行業準入證、上崗證,取消行政審批等事項33項;取消新建住宅通信工程配套建設收費標準等3個經營服務性項目的政府定價管理;推進行政審批仲介服務改革,鞏固深化評估評審機構與政府部門的脫鉤改制工作;全面推行出口退稅全流程無紙化和辦稅事項全城通辦,加快實施“網上申領+就近取票”……一記記實招,劍指企業跑腿辦事中的一個個難點、一處處痛點。上海市稅務局巡視員胡蘭芳舉例説,原來如果一家企業註冊地在奉賢、經營地在黃浦,申領發票需要開車一個多小時從黃浦跑到奉賢;全市通辦後,企業只要在網上申領發票,在全市27個大廳就近領票即可,從而節省大量時間成本。

  “中小企業創業者最怕政府部門刷存在感,今天讓你去簽個字、明天又要去補一份材料。”在靜安區從事虛擬現實行業的靈匙科技創始人倪傑説,如今與工商、稅務等部門打交道的成本明顯降低,“大量的前置審批、認證、變更流程都簡化了,企業的自由度大大提升,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降企業負擔 優管理服務

  企業在家門口就可以一站式搞定貨物通關,整體通關時間由原來的2至3個工作日縮短為6至10小時。

  左邊是國檢,右邊是海關,走進剛建成不久的上海張江跨境科創監管服務中心,可以看到這樣一個關檢聯合申報大廳。3月底,中心啟動試點運行,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藥業有限公司進口的一批價值178萬元的藥品,在這裡順利通關。

  作為上海首家機場區域以外的空運貨物海關監管場所,該中心把機場貨站和監管倉庫的功能延伸到了高科技園區。企業貨物整體通關時間由原來的2至3個工作日縮短為6至10小時。各種“一站式”服務在上海各區正漸次落地。3月2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商標受理窗口在徐匯區行政服務中心落地,企業註冊商標“京滬兩地跑”的時代從此一去不復返。這個窗口,每天上傳企業申請註冊的商標名稱、數量等信息,第一時間幫企業在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拿號佔座”,真正落實“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透過這套“加減法”,可看出上海在謀發展效益的同時,更重謀發展的市場生態、環境改善和可持續發展動能。而在“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同時,對市場主體的管理和服務則不斷增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