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區推出關愛學生成長“彩虹計劃”

2018-05-22 09:04:10|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虹口推出關愛學生成長“彩虹計劃”,從基礎型課程切入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一年級的拼音練習也培養價值觀

  不久前,虹口區豐鎮一小一年級語文老師徐雯雯準備拼音內容的公開課時,遇到個小難題。當時需要練習“xia”這個音對應漢字的組詞,她有點擔心,萬一孩子組出“瞎子”這個略帶負面含義的詞,怎麼辦?怎麼教?這個問題,在虹口區語文骨幹教師培訓班上引起討論。教研員張蓉建議,不要回避,孩子説了也沒關係,因為這些字詞是會在生活中真實碰到的,如果説了這個詞,不妨抓住機會引導學生,“為了表示尊重,我們稱眼睛看不見的人為‘盲人’”,細節地方都應注意。徐老師回到班上進行實踐,效果很好。

  連一年級最基本的拼音練習,都能成為德育契機,潤物無聲。去年至今,虹口區推出關愛學生成長的“彩虹計劃”,在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同時,形成區域特色的培養模式。其中的立德樹人工程部分,學科育人成為亮點,如何從基礎型課程切入,關注學科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成為老師們的新課題。

  兩個“空格”裏的熱議

  區教研員、小學語文特級教師張蓉負責的語文骨幹教師培訓班上,共有36所學校的45位老師交流,許多大家熱議的話題都來自教學一線。這其中,兩個“空格”的研究給人帶來啟迪。

  二年級教到“水上飛機”這篇課文時,有老師佈置作業,請學生根據水上飛機輸送物資的功能,為其取名字,在“海上”和“機”之間的兩個空格裏填空。孩子們興高采烈,有的説“海上輸送機”,有的説“海上運貨機”,這時有學生説“海上快遞機”,老師拿著這個答案來交流,到底算對還是不對?大家討論熱烈,認為用“快遞”很有新意,特別接地氣。

  涼城三小的崔琳瑋老師則有自己的新想法——給每個學生發一個小飛機,上面端端正正寫上給小飛機取的名字,在課上即時交流。“這架飛機能把我們的産品運到國外去”“這架飛機可以配合我們的遠洋船隊傳遞物資”……從填空取名字,到培養學生對祖國發展的了解和熱愛,就從一架小小模型飛機開始。“學生自主思考、表達,並在交流過程中認真傾聽他人的想法,相互合作、啟發、修正。在老師有意識地指導下,一次簡單的作業,也是一次無痕的育人過程。”張蓉老師説。

  “我們的探索,是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主線的課堂教學改革。”區教師進修學院黨總支書記湯國紅老師説。據了解,學科育人分為三部分內容,包括通過“溫馨、情趣、有效”課堂的優化實踐和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深化中小學學科德育;梳理傳統文化校本課程,實施並推廣區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開發區域場館資源課程,用好虹口區內魯迅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等場館資源,進行全新的課程開發。

  物理課上成“地理課”?

  幾天前,華師大一附中物理老師孫佳俊上課講“重力勢能”內容,一開始有點讓人大跌眼鏡。大屏投影視頻裏,是三峽水電站工作室奔涌而下的激流。這到底是地理課還是物理課呀?有些學生竊竊私語……當然是後者,孫老師話鋒一轉,引導學生關注這震撼景象背後的物理知識:重力勢能和哪些因素有關?重力做功有哪些特點?

  這堂課最後佈置的作業讓學生們眼前一亮。孫老師要求大家根據學到的知識點,自己來設計一座水電站。許多同學提出有創意的想法,對重力勢能的理解和掌握,潛移默化中得到強化。班上最調皮的孩子小沈一口氣算完畫完設計圖,跟老師彙報時忍不住説,“我們現在學的物理,原來離建設國家那麼近。”

  “品格養成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在教研員湯崇和老師看來,這樣首尾呼應的探索,不僅有助於培養青少年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也進一步讓家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融入學子心間。

  如何教得更好?在許多老師看來,答案是突破傳統教學範式中的“玻璃墻”,為學生從知識學習中提升全面素養,提供更廣闊的視野。

  在數學學科教育領域,曾有一種困惑,在這個學科平臺上進行德育,是不是只有講講數學史,説説數學家的故事?區數學教研員朱麗霞老師不這麼看,她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挖掘數學學科獨特的育人價值,不僅僅注意數學史對學生的德育滲透,更應該關注數學理性精神。在教學中,可以從這些方面突出“理性精神”:在抽象概括中突出求實,在推理證明中突出求真,在優化過程中突出求簡,在探究過程中突出求變。

  模擬政協活動做社會調研

  還有不到一個月,繼光高級中學的包伊良就要高考了,高二開始他的成績突飛猛進,高三當上了班長。大學專業志願,他想當飛行員,對國際政治專業也很感興趣。小包説,參與學校的模擬政協活動,給了自己自信和提升。

  2015年起,虹口區在政治學科領域,引入模擬政協活動試點。“研為教,教為行,行中研,思政教學要傳授理論知識,更應注重讓學生參與實踐,並在這個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高中思政學科教研員顧旭元介紹,選擇模擬政協活動,鼓勵年輕人組織社團活動,在模擬政協框架下做社會調研,寫模擬提案,意在讓更多學生在政治認同、制度自信、科學精神及法治精神養成、核心能力素養等方面得到提升。

  來看看繼光中學學生王彥康、仇文傑等同學關於設立上海學生交通卡的“提案”節選:“60.47%的被調查對象希望採用‘一定的折扣’的優惠方式,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被調查對象認為折扣在40%—50%最為合適;而39.53%的被調查對象希望仍然採用‘學生月票’的優惠方式;優惠的時段,55.81%選擇在‘早上6時—8時和下午4時—6時’,即上學放學高峰時間……”數據翔實,有模有樣。顧老師説,除了學習規則、走訪調查、撰寫調研報告和提案以外,假期裏學生還去拜訪了虹口區政協有關負責人,“學與行相融,真切感知身邊的‘思政’。”。目前,試點已覆蓋區內復興高級中學、華師大一附中等9所公辦中學。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