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四合一”模式破解市場監管“九龍治水”

2018-08-15 08:58:50|來源:文匯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勇當全國市場監管分類綜合執法改革先行者,為基層實踐轉化為頂層設計進行積極探索 “四合一”模式破解市場監管“九龍治水”

  推進市場監管領域分類綜合執法改革,完善綜合執法機制,落實“放管服”改革,創新事中事後監管,實現統一市場監管——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場監管部門在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的改革總體目標愈見清晰。上海,正是這一改革拉開序幕的地方。

  2014年1月,浦東新區作為首個試點區,正式完成工商、質監、食藥監“撤三建一”,重組為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當年年底,改革試點擴大到八個中心城區,併入價格執法檢查職能,形成“四合一”改革模式。2015年上半年,改革成果在全市範圍複製推廣。

  市場監管分類綜合執法改革的 “上海實踐”,為基層實踐轉化為頂層設計作出積極探索。過去,監管領域長期存在分段管理、九龍治水現象,被詬病——多頂“大蓋帽”管不好一個小商販。改革徹底打破了各區原有工商、質監、食藥監、物價等多部門分頭管理的格局,有效融合了原工商部門的綜合監管、執法辦案優勢和原質監、食藥監的專業技能、技術支撐優勢,通過機構整合,實現一個部門管市場。目前,233個市場監管所已覆蓋全市各街鎮、各工業園區以及自貿試驗區、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大型農貿批發市場等重點區域。

  “從四個部門管市場,到一個部門管市場,不只是人員的簡單疊加,而是監管結構在革新中有了質的變化。”市市場監管工作黨委書記閻祖強用一組對比闡述改革成效:改革前,監管力量呈橄欖形,市局和基層“兩頭尖”,區級層面“當中粗”;改革後,全市市場監管幹部市、區、街鎮監管力量配置分別為0.6:2:7.4,形成金字塔型監管結構。通過重心下移,執法力量下沉到了一線,基層市場監管執法人員約佔各區市場監管局人數的80%,比改革前上升了10個百分點。

  改革之後,監管效能的提升實實在在看得見。集約化綜合執法機制著力“合併同類項”,形成“一次出動、全面體檢”的執法機制。浦東新區市場監管局探索建立“全項徹查”新機制,即在一定時間內集中力量,對高風險食品企業進行全方位、全過程徹底檢查,檢查事項覆蓋原四個部門職能,涉及16個環節、46個項目。

  市場監管分類綜合執法改革始終圍繞落實 “放管服”改革要求,創新“3+3”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即: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企業信息公示、信用監管,探索風險監管、智慧化監管、網格化監管,不斷提升監管效能。截至2017年底,本市已建立“事中事後綜合監管平臺”,市級平臺已有62家市級部門開通,共歸集信息187萬條,各區級平臺歸集信息142萬條,市、區兩級有關部門依託平臺開展雙告知、雙隨機、聯合懲戒等監管應用,提升了監管效能。

  今年3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成立,標誌著市場監管新體制即將在全國範圍內正式運行,自下而上的改革探索成果轉化為頂層設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