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行:居民區團隊黨建進入社會治理細胞核

2018-11-26 11:13:0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程茜

  原標題:申城先鋒|居民區團隊黨建進入社會治理細胞核

  2007年,江川路街道在全市率先創新居民區團隊黨建工作模式。11年的探索,江川摸索出一條獨特的“支部領導團隊、黨員融入團隊、團隊凝聚群眾”的居民區黨建新模式——居民區團隊黨建進入社會治理細胞核。

閔行:居民區團隊黨建進入社會治理細胞核

圖説:第一屆安寧美食節工作人員志願者等合影。江川路街道供圖

  汽輪新村舊房改造,但老百姓普遍把舊房改造和動遷混淆了,提出各類要求。汽輪新村三居委的“議事黨支部”的黨員率先簽訂同意書,挨家挨戶宣傳舊改政策;紅旗新村第四居民區的巡邏黨支部成立11年來,小區晚上再也沒有發生過盜竊案件;電機五村借力業委會黨支部,推動曾經的“臟亂差”小區,在短短3個月內,成為全區“美麗家園”創建樣板小區……2007年,江川路街道在全市率先創新居民區團隊黨建工作模式。11年的探索,江川摸索出一條獨特的“支部領導團隊、黨員融入團隊、團隊凝聚群眾”的居民區黨建新模式,居民區團隊黨建進入了社會治理的細胞核,真正帶動群眾一起參與到社會的治理與發展中。

  2007年,江川路街道社區黨員達到6500多名。江川路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文輝説,如何創新組織活動方式,讓居民區實現黨員全覆蓋並參與到各類活動中去,是擺在街道黨工委面前的現實問題。

  江川地區獨具歷史文化底蘊,這裡居住著大量“四大金剛”的退休工人,他們受過大廠文化熏陶,同時這片區域還有高校與園區,有豐富的社區文化生活、活躍的校園文化、現代的企業文化,有各種各樣的文化團隊。“所以我們就探索團隊黨建。街道順勢而為,壯大團隊,培養團隊“領袖”,使他們成為組織動員群眾的重要抓手,注重團隊的孵化,建立支部培訓制度,增進團隊間的相互交流,提供展示平臺。”王文輝説。

閔行:居民區團隊黨建進入社會治理細胞核

圖説:陽光工作室成立滿一年時的黨員志願者合影。江川路街道供圖

  為了團隊黨建的可持續性發展,江川路街道提供活動的平臺。利用已經建成的 12 個鄰裡中心,以 1 公里為半徑,為各類團隊黨組織打造交流與活動的陣地;同時提供能力提升的平臺。由文化館建立團隊星級競演機制,將團隊按一至五星評定,並成立 100 萬元團隊孵化基金,鼓勵基層黨(總)支部孵化團隊,並對不同類型團隊骨幹進行分類分層培訓;還提供交流和展示的平臺。與此同時,街道還以團隊發展與社會治理為契合點,在業委會自治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目前已建立21個業委會黨支部,並在 11個業委會中安排黨建指導員。

  經過11年的努力,江川區域內組建了56個團隊黨支部(或黨小組),74個小區提出“美麗家園”創建,63個業委會實現了黨的組織覆蓋,組織覆蓋率達到86%。11年來,在團隊的組織與動員下,黨員與群眾在美麗家園建設、推進自治共治、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