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展埋藏“松露”吸引讀者仔細淘書

2022-11-23 09:03:06|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馮薇薇

  原標題:2022上海書展落幕,5天展期“平安、簡約”,近120家出版發行機構帶來約2萬種圖書 上海書展埋藏“松露”,吸引讀者仔細淘書

【聚焦上海】上海書展埋藏“松露”吸引讀者仔細淘書_fororder_11

本屆書展最後一天夜場,上班族趕來淘書。記者蔣迪雯 攝

  “這是我‘擺攤’時間最長的一次,連續5天每天12小時,總共60個小時!”樂開書店的店主“蝸牛”趙艷蘋笑道。11月18日至22日,“雖遲但到”的2022上海書展為城市送來閱讀熱流。5天時間,上海展覽中心戶外一個個小小的白色帳篷裏始終洋溢著閱讀者的熱情與樂觀。有一天即將閉展時,廣場上的大多數燈已經關了,還有一個女孩趕到展位,打著手電筒在書架底部淘走了兩本書。

  樂開書店的展位在“嘉年華市集區”,“鄰居”有作家書店、二酉書店、光的空間、馨巢書屋、公啡書社、泡芙雲書店等。“聽到不止一個讀者説,今年書展規模小了,但反而可以逛得細了,還能與編輯、與其他愛書人交流。有的讀者一次次從室內逛到室外,之後又再回到室內,流連忘返,離開時還特意來與我們告別,特別令人感動。”在趙艷蘋看來,書展創造的就是人與書、人與人相遇的機會。

  在樂開書店的攤位上,一個裝書的布袋特別受歡迎,布袋上印著一句話——“逛書店的我,就像一隻找松露的豬到處拱拱”。逛書展,同樣如此。落實疫情防控要求,今年上海書展“平安、簡約”,但現場埋藏的“松露”,並不缺欣賞它的人。據主辦方統計,5天展期,近120家出版發行機構帶來約20000種圖書,其中5000種新書、500種主題圖書,以及近百場線上線下活動,銷售碼洋超150萬元、實洋超100萬元。

【聚焦上海】上海書展埋藏“松露”吸引讀者仔細淘書_fororder_12

第一次呈現的民營出版品牌展區,門頭設計改了好幾稿,首次亮相的書展吉祥物“逗點”迎接讀者。 記者施晨露 攝

  “在書展買書,就是快樂”

  讀者展示布袋裏買下的六七本書,“來之前給自己定了上限,不超過5本書——但還是超了”

  書展閉幕前一天是工作日,“90後”伊琳特意請假逛書展,記者為她在樂開書店的攤位拍下與店主“蝸牛”的合影。“我喜歡看紀錄片,也喜歡看書,在《但是還有書籍》裏看到過樂開的故事。這次,是在樂開的讀者群裏看到上海書展要開了,就立馬預約了。”伊琳翻看著攤位上的一本本書,當她捧起一本貼著“主編簽名本”標簽的《全球真實故事集》時,趙艷蘋介紹:“這是我去年看過的書裏最喜歡的一本。”伊琳問:“書脊上的‘單讀26’代表什麼?”“‘單讀’是一個圖書品牌,那邊還有‘單讀’的其他書,也是主編吳琦編的。”

  “今年書展‘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伊琳的男友向記者展示布袋裏剛在室內會場買下的六七本書。“來之前,我倆給自己定了上限,不超過5本書——但還是超了。”伊琳笑道:“在書展買書,就是一個感覺——快樂。發現自己的興趣還挺廣泛,還有這麼多想了解的新知識。”

  “為什麼愛逛書展?因為淘書樂趣多,不想讓線上大數據猜到我想讀什麼,希望走出閱讀舒適圈。”2018年開始年年逛書展的網友“布萊克書店的鳥窩頭”在網上曬出自己每一年所購的書目,“2018年買得挺多;2019年突然喜歡上博物學;2020年買的是黃永玉老先生的《不給他音樂聽》,記得書展展出時才剛剛出版,豆瓣評論都還沒有……今年買了《12個經典心理學研究與批判性思維》,不知不覺收穫頗豐。”

  “80後”沈工預約了三天逛展,在會場裏“泡”著,“畢業以後我幾乎年年來書展。今年書展規模小了,但各家出版社帶的都是精品,大家都還是很重視上海書展這個平臺。要了解‘拳頭産品’,肯定要到書展來。”雖然今年想參加的幾場活動因故取消了,但沈工也有驚喜,“交到了一些同樣喜歡書的朋友。哪怕一個人來逛書展,都不會孤獨、不會寂寞。”交談間,他與伊琳的男友發現,兩人都是上海財經大學的校友。“剛才在財大出版社的展位和編輯老師聊了半個多小時,還加了微信。”“我們也加一個。”現場,書友間的“朋友圈”即刻拓展。

  “大數據有時會使閱讀越來越窄,來書展是希望讓閱讀之路越走越寬。”沈工説。

【聚焦上海】上海書展埋藏“松露”吸引讀者仔細淘書_fororder_13

上海郵政的工作人員打包最後一批快遞圖書。記者蔣迪雯 攝

  “希望把特色小書店推向讀者”

  今年這些小書店雖然攤位不奢華,但能感受到店主對書的執著和挑書的眼光

  今年是樂開書店第二次在上海書展亮相。2013年,上海書展第一次開設“品牌實體書店街”,近十家有品牌特色的專業小書店受邀參展,樂開就是其中之一。當時在書展,樂開主打的是自己的會員制租書服務。此後將近10年裏,從租書、圖書漂流到快閃移動書店,“蝸牛”夫婦嘗試用好玩的方式勾起人們心中對書的那份念想,他們的故事也被高分紀錄片《但是還有書籍》記錄了下來。

  如今,樂開書店開在徐匯區文定路畫家街一個樓棟的1樓與2樓夾層之間,“的確有點難找”。重回上海書展,又與一家家特色小書店為鄰,趙艷蘋説,“今年書展雖然限流,但與書店平日的人流相比肯定還是大很多,每天大約能賣50到100本書。書的利潤不高,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拼命賣書,希望讓更多好書被買走,被更多人閱讀。”

  2021年在多倫路開業的公啡書社今年第一次參加上海書展,書社的主理人也是一對夫婦。書業“老兵”羅頌曾在鐘書閣、幸福集薈等品牌書店供職,“一直想開一家自己的書店,是太太推了我一把,孩子也長大了,有些事現在不做,可能就不會做了。”

  公啡書社帶到書展的書不算多,“大概兩桌子,賣掉了一桌子”,羅頌坦言,來上海書展“就是想讓更多人知道我們”,“這幾天,書店的公眾號多了100多人關注,都是看了我們帶來的書,對書店自然産生興趣的。”他晃到作家書店的攤位,與老朋友談起書店今後的計劃,“我們書店不做咖啡,因為我對咖啡不熟,還是要發揮多倫路和魯迅先生的效應,把文化內容推介出去。”羅頌説,公啡書社和四川北路上的1925書局、即將開業的1927·魯迅與內山紀唸書局形成了一個“黃金三角”,“把這條線串起來,我們一定能做更多好玩又有意義的事,讓書店一步步站穩腳跟。”

  作家書店今年以主題日形式參展,《收穫》《上海文學》《萌芽》等文學刊物方陣唱主角。最後一天參展的巴金故居帶來40多種書和文創,《隨想錄》繪本、故居明信片、新月稿紙、《初戀》手稿本等琳琅滿目。守了幾天攤位的作家書店工作人員鮑佳屹告訴記者,有位老讀者拖著行李箱找到攤位想買作家簽名本,“雖然沒有如願,但一口氣買了好幾本《收穫》,還和副主編謝錦交流了許久。”“過去多是發行人員來現場,今年,幾家雜誌社都派出了一線編輯乃至副主編、主編。他們最了解書的內容,也能在書展上聽到讀者最直接的反饋。”作家書店負責人劉運輝説。

  “參展書店值得逛!關於愛,關於生活,關於女性,關於詩歌,關於酒和夢想碰撞的聲音,都能讓人駐足欣賞、細細品味。”來了幾年書展的劉薇發現,今年參展的小書店各有主題,女性書店“馨巢”,詩歌書店“泡芙雲”,帶著美酒、告訴讀者“醉翁之意在乎書頁之間”的二酉書店……“前幾年在書展看到的都是比較大的品牌書店,今年這些小書店雖然攤位不奢華,但能感受到店主對書的執著和挑書的眼光,希望上海書展以後能持續把有特色的小書店推到讀者面前。”

  “這麼多人置身書海令人感動”

  在上海書展有種強烈的感覺——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面對生活的態度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

  時隔兩年重新舉辦的上海書展,讓讀者最覺得新鮮的是“品牌”。序廳的上海優秀圖書品牌專題展首次集結來自上海11家出版社的14個特色出版品牌;中央大廳世紀出版集團展位首次辟出專區集結旗下優秀出版品牌,除了在業界已有較高知名度的成熟品牌,也有近幾年依託學術專業建設而孵化出的小而精新品牌“知世”“獨角獸”“邏各斯”“密涅瓦”等。

  往年負責各地出版館、社科精品館、文學精品館等的參展“主力軍”上海新華傳媒今年也更新參展模式,首次與“磨鐵”“新經典”“中南博集”“果麥”“後浪”“九久讀書人”“天聞角川”“聯合天暢”“榮信教育”“啟發”“愛心樹”“浪花朵朵”等12個知名民營出版品牌合作,打造民營出版品牌展區。紮根上海的“讀客”則以主題展形式揭秘暢銷書打造的秘訣。

  “今年布展時間雖短,但我們絲毫沒有放鬆品質,光展館的門頭設計就在一天之內改了好幾稿。”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利説,“民營出版的一大特色就是品牌化,今年是第一次把這些品牌集合起來。民營出版品牌展區有5000多種、20000余冊圖書,相當於一家中型書店,其中今年出版的新書超過1400種。”新華傳媒旗下青少年閱讀品牌“申學課堂”的兩個專欄“閱讀與教育”“閱讀與美育”同樣第一次走進書展,舉辦了多場活動,全程直播、保留回放,“我們還邀請上海評彈團帶來《心目中的江南》評彈分享會,並設立臨時展位銷售,推薦評彈主題的圖書,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平安”是今年書展的又一個關鍵詞。今年上海書展採取全流程管理、全線上實名預約方式,結合衛健部門要求制定併發布門票預約和入場指引,以圖文並茂的形式向讀者詳細解釋。“2022上海書展能順利舉辦,是社會各界同心協力的成果。本屆書展的入場防疫要求是嚴格的,欣喜的是,入場的市民讀者都積極配合,提前完成健康申報流程,提供24小時有效核酸證明,佩戴符合要求的口罩,在展館各處自覺掃描場所碼。作為主承辦方,我們被市民讀者的高素質、秩序感深深打動。”上海貿促展覽展示有限公司總經理許潤禾説,今年書展克服重重困難舉辦,內裏是城市文明的寫照,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彰顯。

  在疫情常態化、新的技術手段不斷改變生活方式的當下,作為國內最具代表性的線下書展,如何以自身實踐一如既往地為業界探索樣本、樹立標杆,這是上海書展必須回答的一道考題。今年,組委會通過分階段推進的形式,增強上海書展彈性。B站、喜馬拉雅、小紅書、抖音、拼多多等19家網絡平臺組成的“上海書展”線上朋友圈矩陣開通了17個直播通道,共直播32場活動。中華書局上海聚珍副總經理賈雪飛還在中央舞臺區主持了一場作家與嘉賓遠程連線的《敦煌守望四十天》分享會,讀者反響出乎意料地熱烈。“兩城三處,編輯們真是不簡單,他們就是《敦煌守望四十天》裏寫到的六臂飛天……”巴金故居常務副館長周立民感慨道。

  “疫情之下,還有不少愛閱讀的人能抽時間置身於書籍的世界,真的挺感動。”一位讀者留下這樣的感言,“在上海書展有一種強烈的感覺——無論處於什麼樣的環境,面對生活的態度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

  (解放日報記者 施晨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