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年貨消費人氣旺 老字號前排長龍
來源:解放日報  |  2023-01-19 09:31:06

  原標題:南京東路、淮海中路等上海主要商街商圈的客流穩步回升 年貨消費人氣旺 老字號前排長龍

【圖説上海】上海:年貨消費人氣旺 老字號前排長龍_fororder_5

光明邨門口,買熟食的隊伍又長了起來。任翀 攝

  “訂單一單接一單,雖然忙,但大家都很開心,好久沒看到那麼多客人了!”全國勞模、第一食品南京東路旗艦店“一盒上海”“壹食壹品”專櫃櫃長鬱非的聲音裏洋溢著喜悅。

  近日,南京東路、淮海中路等上海主要商街商圈的客流穩步回升,多家老字號門口重現等候的隊伍。自我國對新冠感染實施“乙類乙管”起,生産生活有序恢復,加上臨近農曆新年,年貨消費高峰如約而至。

  按下“復蘇鍵”的市場什麼樣?消費者熱衷哪些産品?年貨市場又有哪些新意?

  答案,就在一筆筆訂單中。

【圖説上海】上海:年貨消費人氣旺 老字號前排長龍_fororder_6

市民、遊客在南京東路第一食品商店選購年貨。記者 海沙爾 攝

  把上海帶回家把全球買進來

  “剁手族”的年貨購物車裏“土洋參半”,既有傳統的中國味道,也要加點“外國大菜”。

  第一食品南東店剛進行過翻新,全國消費者都熟悉的大白兔奶糖成為櫥窗裏的主角,既有新春系列産品,也有與時尚品牌蔻馳(coach)的聯名包袋和服飾。

  “前段時間客人少,營業員也少,一線營業員大約90%都‘陽’了。”鬱非説。可話鋒一轉,“即便在營業員感染率最高的時候,仍能感受到市場的熱情。老客戶會通過微信選購年貨,南北貨、炒貨、糕點等都很熱門。那個時候,我們就相信,等到感染高峰過去,市場一定會好起來。”

  果真,這些天主打年貨産品的櫃檯前人氣都高了,營業員們也“陽康”回到了崗位上。鬱非觀察到,來第一食品南東店的消費者中,不論本地客還是外地客,都對“上海特色”情有獨鍾,“以糕點為例,蝴蝶酥最受歡迎。門店裏有兩種,一種是現制現售,適合買回家就吃;還有一種是預包裝,比較好保存和運輸,很多客人買了帶回家鄉。”

  同在南京東路上的邵萬生,也迎來年貨銷售高峰。老家在雲南昆明的陳先生和妻子還沒逛完整家店,已經拎著大包小包了。在糟醉櫃檯,陳先生看中了醉蟹,又擔心玻璃瓶不好攜帶,妻子卻當場拍板買,“我爸爸就喜歡這口上海味道,一定要帶回家。”夫妻倆説,已經連續兩年沒有回家過年,今年就想著把地道的上海味道帶回去,“一定要現場來挑選,這是一份心意”。

  淮海中路是另一條被認為“又排隊了”的商街,光明邨和上海全國土特産食品商場是“人氣王”,前者的熟食和點心,後者的醬菜、腌臘製品和南北貨,都是地道的上海年味。

【圖説上海】上海:年貨消費人氣旺 老字號前排長龍_fororder_7

新雅粵菜館推出27款年禮套餐。記者 海沙爾 攝

  不過,排隊的人不僅僅為了買年貨。在光明邨門口,阿姨爺叔很坦率地説:“現在買的熟食哪能放到過年再吃?就是‘陽康’了,想添點味道。等到過年前,再來採購。”

  上海全國土特産食品商場負責人陳志豪也説,這些天的銷售與往年年前有些不一樣,“醬菜醬料和傳統年貨都賣得好。”他覺得,可能是部分消費者“陽康”後沒胃口就看中了醬菜醬料,“我們也準備好了,散裝醬菜醬料備貨足,還上了預包裝款,哪怕帶到外地去也方便。”

  還有些市民的年貨購物車裏,有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味道。

  “剁手族”小白的年貨購物車裏“土洋參半”,“土”的有廣西荔浦芋頭、甘肅羊肉,“洋”的有挪威三文魚、愛爾蘭麵包蟹……小白説,今年過年打算讓父母來自己的小家吃年夜飯,夫妻倆一合計,覺得既要有傳統的中國味道,也要加點“外國大菜”,“電商平臺都在搞‘年貨節’,我們只逛了拼多多,就已經買了那麼多”。

  王晨晨是京東“年貨節”的粉絲,吃的、用的買了一大堆。他特別喜歡“同城購”服務,“山姆裏的會員商品直接線上買,半個多小時就能送上門,太方便了”。

  小白和王晨晨都提到,線上年貨能買得那麼“爽”,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快遞恢復了。“我收到麵包蟹時,連冰袋都沒有融化,更不要説螃蟹了!”

  每款熱銷品背後都有巧心思

  年貨新品策劃至少提前半年。每款熱銷年貨背後,都有對當下消費偏好和趨勢的捕捉和預判。

  消費者面前琳琅滿目的年貨商品,背後有生産商提前許久的謀篇佈局。

  “年貨熱銷只有短短幾十天,但新品策劃至少提前半年。”多個品牌方透露,“每一款熱銷年貨背後,都有對當下消費偏好和趨勢的捕捉和預判。”

  鬱非舉了兩個核桃的例子:在第一食品炒貨熱銷榜上,大核桃和小核桃都佔據一席之地。它們都是常見的炒貨,但第一食品的與眾不同:消費者偏愛低糖,於是大核桃不再做成重糖的“琥珀桃仁”,而是去皮做成真空包裝的蜂蜜桃仁,甜味降低,新鮮度提高;小核桃同樣減糖減油,100斤小核桃仁只用9斤糖調味,甜得恰到好處,一點不膩。新配方出爐前,是數十次、上百次的打樣。

  同在南京東路上的三陽南貨店也很有意思——老店受疫情影響還沒完成煥新裝修,只簡單裝飾了門面就迎來年貨季。消費者並不介意門面,八寶飯櫃檯已經出現了等候的隊伍,點名要買傳統糯米八寶飯和血糯米八寶飯。“一般的血糯米八寶飯吃口有點硬,但這裡的比較軟糯。”老顧客陳先生説,他是回頭客。

  三陽手作廠廠長助理、寧式糕點非遺傳人楊茂駿揭曉“軟”的奧秘:“血糯米的糯性不如糯米,有的生産者通過多放水和油來解決這個問題,但這麼做血糯米發脹,還有點稀爛,吃口不夠理想。我們試了各種方法,最後發現不能靠水和油,而是要把血糯米多軋一道。這樣處理後,糯性大大提高。”入口細膩的豆沙也是多次調整的結果——去殼赤豆加傳統手工炒制,去除豆腥味,甜而不膩。這些天工廠開足馬力生産新配方八寶飯,毛估估,一個年貨季至少可以賣掉3萬隻。

  事實上,無論品牌是新是老、是中是外,都不願在年貨這場比試中落後。

  在盒馬X會員店,1米多高的紅色“發財桶”備受歡迎。爆竹形狀的桶身上寫著“發財”二字,契合“財源廣進”,裏面有17包零食。店員説,類似的大規格分享裝産品在節日消費中特別走俏,但之前並沒有農曆新年的包裝。捕捉到消費者的這一需求,今年的分享裝就多了中國元素。

  凍品區,各色年菜琳琅滿目。與往年相比,“大菜”選擇更加豐富:寓意“盆滿缽滿”的“大盆菜”,有“鴻運當頭”好口彩的烤乳豬,上海人喜歡的湯煲“全家福”等,都能承擔起年菜“一桌之主”的角色。而品牌開發新品不僅關注“大菜”,“小菜”也不落下——一款兔子造型的湯糰在速凍冷面製品熱銷榜上有名,粉嘟嘟的造型,表情萌萌。帶著女兒一同採購的章先生説:“雖然只是造型有新意,但儀式感十足,一眼就看中了。”

  年宵花同樣是重頭戲。在盒馬,賣得最好的年宵花是水仙、蝴蝶蘭和銀柳。但門店發現,個性化年宵花需求在增加,就提前網羅了來自不同産地的桃花、櫻花、寸寸金、珍珠李等春花品種和各色鮮切花。店員説,今年年宵花的品種超過了80種,銷售量每天都在漲,“消費者很願意為生活添點顏色,1688元一盆的蝴蝶蘭都賣出了好幾盆”。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佳節,希望用中國元素傳遞産品對消費者的祝福,讓大家感受到濃濃的年味。”意大利巧克力品牌費列羅相關負責人説這句話的時候,費列羅旗下的多款産品已經穿上了中裝。

  經典的金球巧克力Rocher引入頤和園內的各種元素,紅色的中國結搭配金色扇面,點綴金魚、喜鵲、孔雀等祥瑞圖案;健達系列産品與兔年公仔結合,充滿童趣;丹麥藍罐曲奇不僅將中國剪紙融入包裝設計,還推出了兔子造型的薄片……該負責人説,很多外資品牌都在積極探索“本土創新”,而中國新年正是展示本土創新成果的絕佳舞臺。當然,這些創新早在節日到來前好幾個月就已在蓄勢。

  吸引更多年輕人走進老字號

  經典好味道,特別是失傳的老味道對市場也有吸引力,未來還會有很多經典味道回到市場上。

  走訪上海的年貨市場,還能發現一個趨勢:不同渠道、不同品牌看重的不只是農曆新年前後這波銷售高峰,更覺得眼下的紅火提振了整個零售業的信心,立足現在,為未來創新。

  “我們一直在思考怎樣吸引更多的年輕人走進老字號。”鬱非説,在年貨銷售中,他們觀察到細緻週全的“懶人經濟”很受年輕人歡迎,“他們選年貨,既喜歡加工簡單、最好擺盤就能吃的預製菜、熟食,也不能少了零食。所以,我們就設計了半成品與零食搭配的年貨套餐,這對以後的産品開發都很有啟發。”

  “經典好味道,特別是失傳的老味道對市場也有吸引力,未來還會有很多經典味道回到市場上。”這是三陽、邵萬生和上海全土不約而同的計劃。

  在三陽的年貨特色商品中,“黑洋酥”看起來不起眼,卻是引流法寶。“黑洋酥”是上海人家的經典餡料,用豬油、黑芝麻、綿白糖混合而成,湯圓、包子、春卷都能用上。有些“黑洋酥”吃口差一點,是因為用的是熬化後的熟豬油,但三陽堅持用豬板油。黑芝麻的品質、研磨程度以及與豬油的配比,也會影響口感,每年都要根據豬油和芝麻的不同特點,微調配方,才能成就細滑綿密的口感。

  相關負責人樓晨説,有些品牌覺得“黑洋酥”生意小,不願意做,但三陽發現,因為工藝不含糊、品質有保證,每年都有消費者專門為了這一口來店裏,“這説明兩個道理,一個是小生意能做大,另一個是經典味道就是號召力,未來我們還會上架更多的經典味道。”

  邵萬生和上海全國土特産食品商場則在春節前復原了兩款老産品,前者做糟香雞,後者推黃泥螺,各有講究。

  邵萬生生産廠長、糟醉加工工藝第七代傳人朱國偉説,糟香雞是經典糟貨,還是紹興等地“毛腳女婿”上門時必備的食品。但由於工藝複雜,很多品牌不願規模化生産,“根據不同季節,得用不一樣的原料和工藝。”他解釋,夏天大家喜歡吃清爽的糟貨,所以要調配好糟鹵,搭配皮脆肉嫩的雞;到了冬天,市場偏愛口感醇厚的糟貨,雞也要肉質厚、有嚼頭。

  為了復原糟香雞,他們在選擇原料和比對工藝上花了不少功夫,最終夏天用糟鹵、清遠雞做,冬天換香糟和老母雞,“都説邵萬生‘萬物都可糟’,其實每種糟貨的工藝都不一樣,每一季的糟貨都會有新特點。”

  上海全國土特産食品商場相中了黃泥螺。陳志豪説,俗話説“一粒泥螺一碗飯”,黃泥螺是很多消費者心目中的“壓飯榔頭”,早在上海全土創立之初,就有招牌産品“培麗牌腌醉泥螺”。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不再生産這一産品,成為員工們的一個心結。兔年春節前,經過兩代傳承人的研發,終於復原了古法生腌醉泥螺。

  光聽聽工藝介紹,就覺得“古法”考究:原料得挑東海野生的6A級鮮活泥螺,腹足殼薄個頭大,一斤在220個至280個左右。收穫泥螺後,先用海水洗凈,除去體表黏著的泥沙等雜質;再鹽水增氧靜養3小時以上,使泥螺吐凈胃內泥沙;再次清洗後,將泥螺裝進塑膠桶,用船槳攪拌,去除泥螺體表的黏液;之後加入鹽水、啤酒等攪拌去腥。此時,泥螺大多會將足部縮入殼內,不能著急,得再靜置3小時以上,待足部慢慢伸出成自然狀後,再清洗去掉鹽分;最後,重新用鹽、糖、白酒、啤酒、香辛料調味,瀝幹後灌入瓶中加料酒。

  “花那麼多功夫復原一款‘下飯菜’,是因為我們發現市場喜歡新品,但新品不一定是‘拍腦袋’的異想天開,而是要能經得起檢驗。很多經典産品因為各種原因在市場上消失,但與口味無關,如果有心人挖掘出來,對今天的消費者而言,同樣是新品。”陳志豪説,當下年貨熱銷,讓不同品牌都感受到市場的熱情,也鼓勵大家一起傳承和創新,把市場做得更大。(作者 任翀)

編輯:彭麗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