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素人時裝秀:這就是我們日常出門的穿搭
來源:解放日報  |  2023-03-21 10:15:36

  原標題:首屆“大家時裝周”:品牌多是國內設計師品牌,上班族、社區居民成走秀模特 弄堂素人時裝秀:這就是我們日常出門的穿搭

  下午5時剛過,鄭嘉駿帶著自己的小狗圖圖,在時裝T臺上亮相。兩側觀眾先是一陣低語,繼而爆發出歡呼聲和掌聲:這個模特不是剛在活動場地為大家服務的咖啡師嗎?

  3月19日下午,新華路345弄,首屆“大家時裝周”在上海時裝周之前開幕,服裝全部來自平臺認證的設計師品牌,模特是小紅書用戶和周邊居民,秀場選在日常生活場景。許多設計師很興奮:“將時尚融入生活的活動,原本在倫敦、巴黎等國際時尚城市才有,如今上海也有了。”

  截至目前,首批入選小紅書原創設計平臺REDlabel的設計師品牌共465家,其中上海品牌132家,佔28.3%。不少設計師品牌的主理人曾在海外獲獎、創立品牌,再回中國發展,選擇落戶上海;也有不少在上海創立的本土設計師品牌,一路走向巴黎、米蘭等國際時裝周。

【圖説上海】上海弄堂素人時裝秀:這就是我們日常出門的穿搭_fororder_1

以《奇葩説》辯手出名的小紅書用戶姜思達領隊在弄堂裏走秀謝幕。資料圖片

  時尚在生活中發光

  模特魚貫而出,各種款式的鞋子踏在弄堂石板路上,仿佛敲出一首樂曲

  下午2時30分,時裝秀由因《奇葩説》辯手身份為人熟知的姜思達和脫口秀編劇、演員王勉開場。一身黑衣的姜思達正準備踏著節拍前行,全身著白色的王勉探了個頭卻不肯走,姜思達轉頭將王勉拽出來,推著他上了場。

  後面的模特們也走出千姿百態:有人昂首冷臉前行,全程“超模”范兒;有人出場先摔個跟頭,博得熱烈掌聲;有人走到一半把朋友從觀眾席里拉上臺……比起臺上身著設計師品牌服裝的模特,台下觀眾打扮得也毫不遜色。

  他們都不是職業模特,高矮胖瘦都有,年齡跨度六十歲以上,有小紅書的穿搭博主,有熱愛騎行的自行車店老闆,還有不少周邊社區的居民——年過七旬的老黨員馬紀玉,日常愛好是種花;咖啡師鄭嘉駿中等個頭,他當天展示了一套深綠色機能風套頭衫,胸口一排挂扣既是裝飾,也能挂放物品,上面印著“遛狗人”。

  首秀“壓臺”出場的是新華社區居民李傅周、徐立秋和一雙兒女。徐立秋分到一件白色衛衣,她在上面印上粉色“wall”“eye”“knee”,諧音“我愛你”,顏色與黑色靴子底部的粉色勾線呼應;李傅周將一頂《星球大戰》“暴風部隊”的白色頭盔改成帽子。女兒衣服上的兔子圖案,與哥哥褲子呼應,背的“玲娜貝爾”包則與媽媽“同款”,“就是我們日常出門的穿搭”。

  秀末,所有模特魚貫而出,一路行至弄堂口,各種款式的鞋子踏在石板路上,仿佛敲出一首樂曲。一旁的看秀座位上,印著“時髦到買蔥被送菜”這樣接地氣的標語。一名模特説:“很多人覺得時尚遙不可及,但時尚就是一種希望生活更美好的態度,是融入生活的,也必須在生活中才會發光。”

【圖説上海】上海弄堂素人時裝秀:這就是我們日常出門的穿搭_fororder_2

一位退休阿姨以西裝搭配繪有工筆畫圖案的褲子。資料圖片

  要發動群眾的力量

  設計師品牌要引導客人,告訴他們未來趨勢,也要考慮客戶的需求和心理變化

  “走進這個場地,很像我剛畢業時參加倫敦時裝周的感覺,不同平臺、品牌舉辦活動,特別活躍。”設計師品牌XIAOLI的主理人李筱曾留學英國,2013年憑畢業設計獲得Loro Piana針織大獎和ITS Diesel Award大獎。“剛畢業被捧到天上,想的不是客戶需求,而是自我呈現。”

  李筱還在倫敦發展時,就有朋友在她身邊念叨,要她儘快“玩”社交媒體。當時她並不在意,篤信“好設計自己會説話”。2020年3月,參加巴黎時裝周的她又一次收到投資人和朋友提醒,歸程在巴黎機場時下載了小紅書,結果作為設計師被“反種草”,“在機場就買了3支口紅”。發力社交媒體效果明顯,XIAOLI在不到一年時間即獲得大量粉絲關注,合作店舖從30家拓展到上百家。

  今年參加巴黎時裝周的設計師品牌OUDE WAAG主理人尹經緯希望像時尚界知名“安特衛普六君子”,“做産品不佛係,但行銷佛係”。然而通過社交媒體,品牌受歡迎程度遠超預料:有小紅書博主穿上品牌一款黑黃色長裙,置身婆娑竹影中,點讚就超九千,許多人評論“求品牌”。

  2015年左右,XIAOLI的銷售渠道只有買手店。今年1月15日,代理過許多世界頂尖品牌的香港第一代買手店Joyce關閉上海恒隆廣場門店,至此其在中國大陸再無門店。新一代買手店更垂直更多元,口碑來自社交媒體和粉絲“口口相傳”。這場“素人走秀”似乎也在預示:時尚産業從吸引普通人追求,到依靠普通人傳播。

  小紅書電商時尚負責人彩麟以“發動群眾的力量”來描述如今社交媒體對時尚的影響。“我不喜歡用藝人、網紅來定義他們。”她指著正在社區走秀的小紅書用戶,“我認為他們都是創作者。設計師創作了産品實物,內容作者通過自己的表達,讓産品和消費用戶連接。”

  工作十年,李筱不諱言設計師品牌是一樁“生意”,“做生意就要對店家負責,對投資人負責。”如今她更看重設計師與客戶的平衡和連接。“設計師品牌要引導客人,告訴他們未來的趨勢,也要考慮客戶的需求和心理變化。設計師內心想達到的‘點’和實際落地那個‘點’的平衡,對品牌非常重要。”

【圖説上海】上海弄堂素人時裝秀:這就是我們日常出門的穿搭_fororder_3

以小紅書用戶和社區居民組成的模特們身著設計師品牌服裝在弄堂裏走秀。資料圖片

  設計師加速“回流”

  不少設計師坦言,中國相對穩定健康的經濟狀態是吸引他們回國的重要因素

  剛剛結束的巴黎時裝周上,有9個華人設計師品牌進入官方日程。就在幾年前,中國設計師想進入海外時裝周,首選是在當地成立品牌。彩麟明顯感覺:近幾年中國設計師從海外加速回流;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則開始出海辦秀。

  他們為何回到中國?常常被問到這個問題的設計師品牌ANNENONO主理人陳如群提出反問:“國內這麼大人口基數,這麼好的經濟條件,設計師為什麼不回來?”他和另一位設計師王安霓共同創辦的品牌ANNENONO就是一例:品牌于意大利米蘭構想成立,2019年上海時裝周正式“出道”。

  “關鍵是我們背靠這麼大的市場。”設計師品牌JUNWEI LIN的主理人林筠葦不久前去歐洲,與許多業內朋友交流,發現很多國外品牌“撓破頭都想要進入中國市場”,然而這些海外同行會發現原本在歐美日韓行得通的思路,在中國市場不起作用:“中國市場很大,不同地方消費習慣不同,接受程度不同,就連身材比例也不同。”

  麥肯錫的一項調查顯示,傾向購買本土品牌的中國消費者從2011年的15%增長至2020年的85%。不少設計師坦言,中國相對穩定健康的經濟狀態是吸引他們回國的重要原因。

  李筱在倫敦時發現,許多在國外的設計師有很多想法,但缺少經濟實力和社會空間將創意落實。林筠葦發現,上海的國內設計師品牌買手店原先“一雙手數得完”,近年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三年疫情猶如一個“緩衝期”,海外品牌暫緩拓展國內市場,而在國內經濟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更多用戶關注和消費國內設計師品牌。隨著疫情結束,國際交流恢復,越來越多國外品牌重回國內市場,“對設計師品牌來説是一個新的挑戰和機會”。

  李筱相信,未來中國一定會出現引領全球的時尚品牌。在她看來,時尚産業依託于國家經濟,“當經濟引領世界的時候,文化必然也會引領。”

  傳統成為時尚元素

  希望未來能探索設計一些具有中式元素,又符合當代人們生活環境的衣服

  這天秀場上,長衫、折扇、工筆畫紛紛登場,傳統成為時尚元素。與之相呼應,台下觀眾也有人身著一襲漢服。

  很多設計師都感受到不可抵擋的國風熱潮。李筱正準備與一家童裝品牌合作,該品牌漢服款式非常受歡迎,“很多年輕家長會有意識地為孩子購買漢服或新中式服裝,我的小外甥就是這樣,他媽媽會主動給他買這樣的衣服”。

  在英國上學期間,很多人問她“作為中國設計師,你的作品為何沒有中國元素”,就連她研究生面試時也被一名美國教授反復質疑。

  “我的成長過程缺少這樣的文化環境。”李筱曾試圖妥協,以“中國風”為課題來設計,但她反復思考,“如果我去做,只是刻意加入一些東方符號。”她希望未來能探索設計一些具有中式元素,又符合當代人們生活環境的衣服。

  儘管國潮正盛,一些消費者也坦言審美疲勞:一些國潮品牌或直接將“門神”“麒麟”等傳統圖案印到衣服上,或依靠“紅領巾”等成長符號消費情懷;不少國外大牌以“致敬”之名,或在原有商品上印生肖、漢字等符號,或推出“龍”這樣刻板的“中國印象”。

  陳如群坦言自己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連接點去做這樣的設計。“我想做的是怎樣表達當代的中國人、當代都市中的中國人,是我們這代人經歷的東方風格。”

  “設計是每個設計師通過自己的情感和經歷來發表意見和想法,風格潮流則是滿足一部分消費者所做的商業決定。”彩麟更希望設計師保持“本心”,不要走入“大家都這樣做了,我們就這樣做”的窠臼,“這樣時尚會變得單一和功利”。

  秀場之外,觀眾陸睿很喜歡日本設計師品牌川久保玲的招牌設計拼接襯衫,以不同布料拼接作為裝飾。他在日本留學時看到當地盛行的“拼布”文化,立即理解了設計源頭。“我買過一件上海設計師做的大衣,肘部加了一層刺繡,看上去像裱了一張畫,實際上是防磨損的。這樣兼具裝飾和實用,有源頭但又不是原樣照搬的設計,更有生命力,也更能在國際上傳播。”

  上海製造意味品質

  除了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上海的高包容度同樣是設計師品牌能落地的原因

  “大家時裝周”首秀28個品牌,上海品牌有16家,超過一半。首批入選小紅書REDlabel的品牌465家,上海品牌132家,佔28.3%。

  “你觀察上海的上班族,會發現很多人穿著精緻得體,細節上還會有別致之處。”現場觀眾劉小姐説,除了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上海的高包容度同樣是設計師品牌能落地的原因:“不管你畫著埃及艷后一樣的眼線,還是穿著仙氣飄飄的漢服,沒有人會另眼相待。”陳如群表示,上海是一個在文化尤其是時尚文化方面有沉澱的城市,“國內很多城市目前暫時比不了”。

  李筱把選擇上海的原因總結為這裡是時尚産業“文化端口、消費端口和生産端口”。她從經濟上分析了這種原因:一方面蘇浙滬消費能力強;另一方面蘇浙滬的加工品質最好。

  回國之後,李筱為品牌加工跑過很多地方,雖各有特色,但“做工細緻度和整體水準,還是蘇浙滬水準最高”。拿下國際知名的羊毛標誌大獎的中國設計師邱昊,一直在産品上標注“上海製造”。在品牌粉絲看來,這一標誌意味著“品質”和“驕傲”。

  林筠葦選擇上海的理由是“國際化”。海外人才招聘平臺發佈的《2021中國留學生就業報告》顯示,上海是留學生回國首選城市;去年6月上海出臺留學生落戶新政,直接落戶引進留學人員超3萬人。“上海時裝周近幾年蓬勃發展,有一部分原因是海外歸來的設計師形成社群,大家彼此交流形成合作。”

  不過她也發現,近幾年不少時尚行業留學生回國後選擇深圳、杭州、成都、廈門等城市,擁抱另一個社群。“有人更習慣家鄉的創業環境,更依賴家人的幫助,或是更熟悉的供應鏈和合作夥伴等,未來中國時尚行業也許會形成不同的陣地。”(記者 簡工博)

編輯:彭麗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