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年前東京奧運會沒有拿到資格,到巴黎奧運會女子項目滿額參賽並強勢摘金實現突破,中國小輪車在三年間何以如此突飛猛進?奪冠第二天,國家自由式小輪車隊領隊熊鑫講述了項目備戰故事。奪冠的鄧雅文並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這枚金牌是整個隊伍以及背後更強大的支撐團隊共同努力獲得的。
練心在先 做好各種困難預期
做好萬難準備,不打無準備之仗!在來到巴黎之前,自由式小輪車隊做好了各種預期與模擬。
與其他項目不同,自由式小輪車項目一旦趕上下雨,哪怕是很小的雨絲,都會導致賽道濕滑而立刻中斷比賽。奧運會舉辦地巴黎的天氣變化無常,看著藍天白雲、響晴烈日,可能下一秒就會掉雨點,因此在備戰的過程中,隊伍將預案做足做細,從心理上磨練隊員。
在自貢訓練備戰期間,隊伍就開始適應模擬類似的情況,首先是訓練時間與決賽日的時段儘量對標。而應對於變化無常的環境條件,隊伍更是最大程度模擬。
“有時候大家都準備好要訓練會突然下起雨來,那就必須立刻喊停中斷。有時候下完雨好不容易剛打掃乾淨場地,又會飄來一陣雨,不得不停下來。這樣反反復復的情況出現,會讓運動員和教練員出現不耐煩的情緒。”熊鑫解釋説,針對項目的特點,隊伍在備戰中就模擬演練各種情況,有時從早上六七點開始準備,到晚上八九點才練上。就這樣一點點將運動員、教練員的心理預期做足。
“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我們在訓練中都做足演練,做好預案。這樣來到賽場後,無論什麼情況都能適應,不遇到任何情況就是情緒上的增量。”熊鑫説。
排除萬難 細緻做好參賽方案
7月25日,隊伍第一次來到場地,實地“踩點”各個難度點位。巴黎的場地設計精妙而開放,實地測量“人墻”“高臺”等難點後,孫佳琪和鄧雅文做到了心中有數。平心而論,我國開展本項目只有五六年,隊員們見過的點位只有兩三個,而包括美國選手漢娜在內的世界名將,對於場上的所有難點基本了然于胸,超過15年運動生涯,獲得多屆世錦賽金牌的漢娜對於奧運會設計的點位和難度沒有一個是陌生的。即便如此,中國選手也不懼怕,鄧雅文和孫佳琪都表示難度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大,對於參賽的動作也基本心中有數。
然而,官方熱身訓練又遇到了問題,由於連續降雨,原定4天的熱身訓練縮短為2天,這樣的變化也絲毫不會影響隊伍,“我們沒有選擇,就是要去適應,接受各種現實情況、各種障礙。”熊鑫説,隊伍的態度很平和,官方訓練對於運動員都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國家的運動員可以提早去適應。“儘管經驗上有一點欠缺,可能場地適應能力方面是我們的弱項,但我們還是做好自己的參賽準備,多去想自己的動作,以我為主。”
本屆奧運會世界各國選手的水準都在提升,競爭激烈,“資格賽不一定去搶第一名的位置,主要是提升一下場地適應能力,確保不出現失誤。”奧運會的資格賽是計算選手的兩輪平均成績,一輪失誤就進不了決賽,不容有失。衛冕冠軍沃辛頓就在資格賽上出現了小失誤,排在第11位無緣決賽。
“預賽比的是隊員的下限,決賽考的是上限。”熊鑫説,隊伍制定的比賽方案也很明確,預賽穩妥晉級,決賽再去拼最高難度。
最終,鄧雅文與孫佳琪分別排在預賽第二和第三位晉級決賽。決賽當中,我們看到了一飛沖天的鄧雅文。
奪冠背後 鄧雅文身後有支撐
三年嘔心瀝血、奮發圖強,中國小輪車走了一條快速發展之路。談及三年來的工作成果,熊鑫坦言有多方面原因。他説,在東京沒有入圍奧運會的形勢下,國家體育總局和各省區市並沒有放棄項目,依然保持了備戰經費、人力、物力和關注度,這是項目取得成績的基本保證。此外,隊伍聘請的來自委內瑞拉的外教丹尼爾是東京奧運會該項目男子組亞軍,“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外教,我們經過三次考察,並與他進行了誠懇的談話和邀請後,最終聘用了他,他為隊伍帶來了全新的提升。”
自2022年底開始,為備戰巴黎奧運會資格賽,中國自由式小輪車獲得了三個月寶貴的外賽外訓機會,讓隊員的場地適應能力和國際比賽能力大幅提升。進行了9站世界盃的鏖戰後,中國隊的團隊排名一舉從第14位提升到了第一位,獲得了3名選手參加上海和布達佩斯奧運資格系列賽的機會。最終,鄧雅文、孫佳琪和孫思蓓都獲得了參賽資格,但每個國家和地區最多只能有兩名選手,孫思蓓遺憾落選。
真正震驚全世界的表現,發生在2023年世錦賽上,當時除漢娜摘得金牌外,中國參賽的五位姑娘排在了第二至第六名!
漢娜並不是被鄧雅文一個人戰勝的,而是被包括鄧雅文在內的整個團體體現出來的集團優勢打亂了節奏,“我們的每一名運動員,都付出了很辛苦的訓練,無論是身體訓練還是意志力的磨練,每個人都練到了極限。”熊鑫説。
站在聚光燈下的鄧雅文值得肯定,而運動員的背後,還有無數為這枚金牌付出的人,“有來自高校、運醫所、體科所等專家的無條件幫助,幫我們確定了體能訓練方案。還有來自社會的力量,比如國內的裁判員,他們都給予我們無私的幫助,提供了很多國際最新資料,這些助力都融入到了我們的實際訓練當中。”熊鑫説。
本報特派記者 王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