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不斷深化體育改革 加快建設體育強國 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體育力量
2025-09-09 13:32:21來源:中國體育報編輯:張津銘

  8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高品質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書記、局長高志丹出席發佈會並介紹“十四五”時期體育事業高品質發展成就,體育總局群體司司長丁東、競體司司長張新、經濟司司長楊雪鶇就競技體育、群眾體育、體育産業、青少年體育、體育事業改革發展等內容回答記者提問。

  競技體育彰顯強國新形象

  “十四五”期間,中國體育健兒在國際賽場屢創佳績,我國競技體育整體水準進一步提升,均衡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在“十四五”期間中國體育代表團參加的兩屆夏季奧運會、一屆冬季奧運會中,我國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的項目越來越多,更多的運動員獲得奧運會參賽資格,有機會在奧運會舞臺上展示自己刻苦訓練的成果和高超的競技水準。巴黎奧運會上,自由式小輪車、藝術體操、花樣游泳首次獲得奧運會金牌,實現了項目發展的歷史性突破。我國獲得奧運會金牌的項目由“十四五”之前的21個增至24個,獲得金牌的運動員所在的省份達到20個,有力推動了我國競技體育項目間、區域間的均衡發展。

  發佈會介紹,“十五五”期間,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升為競技體育全面均衡發展提供了更為堅實的保障,在從體育大國、奧運強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新征程上,體育總局提出“633”發展戰略,以跳水、舉重、體操、射擊、乒乓球、羽毛球六個優勢項目,田徑、游泳、水上三個基礎大項,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為引領,鞏固優勢項目優勢地位,提升基礎大項競技實力,推動“三大球”振興發展,帶動其他項目水準提高,促進各項目均衡發展,不斷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和為國爭光能力。此外,還將繼續承辦國際高水準體育賽事,加強與各國家和地區的交流,助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斷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文化生活。

  全民健身取得惠民新成效

  建好用好場地設施是群眾關心的話題,也是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核心要素。發佈會介紹,目前社區15分鐘健身圈得到基本實現,群眾依託場地設施,因地制宜、就近就便開展健身活動的需求得到基本滿足。一方面保基礎、增活力,建設群眾身邊的場地設施,在不到三年時間,近2萬個老舊小區、5000余個城市公園配建了17萬多套乒乓球臺等小型多樣的健身設施。另一方面不斷加大全民健身場地建設力度,截至2024年底建成並投入使用佔地面積4萬平方米以上的體育公園1300多個,各地變廢為寶、見縫插針,在公園綠地、橋下空間、老舊廠房等金角銀邊配建健身場地設施。“十四五”期間,國家累計投入56.5億元,支持公共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其中2025年補助了近1500個縣級行政區域的3370個場館,公共體育場館惠民開放成為新常態。

  “十四五”期間,體育總局持續引導推動群眾賽事活動廣泛開展,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以剛剛結束的2025年“全民健身日”為例,全國共舉辦2.2萬餘場賽事活動,直接參與人次超1100萬,一系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便於參與的賽事活動,帶動更多群眾主動健身、自覺健身。創新舉辦各類賽事活動,首次以“大區賽”形式舉辦全國全民健身大賽,參與人次近200萬,賽事達6000余場;連續3年舉辦全民健身線上運動會,累計舉辦賽事500余項,參賽總人次突破5800萬,各地方也結合實際創新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賽事,為群眾生活增彩添色。聚焦不同人群,積極回應老年人、婦女、農民、殘疾人、新就業形態人員等人群的體育健身需求,提高供給品質。凸顯賽事活動綜合效益,當下火爆的“村賽”“城賽”以體育為媒,有機融合多種業態,聚人氣、促消費、助發展,既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也促進文體旅商融合發展。2023年制定4項行業標準,2024年發佈《群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安全評估工作指南》國家標準,是全民健身賽事活動領域第一項“國家標準”,多措並舉推動戶外運動等賽事活動安全、有序、規範開展。

  圍繞“有人教”“上哪學”,體育總局不斷推進科學健身指導深入基層,力爭讓廣大群眾“會健身”“健好身”。發佈會介紹,近年來,總局推出“萬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計劃”,目前已經在2.6萬個行政村培養了5.6萬名農村女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廣泛開展“奮進新征程 運動促健康”體育志願服務,積極推動國家隊和省隊進校園、進社區。關於“上哪學”,體育總局加強信息發佈,搭建國家全民健身信息服務平臺,為廣大群眾提供場地設施、賽事活動、健身指導等各類信息,並且充分用好網絡平臺,積極推送體育科普內容。下沉社區開展“職工體質檢測與科學健身指導萬里行”“體育科普中國行”“科學健身指導走基層”等活動,在上海、浙江、湖北等地組織開展社區運動健康中心試點建設,在全國範圍內設置375個站點開展常態化國民體質監測,為群眾提供就近就便的科學健身指導常態化服務。

  體育産業成為經濟發展新亮點

  當下,體育産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極具活力的增長極。“十四五”以來,我國體育産業穩步發展,2023年全國體育産業總規模已達3.67萬億元,年均增速10.3%,增加值達1.49萬億元。

  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期間,政策保障方面,與國家頂層設計緊密銜接,新《體育法》增加體育産業專章,編制體育産業專項規劃,相繼出臺激發冰雪經濟、促進戶外運動産業、強化金融支持等系列政策文件,發佈84項體育標準,構建起宏觀引領、專項支撐、部門協同的政策矩陣。推出81個國慶、春節體育旅遊精品線路,19個戶外運動精品線路和26個國家級滑雪旅遊度假地,促進區域內優勢資源開發利用與協同發展。體育用品博覽會、體育文化博覽會、體育旅遊博覽會影響力持續擴大。今年上半年,體育用品進出口總額超155億美元。以競賽表演業和健身休閒業為龍頭,體育服務業快速增長,佔體育産業增加值的比重由2020年的68.7%提升至2023年的72.7%。以轉型升級和自主創新為引擎,體育製造業提質增效,2024年底,體育領域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46家,比2022年底翻了一番多。經濟貢獻更加顯著,體育産業增加值以年均11.6%的速度增長,2023年佔GDP比重達1.15%,向成為支柱性産業的目標更進一步。冰雪産業規模從2020年的3811億元,增加到2024年的9700億元,年均增長26.3%,“冷資源”變為“熱經濟”。40個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2020年至2023年居民體育消費總額增長超千億,體育消費潛力持續釋放。

  “十四五”以來,體育總局堅持以賽事體系建設為核心,“賽事+”“+賽事”深度融合的“一體兩翼”發展思路,著力推動賽事經濟發展。不斷豐富大型體育賽事、職業賽事、群眾賽事活動供給,構建更加完善的體育賽事體系,職業賽事市場價值逐步提升,群眾賽事活動不斷拓展創新,通過體育賽事有力地促進了消費。發揮體育賽事引流和帶動作用,做強“賽事+”,推動賽事與文化、商務、旅遊等領域融合,文體商旅已經成為帶動消費、擴大內需的“黃金組合”。做深“+賽事”,促進賽事深度融入相關場景、業態,為多産業協同發展賦能。

  在戶外運動方面,場地設施不斷擴容,截至2024年底,健身步道已達17.18萬條,長度達40.75萬公里,全國飛行營地、汽車營地等數量已達2055個,全國滑雪場地914個,場地設施更加多元,覆蓋山水陸空,貫穿春夏秋冬。服務保障持續完善,一批路跑、登山、攀岩、滑雪等戶外運動體育標準相繼發佈,促進産業的規範發展。市場潛力有效釋放,戶外運動産業穩步發展,戶外運動消費逐漸成為人民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質的重要領域。

  青少年體育發展不斷創新舉措

  少年強則國強。近年來,體育總局在增強青少年體質、錘鍊意志、健全人格、適應社會和習慣養成等方面不斷創新舉措,發揮積極作用。

  發佈會介紹,“十四五”期間,共舉辦各類“奔跑吧·少年”活動14.5萬餘場,參與青少年達1.51億人次,基本實現活動的年齡段、時段全覆蓋,通過活動示範引領,為青少年種下了體育的種子。2024年向社會發佈了“兒童青少年科學健身20條”,讓家長和孩子更加了解怎樣安全、科學地鍛鍊,制播系列科普動畫,打造“專家直播間”開展雲科普,累計受眾超1200萬人次,“2024全國青少年科學健身知識競賽”吸引全國超1600所學校700萬人次青少年參與,讓青少年形成科學、健康的體育理念。在12個省區市初步形成運動干預試點,試點學校青少年的體質健康異常數據普遍下降,身體素質顯著提高,特別是“小胖墩”“小眼鏡”等問題得到了有效控制,科學的運動干預惠及更廣大青少年。會同教育部等部門成功舉辦了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全國青少年三大球運動會、全國青少年田徑運動會等一系列高水準體教融合賽事,開展體育支教志願服務,“十四五”期間,組織50多所高校3200余名志願者赴12個省區、112個縣、800余所中小學,開設體育課、課後服務超30萬課時,直接服務學生超150萬,讓大山裏的孩子們有了正規的體育課。

  體育改革開創發展新局面

  “十四五”期間,體育總局聚焦體育發展新任務、新要求,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不斷開創體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發佈會介紹,體育總局強化頂層設計,構建體育強國建設推進體系。五年來,體育總局錨定體育強國戰略目標,研究建立體育強國指標體系並開展試點工作,動態評估和推進體育強國建設的進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從普惠性、適應性、共建共享等方面完善全民健身體制機制,構建更為多元開放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以理順政府體育部門、體育社會組織關係,完善共同參與、多元投入、競爭擇優、規範有序的新型舉國體制和競技體育發展模式為目標,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相關的改革方案和配套措施正在加緊推進;積極發揮體育在惠民生、促消費方面的重要作用,搭建戶外運動産業大會平臺,推出體育旅遊精品線路等項目,制定體育企業扶持等政策,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

  聚焦重點領域,創新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模式,持續解決人民群眾健身難題,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體育協會發展的制度體系,廣泛吸納社會力量參與奧運爭光工作,第十五屆全運會首次由粵港澳三地聯合舉辦,努力推動足球振興發展,實施管辦分離成立足球職業聯賽聯合會,一系列舉措推動體育高品質發展取得實效。

  在行風建設方面,堅決懲治體育領域腐敗,體育政治生態得到修復;以“假賭黑”治理為契機,重拳整治足球、象棋等項目發展亂象,開展馬拉松、山地越野等專項整頓,維護體育行業秩序;完善體育法律和行業標準體系,健全體育糾紛解決機制,持續提高體育行業法治化規範化水準。

  發佈會介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完善競技體育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戰略部署,體育總局深入推進競技體育改革各方面工作,其中一項重要改革目標就是推動競技體育更好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開門開放辦競技體育,辦人民滿意的競技體育,有序開放競技體育優質資源,充分挖掘和發揮競技體育在促進群眾體育和青少年體育,助力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方面的功能價值。(轉自8月20日《中國體育報》01版)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