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老樓裝電梯有了“海淀模式” 最高補貼70萬
原標題:老樓裝電梯有了“海淀模式”
“錢關難過!”這是2016年北京市老樓加裝電梯大部分試點面臨的最大難題。
近日,海淀區發佈《關於本區2017年既有多層住宅增設(適老化)電梯試點工作的實施意見》,覆蓋全區29個街道(鎮),這也是本市各區中首個老樓加裝電梯的試點推廣方案。在初步成型的“海淀模式”中,老樓加裝電梯主要由社會單位負責出資安裝,居民按照“誰使用、誰付費”的原則有償使用。為了降低居民在後期使用環節的負擔,海淀區擴大了財政補貼範圍和比例,單部電梯最高可享受70萬元的補貼。預計到今年年底,海淀區老樓加裝電梯數量將突破100部。
社會資金提速老樓裝電梯
裝一部電梯,成本約百萬元。如果是一棟6層高、每層2戶的老樓裝電梯,把100萬元的成本分攤到2-6層的各戶身上,平均每戶要交10萬塊錢。儘管本市對試點項目均有幾十萬元、約一半成本的補貼,但每戶仍要承擔幾萬塊錢的電梯費用。
去年,潘家園社區裏的老樓爭當加裝電梯的試點,只能以抽籤方式來決定。社區工作人員蔡燕玲回憶,一聽説每戶還要交一大筆錢,不少被抽中的老樓居民就不樂意了。
但如果把這幾十萬塊錢分散到電梯運營的十幾年的每個月,平均每戶要交的錢就驟減到了一兩百元。
最先想到這個辦法的是海淀北下關大柳樹5號院。在未被列入試點的前提下,這裡就已經獲得居民同意、敲定方案、啟動加裝電梯。在技術上優化和改進後,大柳樹5號院6單元電梯安裝費用約為60萬元;運營使用上,電梯屬於租賃性質,前期安裝費用由相關公司出資,住戶按月交納費用。這樣一來,平均每月每戶收費額為190元,其中二層住戶為72元/戶/月,頂層住戶為328元/戶/月。
在全市享受補貼的老樓試點推進艱難之際,海淀區北下關大柳樹5號院反倒最先成功加裝電梯。這種“租賃電梯”的方式也啟發了主管部門:為什麼非要居民把電梯買下來?!
“海淀模式”最高補貼70萬
與北下關大柳樹5號院同屬一區的清河毛紡北小區,新運來的電梯沒花多長時間就裝好了。
毛紡北與大柳樹類似,買電梯的錢都不是老百姓掏的,而是來自企業。“同樣是引入社會資金,但毛紡北已經是大柳樹的‘升級版’。”海淀區住建委委員秦翔宇説,通過對加裝電梯實施主體的甄選,不僅解決了籌資難,還解決了後期運營管理和安全維護難題。
在大柳樹法子的基礎上,海淀區擴大了財政補貼的範圍和比例。對於市、區屬産權且具有合法手續的,最高可享受每台70萬元的補貼:其中設備購置方面是在市財政補貼40%、最高24萬元/臺的基礎上再次進行區財政補貼,使補貼比例擴大到50%、最高30萬元/臺;而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對水、電、氣、熱、暖等實施改造的,由市財政按照實際發生費用給予財政補貼,最高不超過40萬元/臺。而此前市財政補貼未涉及的中央産權且具有合法手續的老樓,也由海淀區在設備購置上給予30%、最高補貼18萬元/臺的補貼,在管線改移也由區財政給予最高40萬元/臺的補貼。
前期籌資上補貼多,後期租賃環節老百姓掏的使用費就少了。秦翔宇介紹,海淀區老樓加裝電梯的試點推廣政策,形成了“政府引導、業主自願、免費安裝、有償使用”的大原則。更值得一提的是,後期對老人和殘障居民的補貼還會進一步增加。
電梯廣告部分回饋居民
實施主體花錢裝電梯,老百姓花錢使用,看似合情合理的模式下,也藏著一個疑問:願意參與加裝電梯的企業能有多少?
2017年5月,大柳樹成功裝入電梯後不到半年的時間,一份招標公告公開發佈——尋找今年海淀區老樓加裝電梯的實施主體。
讓人沒想到的是,十幾家企業主動投標,最終敲定5家。這其中,甚至還有民企參與。秦翔宇介紹,為了能讓社會資金出資安裝的模式長久生存下去,就不能讓企業吃虧。
負責毛紡北小區電梯加裝項目的北京海房投資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房投”)就是5家企業之一。海房投董事長許立算了一筆賬,經過方案優化和政府補貼,加裝一部電梯實際花費30萬元,再算上保潔、維修等費用,每年還要再投入2萬餘元。照此測算,只要每月的租金收入達到1750元,就能夠平衡收支。
單靠乘坐電梯的盈利可能性較小,但還會有額外的收入進賬。他介紹,目前已經在跟廣告公司洽談,電梯可以引入廣告,收取費用。這部分廣告收入大約30%會回饋居民,讓電梯使用費能再降一點。
目前,海房投已經簽了130個老樓加裝電梯的“訂單”。“量一旦上來了,設計、施工成本更低,工期上也就能更短。”許立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