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核心區118公里電力架空線將全部入地

2017-08-15 10:26:24|來源:新京報|編輯:李勝蘭

  原標題:架空線入地 核心區上演“無線大片”

  明年年底前,北京核心區118公里電力架空線全部入地;5部門實行聯合會議化解前期審批難題

  北京核心區118公里電力架空線將全部入地

  2017年7月26日,景山東街北口核心區架空線入地工程作業區,施工人員正在為下一步電纜鋪設做準備。新京報記者 侯少卿 攝

  淩晨時分,整個北京城漸漸沉睡。但在北京核心區,千名工人在燈火中忙活著。乾燥的空氣中,彌散著一股熱氣。這片熱火朝天的“戰場”被稱為“架空線入地大會戰”。

  今年開始,北京核心區內,“散發銳利火花”的架空線將逐漸消失。兩年時間內,核心區118公里電力架空線將全部入地。

  曾經,架空線因架設方便、易接電入戶被廣泛推廣應用,但隨著天空中密布如蜘蛛網般的架空線成為城市“頑疾”,高密度的損毀率頻頻威脅電力供應安全,地下電纜成為有效替代手段。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環境整治處處長閆劍鋒説,東西城主次幹路共有通信、電力、路燈、電車饋線架空線143條,總長度為155公里。今年將有55%入地,其餘于明年完成。

  這就意味著,到2019年,核心區主次幹路,曾承載著城市電力供應發展的電線桿和架空線,終將成為歷史。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信娜

  2000人,27個工地

  淩晨3點,李寧終於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作為國網北京電力城區供電所建設部負責人,再過四五個小時,他又要開始新一天的工作。幾個月來,這樣的工作節奏已成為家常便飯。

  2016年開始,他成為北京市架空線入地項目負責人。如今,他把“會戰”挂在嘴邊,將架空線入地稱之為一場戰役,而且是一場夜戰。

  當萬家燈火一盞盞熄滅,整個城市逐漸安睡時,在北京核心區的27個施工工地,卻燈火通明。高峰時間,約有2000名施工工人一起參與著這場“架空線入地”大會戰。

  今年,64條核心區道路兩側的架空線將改造入地。這一數字,相當於“十二五”期間全部工作量的5倍。

  夜裏,李寧穿梭在不同的施工現場。

  景山東街,數名施工人員卸下鋼筋,並按標準切割為2.5米和5米。這些鋼筋被捆紮在電力管廊地基上,間距保持在15釐米。一個管井的鋼筋結構全部做好需要幹3個通宵。

  工期能否按時完成,是他最牽腸挂肚的事。李寧説,我們只能在晚上施工,如果除去下大雨或者有供電保障等特殊情況,景山這一片,真正施工時間也就兩個多月。

  李寧説,架空線入地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建”,二是“拆”。建設好一條同路徑的地下電纜線路之後,才能對架空線路進行拆除。這樣能夠最大程度減少對市民用電的影響。

  從城市符號到蜘蛛網

  8月1日,在新街口北大街小銅井衚同西口服役20餘年的電線桿被放倒運走。施工工人爬上電線桿,拆卸設備及線纜。幾分鐘後,電線桿被“連根拔起”。從底部切斷後,一輛吊車將其吊起、放平、拆卸,運走。

  曾經,林立的電線桿是一種城市符號。電線桿越多,説明這個區域用電負荷越大。而架設方便,接電入戶容易,讓架空線成為一種傳統而普遍的供電手段。

  李寧介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搭建電力架空線進入了高峰期,隨之而來,電線桿的“負載”也越來越大。有時候,兩天不見就變了樣,電話線、網絡線、電視線……團團黑線遮蔽了天空。

  位於西城區大柵欄的百順衚同曾為京劇發祥地,車馬絡繹,熱鬧一時。如今百順衚同已不復當年模樣,一個個黑色線團橫七豎八在電線桿上支棱著。

  百順社區黨委書記王琪回憶,“以前坐在衚同裏,天空是清亮的,看不到那麼多線”。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家裏的電器越來越多,用電需求也變大,衚同裏豎立起了高大的電線桿,頭頂的天空開始被這些密麻錯亂的架空線割裂。

  不僅如此,有些人家電器多,為了方便,會私接電線,還有大團的電話線、網絡線等,線纜扭曲在一起,經常垂落。

  “城市蜘蛛網”逐漸成了架空線的代名詞。除了有礙觀瞻,時間久遠的架空線也在風雨中變得脆弱。

  國網北京電力城區供電所辦公室主任王鵬宇回憶起2012年“7·21”特大暴雨的情景,“下雨那幾天,運維人員根本沒有歇腳的時間,一個點修完了馬上再趕到另一個”。

  除了氣象干擾,小鳥在架空線上搭巢,或是汽車無意碰撞電線桿,都會形成安全隱患甚至造成大面積停電。

  李寧説,大概從2006年開始,雖然公司沒有要求新建電路全部使用地下電纜,但已開始有所傾斜。比如,電力改造或者新用戶接入的時候,如果條件允許,會儘量採用地下電纜供電。

  聯合會議縮短審批時間

  在李寧和王鵬宇的印象中,實行架空線入地並非突然之舉。

  2006年,北京市政府向社會公佈了百餘項實事工程與奧運配套工程,其中一項為,在北京市區內開展一場“凈空行動”。2008年前,對奧運場館周邊、城市主要街道和重點景觀地區進行環境綜合整治。

  奧運會後,架空線入地提速。北京發佈架空線入地工作方案,要求“十二五”末,北京五環路以內主次幹路、重點地區和新城地區電力架空線全部入地。《北京市新增産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2015年版)》則規定,北京市範圍禁止新建和擴建電力供應中電力架空線設置。

  國網北京電力城區供電所相關負責人説,今年,88公里電力架空線將入地,超過4000基電線桿也將走入歷史。

  不過,架空線入地仍“困難重重”。李寧回憶,此前,規劃架空線入地的區域,有些資金不到位。有些前期審批耗時短則半年,長則一年多,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今年,李寧明顯感受到審批時間縮短。

  8月4日,在北京城區供電公司一間會議室內,園林綠化局一位工作人員正在向國網北京城區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魏世嶺等人介紹,如果施工過程中需要侵佔周邊綠地,需要額外準備哪些材料。

  這是今年第二次進行的電力架空線入地聯合審批會議。

  北京市架空線入地專項整治辦公室前期處處長王會平介紹,把涉及架空線入地審批的5個部門全都集中在一起履行部門職責,讓審批時間大幅減少。

  此前,架空線入地前期審批需要分別到不同部門,還有先後順序。比如,如果拿不到路政局審批手續,就無法去交管局進行審批。

  王會平説,現在幾乎在同一時間,施工方就可以拿到架空線入地聯合審批協調單,不需要再挨個去各個部門。這就意味著,原來預期5部門共100個工作日的審批時間,可以直接縮短到小于10天。

  各審批部門縮短時間的同時,也能爭取更多有效施工時間。李寧説,現在具體到挖井需要幾天、管道建設需要多少天,都有明確的時間表。

  文保區電力設備“隱形”

  今年,北京市對東、西城架空線數量和長度摸了底。

  東西城主次幹路共有通信、電力、路燈、電車饋線架空線143條,總長度為155公里。今年首先完成通信架空線的入地工作,電力、路燈、電車饋線架空線完成相應任務量的55%,其餘任務明年完成。

  除了城市主次幹道外,核心區還開展了部分衚同電力架空線入地和規範梳理。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員會環境整治處處長閆劍鋒坦言,有些支線衚同過於狹窄,無法使用大型的機械設備,只能通過人工肩扛手抬的方式進行施工。在文保區的衚同,還會將設備放置在沿街的建築物中,修復後變為“隱形”。

  在大柵欄商業區櫻桃斜街衚同,兩台箱式變壓器被直接安裝進屋裏,並沒有破壞衚同整體的風格。

  對於地下電纜是否會增加後期維護難度的問題,李寧説,核心區電纜化率已達到90%以上。電纜維護也有一套成熟的體系,例如定期開展局部放電試驗、電纜介損試驗、電纜運行環境檢查等多種措施,能準確地掌握電纜運行狀況,保證安全穩定。

  中央民族大學公共管理系副教授徐偉表示,核心區多為文保區域,除了注意是否與周圍環境協調,還應做好日常維護。避免因其他需求,出現私搭線路的情況。

  當架空線成為歷史的同時,供電穩定性將隨之提升。國網北京電力城區供電所相關負責人説,到“十三五”末,首都核心區電網電纜化率將由目前的90.2%提升至94%,年戶均停電時間低於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