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剎海活水將注入玉河南段

2017-11-02 10:56:05|來源:人民網|編輯:劉徵宇

  北京:什剎海活水將注入玉河南段

  要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要加大生態保護力度,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摘自十九大報告

  本報多次報道過的景山街道吉祥社區北側與中軸線之間的通惠河玉河河道上,一座全新的景觀公園正在這裡重裝亮相,小橋流水與河道兩側青磚灰瓦的四合院相映成趣。據介紹,到明年5月左右,玉河南段將通過地下管道與玉河北段打通,屆時,什剎海的清流將注入玉河南段的景觀河道中。

  出了南鑼鼓巷地鐵站B口往南步行100米左右,便可見北河衚同,站在十余米寬的衚同口,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古城墻壘就的河堤,直直地插入地下約6米深,這裡就是玉河古道的遺址。沿著河道往西走,木質的觀景臺往水面上延伸開去,這裡的平均水深在60釐米左右,倒映著兩側青磚灰瓦的四合院。這便是今年8月剛剛落成的玉河二期工程。二期工程最引人注目的景觀就是在河道的南岸邊,分散著五處大運河文化浮雕,總長度達110米。

  “按10000:1的比例,把實景再現到浮雕上,一共做了5塊浮雕,寬0.8米,加起來116米,採用紫銅精鑄高浮雕的手法雕刻。” 項目實施方北京天街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姚文國介紹道。如今,漫步在景觀平臺上細看浮雕畫,從鎮江、金山寺、揚州市集,到天津古城,再到通州古城、通惠河、東便門、白浮泉,畫裏漕船街市、販夫走卒、山水城郭、千帆競渡,1700多公里長的古時京杭大運河沿線風光盡收眼底。

  早在2013年,玉河河道一期北段工程已經完工,自萬寧橋起至東不壓橋止,全長500余米,平均寬18米、水深1米左右。河堤重新修建了一處水榭、一處曲橋,兩處船行棧道和四個挑台,河道北側與什剎海相連,而玉河南段主要靠的是雨水。姚文國透露,下一步計劃將玉河南北兩段打通,為其注入活水。“由於平安大街底下有地鐵六號線,還有各種市政管道,不可能通過挖河道的方式來打通,玉河南段所需的水量並不大,所以計劃在玉河南北兩段之間鋪設一根直徑約200毫米的管道,將什剎海的水通過北段引入南段中來。這樣也為下一步玉河繼續南延創造條件。工程已經報批,順利的話明年5月份左右就能完工。屆時,玉河南段就能出現‘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的景象了。”

  古河道正在逐步變美,周邊的衚同也在經歷著華麗的蛻變。景山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田國明介紹道,玉河周邊有鐘鼓社區和吉祥社區,共有織染局衚同、臘庫衚同、後局衚同等9條衚同,每條衚同均配備了小巷管家。目前,6條衚同已完成拆違整治工作,剩餘的3條將在年內完成。明年將對這9條衚同進行改造提升。

  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記憶體

  “留白增綠”初見成效

  玉河始建於1293年,是元大都的漕運通道,元代始稱通惠河,明代改叫玉河。2005年,作為北京市六片文保試點項目之一,玉河保護工程正式獲批立項。

  2007年4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開始一期考古挖掘。在歷時一年多的發掘過程中,清理出元、明、清時期的河道及堤岸,東不壓橋、玉河庵東配殿等一批重要的遺跡。2014年,京杭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産。同年,玉河二期南段保護工程啟動,從平安大街到北河沿大街,全長600余米。2017年8月,玉河二期提升改造工程完成,沿岸綠化更加細緻,並增設了百餘米長的運河文化長廊,重現了700多年前“水穿街巷”的盛世美景。

  圖示製作/潘璠

  講述

  老街坊回憶取暖的變遷

  今年53歲的張書伶在玉河邊一住就是30年。1988 年張書伶正式搬到了景山街道吉祥社區裏,每天都會沿著玉河邊步行去上班。“我記得那時候河道這邊是住戶,對過就是一些商戶,賣日用品的、賣小食品的……什麼都有,各式各樣的小煤棚子、小屋子,把這條河道都給蓋住了。”

  讓張書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冬天裏家家戶戶燒煤取暖的場景了。“當時我們冬天取暖,就是靠一個小爐子自己燒煤,每家每戶屋裏都裝了長長的煙囪通到屋頂用來排煙。後來開始流行‘土暖氣’,但是還是存在很多問題。那會特別容易煤氣中毒,一燒煤屋裏還特別容易積灰,清掃起來也不方便。冬天買煤都是一車一車買,儲存在私自搭建的小煤棚子裏頭。燒完還得把煤灰原樣拉出去倒了,非常麻煩。”

  2006年,這片區域開始改造,玉河河道上的各種煤棚、違建逐步被拆除。2009 年,“煤改電”工程開始了,傳統的燒煤取暖完全被摒棄,老百姓再也不用買煤燒了,屋裏的清潔度和溫度也都提升了,不僅省事,老百姓的生活也舒適了許多。(北京青年報)

  本組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