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大棚改項目遷建老地標留鄉愁

2018-10-29 11:17:16|來源:新華社|編輯:葛寧遠

  新華社北京10月28日電題:北京最大棚改項目遷建老地標留鄉愁

  新華社記者張超

  如何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留下老地標、留住居民的鄉愁是當前城市運營的一道難題。北京規模最大的棚改項目——石景山北辛安棚戶區改造項目堅持保存記憶建築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對有價值的建築進行遷移保護,並賦予新功能讓老建築的“生命”持續。

  35歲的何燕燕是北辛安村的居民,2016年12月,她家成為“原地上樓”的首批簽約居民之一。北辛安棚改項目位於北京中心城區西部,毗鄰新首鋼園區,總用地面積142公頃,將建設11個小區69棟樓的安置房,5500余戶居民就地圓“安居夢”。

  從“院子裏私搭亂建,只剩下狹窄走道”的大雜院到人車分流、園林式新城,看完項目規劃,何燕燕和家人心動不已。然而,有些老地標讓他們割捨不下。北辛安村的書店、藥店、俱樂部等都是當地的特色建築,建築裏提供的服務也深深地融入幾代老百姓的生活。

  “那個中新藥店就在我家院子正對面,斜對面是新華書店。”何燕燕説。中新藥店之前還有一個名字“天和藥局”,有上百年曆史,聞名遐邇,方圓幾裏的病人都會來到這裡看病、抓藥。新華書店更是承載幾代人渴望知識、追求真理的記憶。

  此外,還有石景山區政府舊址、工人俱樂部以及生産資料供銷社,這五處建築組團是一代代北辛安居民的“鄉愁”。

  在啟動拆遷工作後,何燕燕和其他居民驚奇地發現,大型的拆除機械設備都繞著這些老建築走。

  承建北辛安項目的中海地産北京新城公司總經理張欣説,公司將對北辛安居民的五大組團記憶建築按照一比一的比例進行原拆原砌遷建,並以此為基礎,修建石景山新安森林公園,設立“鄉愁記憶”展區,復現昔日繁華的北辛安大街。

  石景山區文化委員會調研員賈衛平説,這些老建築都是20世紀有代表性的建築,遷建的組團建築並非純“擺設”,要賦予符合新生活的功能。原新華書店組團將成為市民閱讀空間以及石景山當代各時期圖書的陳列室;藥店將成為展覽和傳承中華傳統健身項目的國醫國藥館;工人俱樂部將作為懷舊劇場使用,成為文創産品、文藝影視作品創作展示交流區。

  在拆遷過程中,工作人員收集的生産、生活老物件也將進入“體驗式”陳列館。居民將在這裡以開放性、互動性的方式參觀,近距離觸摸展品,找回記憶與鄉愁。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是文化的載體。”張欣説,建成後的五大組團老建築被賦予新功能,將在城市文化傳承和居民社區認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古都北京需要保護、傳承的歷史建築特別多,以前的簡單拆除更新已經不適應城市發展需求,有機更新必須充分重視與尊重城市的遺産價值。

  目前,五大組團老建築已經完成遷建,新安森林公園的園林景觀建設也在緊鑼密鼓進行。如果一切順利,何燕燕和她的鄰居們將在明年年底搬到新家,同時見證承載他們記憶的五大組團老建築正式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