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濟神州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做化合物提純。
“澤布替尼”是一款治療淋巴瘤的國産新藥,現已納入國家醫保目錄,造福國內患者。同時,它還走出國門,在全球45個國家或地區上市,實現中國原研抗癌新藥出海“零的突破”。
這粒藥的背後,紮根昌平區生命科學園12年的生物醫藥企業百濟神州,已快速成長為中國原研新藥領軍型企業,成為近年來北京醫藥健康産業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
新藥研發,往往要經歷“靶點發現、驗證”“化合物分子即藥物發現”“藥物臨床研究”等多個階段。投入高、週期長、失敗風險大是新藥研發的特點,業界一直有“雙十”定律一説:研發成功一款原研新藥,通常需要約10年時間,耗資10億美元。而百濟神州自主研發的靶向藥物“澤布替尼”僅用時8年就走完了上述歷程,並成功在中美上市。
相比全球第一代同類産品“伊布替尼”,“澤布替尼”具有優化的立體結構,能對BTK這個關鍵蛋白産生深度專一抑制,疾病緩解效果更佳,安全性更好。
這款新藥的成功研發離不開高水準的研發隊伍。百濟神州高級副總裁、化學研發負責人王志偉介紹,除了首批初創科學家外,企業在人才隊伍建設上,吸收了首都科研院所優秀畢業生,北京市、昌平區也積極為人才提供住房、落戶等政策支持,讓研發團隊得以逐步壯大,且能夠心無旁騖搞科研。
成立12年來,百濟神州的業務遍及全球多個地區。2016年成功登陸美國納斯達克,2018年在香港聯交所上市,2021年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先後建成了蘇州多功能産業化基地、廣州生物藥生産基地並投産。多年來沒變的,是公司始終將科學研發放在北京。
“就像美國波士頓、舊金山的高校、生物醫藥公司集聚一樣,北京也擁有優質的學術環境和豐富的臨床資源,我們和大學教授、主治醫師可以開展經常性的學術探討。”王志偉説,“‘澤布替尼’在美上市前,我們的申報數據需要一項在中國開展的2期臨床試驗。這項研究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的支持下,得以在短期順利落地開展,最終證實了這款藥物的效果。”
除了“澤布替尼”,百濟神州還有2款自主研發産品已獲批上市,另有數十款自主研發的在研候選藥物已經推進到臨床試驗階段,有望逐步實現商業化。
大量的管線藥品研發需要更多實驗室空間和儀器設備,企業目前的空間已經不能滿足需求。“這時,生命科學園管委會給了我們很大幫助,安排專門的‘服務管家’,一對一了解企業需求,很快幫我們落實了擴建新基地的相關規劃方案。”百濟神州新一期創新藥研發中試生産基地項目計劃年內開工,建成後將新增約3.5萬平方米發展空間,進一步提升企業研發能力,推動創新成果落地轉化。
百濟神州是一個縮影。在昌平生命科學園,聚集了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國家蛋白質科學中心等一批高水準研發機構,匯集了200多名頂尖科學家和高層次人才,入駐了百濟神州、萬泰生物等500多家創新型醫藥健康企業。生命科學園呈現生機勃勃的發展態勢,成為企業家和科學家創業的沃土、投資的熱土、生活的樂土。
當前,醫藥健康産業已經成為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北京自貿區的核心支柱産業。為加快釋放醫藥健康産業政策紅利,北京市出臺了《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力爭到2023年,北京健康産業營收突破3000億元,在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取得更多原創性突破。(北京日報記者 孫雲柯)
專家點評
“北京智造”成醫藥健康協同發展新名片
醫藥健康産業是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也是世界各國高科技競爭的制高點,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更是加速了生命科學領域的創新突破。
近年來,北京市高度重視醫藥健康協同發展。借助“五子”聯動落地,緊抓北京打造國際科創中心和“兩區”建設的機遇,北京明確提出要把醫藥健康産業打造成為助推北京創新發展的“雙發動機”之一,出臺了《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1—2023年)》《北京市生物醫藥全産業鏈開放實施方案》等多個支持醫藥健康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政策措施,搭建産業創新研發平臺和服務平臺,健全補齊醫藥健康産業鏈,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環境,高品質服務於創新藥企,從戰略部署、産業規劃、制度政策、營商環境等層面持續推進産業集聚發展。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戰略性新興産業,醫藥健康産業已經成為北京最具創新驅動特點、最有發展優勢的高精尖産業。
作為在京醫療機構,我們切實感受到,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京産創新藥物和創新醫療器械開始走進醫院、造福患者,北京研發、北京創造、北京智造正在成為北京醫藥健康産業發展的新名片。
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北京醫藥健康産業必將贏得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係北京大學國際醫院院長助理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