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完成了既定的目標要求,在推進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和全民共建美麗中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十四五”期間,繼續深化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筆者認為,要促進“三個轉變”,推進“五化”建設。
在理念上促進“三個轉變”
從破除“鄰避”問題向破除“鄰避”問題與推進社會共治並重轉變,凸顯設施開放工作對促進環境社會治理的貢獻。曾經有一段時間,垃圾、危險廢物處置等項目上馬,經常會遇到項目地周邊居民的反對,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通過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讓公眾反對或者警惕的項目,變成可看、可感、可評,減少項目的“神秘感”,以此消除公眾的誤解,這是“鄰避”轉化為“鄰利”的積極探索。“十四五”期間,要通過設施開放工作打通基層環境社會治理“最後一公里”,吸引不同利益相關方參與環保社會議題的討論,搭建黨政界、企業界、知識界、媒體界以及社會組織等社會複合主體多元協商共治的平臺。
從知識分享向知識分享和理念傳播並重轉變,凸顯設施開放工作對傳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貢獻。從實踐來看,不少設施開放單位,將工藝流程、生態環保知識的介紹當作重要內容,但如果針對普通非專業人士,現場參觀或許只是增加一些感性認識。對公眾來説,與其説是專業知識的獲取,倒不如説是生産經營過程中生態環保理念的傳遞,以及企業生態環保行為的展示。“十四五”期間,推進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要更加注重分享企業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做法,環境友好理念在生産經營過程中的落實,以及企業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踐行。要從企業環保基礎設施投入、綠色生産轉型、生態文化營造等方面,對公眾産生影響,更好實現生態環境宣教功能。
從公眾監督向公眾監督和信息披露並重轉變,凸顯設施開放工作對推進企業環境信息公開的貢獻。設施開放本質上也是一種信息公開,通過公開倒逼企業改善內部環境管理,在減污降碳和規範化上下功夫。生態環境部近日印發《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對披露主體、八類需要披露的信息內容等提出了要求。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可以倒逼企業練好公開的內功,有助於推動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因為良好的信息披露,是公眾有效監督的前提。
在路徑上推進“五化”建設
場景化。設施開放不僅是一群人來參觀訪問,設施開放活動要有場景的儀式感,要對開放的單元進行設計。比如,分成展廳、車間、互動等區域,通過場景再造、流程優化,展示更優的企業形象,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要將設施開放單位打造成向公眾傳播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陣地,成為企業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鮮活案例。
標準化。目前線上、線下開放齊頭並進,但各地各類設施開放的品質和水準參差不齊,用戶體驗和開放效果也各有差異,有必要對共性的問題進行標準化。可以實行“1+X”模式,“1”就是共性的內容,要進行標準化,“X”是個性化的展示,這樣既能確保開放活動品質不變,又能讓各地各單位展示自身的特色。此外,建議對一些概念性的內容進行標準化界定,比如線上開放的定義,避免統計口徑不一,影響數據的客觀性。
人本化。要體現以人為本,在硬體方面,更加注重方便參觀體驗,更加照顧不同群體的參觀需求,比如要有展廳、視聽室、參觀通道、互動休息區等。在軟體方面,內容表述上要努力將深奧的專業語言轉化為通俗易懂的詞句,同時儘量圖文並茂、動靜結合,增加趣味性,啟發引導公眾的信息獲取欲,增強參觀體驗和效果。
數字化。要用好設施開放小程式,不斷迭代升級,納入全國生態環境大數據建設整體框架,打造數字化應用場景,進行可視化呈現。研究設施開放評估方法學,對設施開放工作從空間(行業、區域覆蓋面)、時間(時段、時長活躍度)、主體(人數、群體參與度)等維度進行評估,為調度和推進設施開放工作提供決策支持。
全域化。目前除了規定的四類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外,一些地方還探索向鋼鐵、石化、電力等領域拓展。浙江省一些地方將推進設施開放與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命名相結合,將設施開放單位打造成為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將設施開放單位作為生態文明示範創建的細胞,這有利於設施開放工作在全域推進,也有利於打造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線下傳播矩陣。環保設施開放工作還可以拓展到各種類型的企業,鼓勵企業向公眾開放,增加企業生産的透明度,構建和諧的社企關係。
總之,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連接著政府、企業、社會等各個主體,謀劃好“十四五”期間環保設施開放工作,既是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也是提高全社會生態環境保護意識的有效舉措,對加強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傳播、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者 虞偉 中國計量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