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發佈《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等五項標準

2022-01-26 10:13:00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近日,生態環境部印發《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無人機遙感航測技術規範》《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 無人機遙感解譯技術規程》《入河(海)排污口命名與編碼規則》和《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風險源遙感調查技術規範》等5項標準,深入總結無人機、衛星遙感等現代技術在生態環境領域的實踐應用,首次較為系統地提出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和水源地風險源遙感調查工作流程、技術體系及參數。

  近年來,生態環境部相繼組織開展了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長江、渤海、黃河入河(海)排污口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不斷探索完善“高科技+笨功夫”的攻堅戰工作模式,取得顯著成效,積累了有益經驗。

  水源地保護專項行動自2016年啟動以來,歷時5年從長江經濟帶11省市逐步擴大至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採取“衛星遙感巡查+現場人員核實”排查模式方法,梯次推進水源地“劃、立、治”(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劃定、界標及警示標誌設立和環境問題整治)任務,精準識別並推動解決縣級及以上2800多個水源地1萬多個生態環境問題及風險隱患,逐步形成了水源地風險源遙感巡查技術規範。

  2019年以來,長江、渤海、黃河入河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深入開展,摸索形成“無人機航測、徒步現場排查、質控攻堅核查”三級排查模式。在長江排查中,沿江各地組織無人機飛行2300余架次,首次完成11省份63個沿岸城市2.4萬公里岸線的高精度全覆蓋巡查,影像精度達到0.1米,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品質,並形成排污口無人機遙感、圖像解譯以及命名編碼等技術規範。

  實踐證明,衛星、無人機+大數據等現代技術對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具有重要作用。《入河(海)排污口三級排查技術指南》等5項標準經過各地實踐驗證、反復修改完善,凝聚了廣大一線生態環保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反映了現代技術推動生態環保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加強無人機、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為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提供有力支撐。(中國環境報記者童克難 見習記者于天昊)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