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市場調研公司歐睿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近日發佈了《2022全球十大消費者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對2022年的消費趨勢進行預測,趨勢之一便是:追求環保。
而這一趨勢在虎年春節期間就得到了印證。2月6日,阿裡巴巴發佈的《虎年春節消費趨勢報告》顯示,春節期間,天貓綠色家電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10%,更省電的一級能效産品銷售佔比大幅提升。
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越來越多的公眾對綠色消費青睞有加,通過購買綠色産品等方式向綠色低碳轉型,讓“綠”盡染生活。
消費者“綠色”期望值增加,綠色消費漸成風潮
《2022全球十大消費者趨勢》中報告顯示,2021年,約65%的全球消費者擔心“氣候變化”問題,消費者逐漸意識到個人行動對於氣候變化的影響以及氣候變化對日常生活的影響,開始更加關注環保行動和購買決策。
據統計,67%的消費者在2021年嘗試通過日常活動為環境帶來積極影響。1/3的全球消費者積極並主動減少個人碳排放,1/4的消費者採用了碳抵消補償方案。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少環保主義者開始做出更加可持續的選擇,綠色行動和低碳的生活方式將會持續。同時他們期望品牌在銷售的産品中主動採取更為實際的低碳措施,並及時付諸行動。
“買家電時我會傾向於選擇節能産品,如節能冰箱、節能空調,省錢的同時也更能省電。”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楊女士説道。在消費者的“綠色”期望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加持下,綠色消費漸成風潮。
基於此,企業若想要贏得更多公眾青睞,應盡可能提供經過低碳足跡認證的産品,並提高透明性。更多帶有碳足跡認證和有綠色標簽的産品,有助於建立消費者信任感,促使消費者作出更明智的選擇,他們更願意為與自己價值觀一致的品牌買單。
報告顯示,關注氣候變化的消費者也開始減少塑膠的使用頻次,降低食物浪費並加強物品回收利用等。“平時在家裏做飯夠吃就行,基本都是‘光碟’,也不喜歡吃剩飯”,“家裏不穿的衣服我經常放進小區自助衣物捐贈箱中”,越來越多的身邊人開始積極行動。
但報告也指出,對於低碳飲食、節能家居和環保出行方式,目前仍處於萌芽階段。
生活方式迎來變革,二手消費市場“火爆”
如今,越來越多精打細算的消費群體開始逐漸減少開支,在決策過程中變得更為務實、理智。這一結果直接導致了二手消費市場的“火爆”。
報告分析指出,消費者的思維模式開始從“持有”轉變為“體驗”,逐漸消除對二手物品的偏見,經濟實惠成為首要考慮因素。同時,消費者希望實現可持續的生活方式並減輕對環境的影響。受這些因素推動,購買二手物品漸成主流。
在復古和慢時尚潮流的影響下,這一趨勢在服裝市場上蔚然成風,年輕一代開始在二手物品中探尋獨一無二的身份感。報告數據顯示,1/5的消費者表示未來會考慮購買二手物品。此外,消費者也在不斷清點個人物品,判斷哪些是需要保留、轉賣或捐贈。“我們家寶寶不用的圍欄、玩具,不穿的衣服、鞋子,我會轉送朋友,或在朋友圈、寶媽微信群、閒魚上便宜轉賣。有時候我也會在寶媽群裏淘一些二手物品。”一位“90後”寶媽表示。
隨著二手交易APP的涌現以及消費者可持續性意識的增強,追逐二手消費的潮流仍將大行其道。
與此同時,企業也開始實施新的業務模式並採用循環經濟概念,回購計劃、可重復利用的包裝、翻新産品服務等新型服務方式層出不窮,各交易平臺也提供多樣化的品牌和商品種類,以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
據報道,瑞典傢具巨頭宜家公司(Ikea)將在澳大利亞推出在線銷售平臺以進行二手商品交易,平臺于2022年初試行。宜家表示,此舉是為了讓宜家産品被盡可能地長時間使用,促進循環經濟中的産品重復使用和共享。對於從實體店以及網上購買的二手宜家商品,其售價不會超過原價的50%。
據法新社報道稱,自法國今年初實施新的反浪費法以來,國內的奢侈品牌一改過去直接銷毀滯銷産品的策略,轉而採取向內部員工打折出售、捐贈或回收再利用的方式。品牌設計師們也開始利用廢棄或剩餘材料進行産品的升級回收,奢侈品牌愛馬仕表示,2020年公司售出3.9萬件升級改造産品。
由此可見,二手消費潮流將促進可持續生産和綠色消費,並提高品牌聲譽,同時為環境帶來積極影響。
都市化田園生活成為消費者新嚮往
尋找“戶外綠洲”,抽出更多時間去擁抱自然,那些嚮往田園的都市人們正在將這種行動變成長期的生活選擇。
城郊和鄉村地區可以提供更開闊的住房空間和更宜人的自然景色,優質的空氣、順暢的交通以及極簡和可持續的生活理念。報告指出,在發達國家或地區,由於城鄉基礎設施差距較小,通勤方便且住房成本低,人們的遷移趨勢更為突出。
而對於希望留在城市,同時又嚮往田園生活的都市人,他們則期望獲得離家更近的綠色空間以及更加快捷的通勤,這些需求正在重塑他們對於居住環境的偏好。
因此,在大城市地區推出更多可持續性計劃,更能引起嚮往田園生活的都市人的共鳴。通過建立室內農場和屋頂花園,可將本地來源的産品送至城市居民步行可達的範圍內;將空置或未使用的基礎設施重新改造為公園和綠色空間,將對人口密集的社區産生積極的影響;企業和政府可以打造“微型城市”,建立15分鐘生活圈,使居民能夠便捷地到達商店、餐館或學校等場所,從而減少碳排放。
“更豐富緊密的居住生活圈和以步行為主的生活方式,不僅是面向人類長遠發展、低碳環保的科學選擇,更是為人民生活帶來便利與滿足的本能選擇。”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趙幸表示。
無論是在城市、城郊還是鄉村,消費者都希望獲得安全、潔凈和綠色的環境。社區的開闊性和可持續性,是影響回歸田園生活人群去處的決定性因素。未來,如果能夠增加電子商務分銷渠道,擴大可持續産品線,並滿足回歸田園生活的消費者需求,將成為企業的制勝之道。
歐睿國際生活方式部門主管Alison Angus表示:“企業需要隨著消費者偏好的快速變化而轉型。展望未來,企業在恢復到疫情前狀態的過程中,可能有著不同的結果。”
數字化創新重塑了零售商、製造商和消費者之間交流的方式,報告指出,千禧一代、Z世代作為未來最大的消費群體,將利用各種工具來確保最大限度減輕對氣候變化的影響,並認為自己的選擇可以帶來改變。對於品牌來説,推出符合環保主義的産品和服務越多,就越能引起追求“綠色”消費人群的共鳴。(中國環境報記者 周亞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