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海灣 長治久美

2022-02-23 17:53:4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鄭思雯

河湖海灣 長治久美_fororder_8

  江蘇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藍天碧海,濕地斑斕,麋鹿撒歡。

  孫家錄攝(人民圖片) 

  人們常説,有水的地方就有靈氣,有海的地方就有力量。千百年來,人們從江河湖泊中取水用水、浣紗洗衣,向海洋深處打撈漁獲、勘探資源,河湖海灣的生態環境與人類生産生活息息相關。守護清水綠岸,留住凈灘美灣,不僅能維持良好的生態環境,也能為人們提供親水近海的活動空間,感受地球家園中的流動之美。

  誠然,美麗河湖、美麗海灣使人心嚮往之,但水生態、海洋生態環境方面的治理保護卻刻不容緩。河流斷流改道、湖泊面積萎縮、水體黑臭等水生態環境問題曾普遍存在於內陸水域,受到污染的江河水流匯入大海更進一步加劇了海洋污染。與之相應的,是肆虐蔓延的水華赤潮、屢見不鮮的沿岸垃圾和難覓蹤跡的魚類鳥類。

  因此,系統解決河湖海灣的生態環境問題,恢復並保持局部水體的生態平衡,需要久久為功,綜合治理。

  污染在河裏,根子在岸上。精準治理河湖污染,需要水岸同治。在浙江湖州,下渚湖曾因過度水産養殖、禽畜養殖污水直排等污染問題,成為臭氣熏天的“垃圾湖”。為恢復昔日原生態的湖泊風貌,當地打出截污、清疏、修復與管護的“組合拳”。在岸上,從源頭處截留養殖污水,創造了池壩結合的水産養殖尾水治理模式;在水下,針對湖區和環湖主要河流清淤疏浚,並建設了10萬平方米的“水下森林”,加速水生態健康恢復。如今,“垃圾湖”已恢復了清秀的模樣,還吸引了朱鹮等珍稀鳥類在湖邊濕地自然繁衍。

  修復受污染的河湖水體固然對海洋生態有所助益,但要維持海洋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仍需解好“水動力”這道必答題。海岸沿線持續穩定的水動力,是為海洋生物提供適宜生長環境的重要條件,人類活動所需的圍海設施時常成為水動力的障礙。如何有效恢復海岸沿線水動力?一批“美麗海灣”示範地區給出了答案。

  在丹東大鹿島,原有碼頭由重力式改造為透水式,促進灘塗貝類的生長;在三亞小東海,遊艇碼頭棧橋和海上餐廳平臺被完全拆除,為珊瑚移植與修復創造良好條件;在黃河入海口墾利段,當地政府拆除了影響水動力的圍海養殖池塘,進行潮溝聯通,對修復海域進行微地形改造,減緩潮汐流速,便於海洋生物産卵。

  美麗河湖、美麗海灣的建設往往還能帶動“美麗經濟”的發展。做好減污降排的“減法”和生態修復的“加法”,有利於實現産業轉型、生態旅遊的“乘法”。新安江漁民退船上岸,拆除養殖網箱,減少了漁業污染,探索山泉流水養魚的生態養殖産業,綜合産值約4億元,走上“草魚變金魚”的致富路;青島靈山灣通過河海共治、增加綠化等方式讓沿海生態返璞歸真,打造騎行慢道、親水步道、觀景平臺等要素構成的“慢行系統”,每年接待遊客200多萬人次,更吸引了影視産業的百億級項目入駐。事實證明,實現人水和諧、人海親昵,能讓居民切實感受到生態效益與經濟社會效益的統一。

  其實,要讓河湖海灣“朱顏不改”,我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只有做到長效監管不缺席、治理水準再提升,“渚清沙白鳥飛回”的美麗圖景才能長留于神州大地。未來,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助力水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韌性的提升,讓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常伴左右。(作者 朱金宜)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