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加快構建現代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2022-02-25 10:35:29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鄭思雯

  2021年年初,陜西省寶雞市眉縣常興鎮的一家污水處理廠因未按規定對其所排放污水進行自行監測,收到了一紙十萬元的罰單。值得注意的是,這一違法行為的發現,既非執法人員現場查處,也非周邊村民舉報,而是通過一個類似“天眼”的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發現的。

  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發現問題、現場檢查緊隨其後的執法監管方式,正是陜西省近年來推進環境監測、執法、信息化“三大體系”建設,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的全新嘗試。

  探索建立環境監測執法聯動機制

  張輝是一名生態環境執法人員,他一邊瀏覽著監控系統中排污企業的污染物排放情況,一邊熟練地向記者介紹,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是如何幫助他們不用親臨現場也能發現污染情況。

  “首先是看各項污染物排放數值的顏色,綠色代表正常,黃色表示異常,紅色則表明污染超標。其次是看數值的大小及變化,如果污染物數值連續不變,或是忽大忽小,就表示監測異常,需要重點關注。”張輝説道。

  寶雞眉縣常興鎮收到罰單的這家污水處理企業就是因為監測數值異常,引起了張輝的注意,在他與同事一同去企業進行現場核查後開出了罰單。

  “在線監管一方面可以節約行政成本,另一方面對企業的監督是連續的,也就增強了企業的自律。”寶雞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副支隊長王世泰説。

  陜西省生態環境執法總隊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線監控通過發揮監控數據服務執法監管工作,逐步形成了上下聯通、左右互動、信息共享、各負其責的污染源自動監控運管工作體系,為科學決策和環境執法提供了有力依據。

  近年來,陜西先後印發環境監測和環境執法兩大體系建設實施意見,建立聯合機制、開展聯合練兵、實施聯合行動,執法監測隊伍高效聯動,一步步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左右手”同步發力、同步提升,持續提高生態環境保護執法監測隊伍正規化和專業化水準。

  推行市級交叉運維省級統一質控模式

  2021年7月,記者跟隨咸陽市環境監測站數據中心的工作人員,來到位於西安市草堂科技産業基地的省控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一起巡檢。令記者納悶的是,咸陽市的監測人員怎麼跑到了西安去巡檢?原來,這是陜西省在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建設上推行的一個新舉措——“交叉運維”。

  2021年,陜西抓住省以下環境監測機構垂直管理改革的契機,強化省市縣三級環境監測機構事權管理,實現統一組織領導、統一制度規範、統一網絡規劃、統一數據管理、統一信息發佈的“五個統一”。

  從2021年4月開始,包括西安市、延安市、漢中市在內的12市區環境監測站開始與第三方運維企業進行運維工作交接。按照“以事帶人、以事強隊、以事提質”的指導思想,根據“就近交叉、區位匹配、數量匹配”的工作原則和“相對集中、便於管理”的工作思路,陜西將185個省控環境空氣品質站點從第三方運維企業手中收回,推行市級交叉運維、省級統一質控的模式。

  依據“交叉運維”新模式,咸陽市環境監測站對西安市省控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開展運維。

  “每週都要巡檢一次,主要是看站點周圍的環境,站點設備是否安全,站房是不是漏水,採樣頭有沒有堵塞,每天對站點的數據進行遠程審核,看有沒有異常。”咸陽市環境監測站監測人員告訴記者。

  “在‘交叉運維’開始之後,各市站目前來講運維品質都是非常好的,數據傳輸率和數據有效率都能達到我們的運維要求。”陜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大氣環境檢測室副主任鄭淏説道。

  高品質監管確保數據真實

  監測數據的真實性是生態環保工作的生命線。按照“誰出數、誰負責”的原則,2021年,陜西先後出臺《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品質管理規定》和《陜西省生態環境監測技術人員持證上崗考核規定》,建立內部品質控制為主、外部品質監督為輔的管理制度,推動環境監測機構實驗室信息化系統建設,實現監測活動實時監控、全程留痕。

  為嚴厲打擊監測數據弄虛作假,陜西省還研究出臺監測站點管理辦法,探索建立監測機構信用評價制度和政府購買監測服務禁入制度,發揮市場機制和公眾監督作用,構築“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品質防線。

  有了政策支持,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就如同有了“尚方寶劍”。2021年7月,渭南市生態環境局採取自查和抽查相結合、執法與監測相結合、專家會診與企業整改相結合、多部門聯動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89家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設施規範建設、設備運行、維護管理、信息公開、執行標準和是否存在自動監測數據弄虛作假等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共抽查重點排污單位自動在線監控設備35套,其中涉水企業14家、涉氣企業21家,對14家污水處理廠進行採樣檢測、比對監測和質控核查,共檢查發現76個具體問題。基本摸清了轄區內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測設施的安裝運行情況,並建立自動監測設備安裝清單和問題臺賬。

  下一步,陜西將持續推進現代環境監測體系建設,認真落實“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規劃,重點抓好秦嶺、黃河、漢丹江等重點區域、流域監測網絡建設,抓好銅川市碳監測試點建設,穩步推進全省碳監測工作,力爭到2025年,基本建成環境品質、生態品質和污染源監測全覆蓋的生態環境智慧感知監測網絡,基本形成科學、獨立、權威、高效的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中國環境報記者 肖穎 李濤)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