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完成首個石庫門里弄架空線落地項目

2018-03-29 10:22:15|來源:解放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90年石庫門上空的“雞肚腸”不見了,黃浦完成首個石庫門里弄架空線落地項目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_副本

  馬當路上的西成裏小區,是有著90多年曆史的老石庫門建築群,最近居民發現小區變了樣:狹窄、昏暗的弄堂變得暢亮、整齊,弄堂上空原先橫七豎八、千絲萬縷“雞肚腸”似的管線不見了蹤影,自家的有線電話聲音不再有雜音,電視畫面也不再有雪花相伴。原來,這是小區弱電架空線落地改造後帶來的變化。

  "雞肚腸"不美觀且具有安全隱患

  毗鄰新天地西側的西成裏,是衡復風貌保護區內的二級舊裏,為始建於1926年的老式石庫門里弄,與普慶裏、新民村等組成西成居民區,內有大韓民國臨時政府舊址、第三次工人武裝起義舊址、張大千故居等名人故跡,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_副本

強弱電線纏繞在一起,非常危險。海沙爾攝

  去年,街道在區市政管委會、區房管局等部門指導下,對西成裏開展了以恢復歷史風貌為重點的“微更新”工程:維修恢復石庫門、青灰色磚墻,鋪設青石板路面,修建集成廚房,改建公共衛生設施,新建睦鄰服務站、監控系統,增建文化設施及綠化景觀等。老式里弄舊貌煥新顏,重現上世紀二十年代石庫門里弄歷史風貌。

  不過,美中不足小區上空的架空線淩亂不堪、強弱電線交織纏繞。由於歷史原因,西成裏不少電錶是居民當年自行安裝的,設計與配置不規範,隨著家中的電器與網絡越來越多,一根根電線就這樣拉起來。西成裏居民形象地把這些細而黑的電線稱作“雞肚腸”。“雞肚腸”不美觀,更是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強電與弱電線路交織纏繞,居民家中電話雜音難除、電視畫面雪花常伴。

  今年年初,結合大調研工作,街道主要負責人深入西成居民區開展調查研究,傾聽居民意見建議,多數居民要求將架空線埋入地下或進行梳理歸整。

  螺螄殼裏做道場,實現使用無縫銜接

  不過,“石庫門里弄架空線落地改造,全市尚屬首次,沒有現成的案例經驗可借鑒,存在一定的難度。”街道負責人説。

  第一,弄堂狹窄、地下管網密布,開挖難度高。西成小區主弄堂最寬不過5米,支弄堂寬度不到1米,地下燃氣管、下水道、自來水管密布,開挖路面既缺場地,又存安全風險。第二,弱電管線數量眾多,下地穿管、室內佈線受限。弱電架空線所涉部門各不相同,室內佈線涉及千家萬戶,不僅協調存在困難,而且90多年的老房子與商品房不同,公共部位跼踀,內部佈線是一大挑戰。第三,弱電管線切割與居民利益密切相關,需無縫銜接。現代生活居民離不開網絡,特別是居家辦公、做證券的居民,更不能有半點閃失;小區1700余戶網絡用戶,運營商各不相同,每家每戶的管線切割都不能有差錯。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9_副本

施工中,梳理出來的電線

  實施工作也是千頭萬緒,街道積極爭取各方支持,同時協調施工種種事項,力爭做到不擾民。

  針對弱電架空線落地改造所涉部門多、協調層級多、切割要求高的特點,街道在區委大調研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支持下,及時協調區建委、區房管局等部門,對西成小區弱電架空線落地改造進行現場勘察,組織實施落地改造。街道、居委會則同施工隊,根據弄堂寬度、室內佈局等實際情況,逐點逐戶進行勘察、規劃設計,一點一方案,一戶一策略,儘量做到不擾民。為克服弄堂狹小、室內公共部位缺乏,佈線困難等問題,堅持先室內、後室外,先小區、後路面順序進行管線鋪設,確保居民家庭、公共線盒、運營商光纖終端有效對接。

  上月上旬,西成裏基本具備管線落地條件,但要完成新老線路精準切割,實現無縫銜接是架空線落地改造的關鍵環節,需要現場切割、入戶調試,在確保居民正常使用的情況下才算切割成功。小區大部分居民週一至週五白天上班無人,居委會只能加班加點,利用工作日晚上、雙休日的時間,協助施工人員逐戶進行切割、調試。通過近1個半月的連續切割調試,小區97%以上居民用上了新鋪設的光纖,網速、高清電視信號等較以前有了較大提升,沒有發生一起錯接漏接、一起居民投訴等問題。

  為確保“雞肚腸”不會返潮,西成居委引入法律顧問,發動居民商定小區管理規則,並制定面向居民、具有法律效力的“石庫門里弄住戶守則”,對小區住戶今後安裝寬頻網絡、拉接管線及私接亂拉行為進行規範。對運營商加強管理,與已進入小區的運營商簽訂公約,今後居民申請安裝的通訊網絡等管線必須通過地下管線引接,不得發生架空線行為,同時建立運營商進小區準入機制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