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浦江蘇州河沿岸規劃徵意見 建世界級濱水區

2018-08-24 08:52:46|來源:東方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打造世界級濱水區 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建設規劃徵集意見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_副本

圖為黃浦江兩岸規劃圖

  黃浦江、蘇州河(以下簡稱“一江一河”)是上海建設“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代表性空間和標誌性載體。2017年,黃浦江沿岸45公里公共空間貫通,2018年上半年啟動了蘇州河中心城段濱水貫通工作,預示著一江一河的規劃建設工作已進入全面提升的關鍵階段。

  8月23日,東方網記者從上海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局獲悉,為貫徹“上海2035”總體規劃要求,市規土局組織開展了《黃浦江、蘇州河沿岸建設規劃》編制工作,提煉規劃核心內容形成公眾版成果,向全社會徵集意見。在新時代背景下,一江一河將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濱水區。

  黃浦江:全球城市發展能級的集中展示區

  黃浦江是上海城市的標誌性空間,也是上海近代金融貿易和工業的發源地,沿岸的變遷是上海城市發展歷程的縮影。此次規劃範圍包括黃浦江閔浦二橋至吳淞口的沿岸地區,河流長約61公里,進深2至5公里,涉及寶山、楊浦、虹口、黃浦、徐匯、閔行、浦東、奉賢八個行政區,沿岸地區用地約200平方公里。

  根據規劃,黃浦江沿岸地區將建設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空間載體,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貿易、文化創意、科研研發功能的匯集地。以外灘陸家嘴金融中心為核心,進一步提升能級,向上下游輻射多元金融産業業態,以關聯産業配套帶動新興商務區的崛起。同時,通過統籌黃浦江全流域的人文、景觀、生態等遊憩資源,發展世界級水岸遊覽功能,形成水陸聯動、多元體驗的全域旅遊空間。

  黃浦江沿岸地區是體現高等級文化影響力、景觀特色鮮明的標誌性展示窗口,通過打造全方位貫通可達、景觀優美、設施完善的公共空間,將黃浦江沿岸塑造成世界一流的城市公共客廳,真正“還江於民”。依託生活型街道、沿路綠帶、地塊內部弄巷等實現垂江聯通,根據場地特點設置各種規模的濱江開放廣場,形成活動節點。並關注遊憩、居住、辦公等人群差異化需求以及弱勢群體需求,結合人群活動密集情況配置集中的綜合服務點(驛站)。

  黃浦江沿岸地區還將建設具有宏觀尺度價值的生態廊道,發揮更高能級的生態效應。目前已經規劃了世博文化公園等一批重要生態空間,預控大型濱水結構綠地,增加規劃公共綠地,通過多樣化綠化設計,建立多層次的綠化系統,注重植物科學配置,構建全市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體系,指導海綿城市建設工作。

  根據黃浦江及周邊地區發展演變過程,進一步拓展濱江各類保護保留對象,加強歷史建築公共利用,形成新的文化場所,打造更具歷史積澱的人文水岸。同時,根據全球國際化大都市天際輪廓的綜合效應,以黃浦江為窗口,塑造海派特色的濱水空間景觀。針對外灘等現狀色彩較理想的建成區段,加強現狀色彩保護。針對徐匯濱江、楊浦濱江等改造、新建區段,在規劃設計和建設管理階段,明確建築色彩設計要求。

黃浦江蘇州河沿岸規劃徵意見 建世界級濱水區

圖為蘇州河沿岸規劃圖

  蘇州河: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範區

  蘇州河具有豐富的人文資源和濱水景觀,是密集城市中稀有的城市開敞空間。此次規劃範圍包括蘇州河黃浦江河口至市域行政邊界線。其中,中心城段規劃範圍東起蘇州河黃浦江河口,西至環西一大道(外環線),河流全長約21公里,涉及黃浦、虹口、靜安、長寧、普陀、嘉定六區,郊區段長約29公里,涉及嘉定、青浦、閔行三區。總面積約139平方公里。

  根據規劃,蘇州河沿岸將實現中心城區段全線貫通,開展濱河道路慢行優先化改造,實現“臨河可見河”。同時,推進跨河橋梁建設,實現合理的橋梁間距和梁底標高,提高慢行過河的舒適度和便捷性。

  據介紹,在北京東路、蘇河灣、M50、長風西片、臨空商務園區等重點轉型提升地區,引入文化、創新、生活服務等特色功能,建設宜居宜業的複合城區。未來,蘇州河沿岸將新增7處旅遊碼頭,強化水上旅遊功能,開展龍舟賽、皮划艇等水上活動,實現水陸聯動。

  關於市民關心的水質問題,規劃明確,將對蘇州河全流域進行水體治理,基本消除劣V類水,打造人類與動植物共融的優質活動場所。中心城區段將因地制宜挖潛多類型的生態空間,結合濱河綠帶串聯公園綠地。外環外區段結合生態廊道建設,串聯淺灘濕地、郊野公園等大規模生態示範區。

  蘇州河是民族工業的發源地,規劃建設將普查各歷史時期、各種類型的保護對象,重點加強對於里弄建築和工業遺産的保護利用。結合區段功能和風貌主題,活化利用四行倉庫分庫、福新麵粉廠等歷史建築,植入公共功能,加強與市民生活的聯動。

  為了凸顯蘇州河“河窄、灣緊、橋多、樓密、路近”的特色,保護河口段經典歷史建築群及其天際輪廓線,規劃加強了沿岸建築高度與天際線管控,重點優化歷史建築密集、河灣半島等特殊區域的景觀形象,設置適宜步行節奏的、較高密度的觀景點,塑造人性化的濱河景觀空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