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另一場競賽——服務保障人員的“全運十二時辰”
2021-09-17 10:30:59來源:新華社編輯:王悅陽

  新華社西安9月17日電 題:另一場競賽

  ——服務保障人員的“全運十二時辰”

  新華社記者陳晨、藺娟、付瑞霞、李華

  清晨7時,手機鬧鈴響起,將半夢半醒的侯玥琦徹底喚醒。起身、洗漱、更衣,半個小時之內,這位19歲的西安工業大學大三學生完成了全部準備工作。

  出門前,她對著鏡子喊了一聲“加油”,又特意為工作證別上了一枚全新的徽章——這是她用來激勵自己的方式。

  8時30分,侯玥琦出現在全運會媒體村的志願服務中心。在這裡,她要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新聞工作者提供諮詢、引導、解決求助等一系列服務。儘管戴著口罩,頻頻揚起的眉梢仍透出青春的活力。

  9月15日,第十四屆全運會在陜西西安開幕。作為十四運會15000余名志願者中的一員,早在去年10月,侯玥琦的全運時間就已經開啟。

  “我們經過了筆試、面試等兩輪選拔,最終能成功入選,真的很榮幸!”2017年,家在天津的她遺憾錯過了為全運會服務的機會,此番終於圓夢。但成為志願者不只意味著光榮,還有一份格外的付出。

  賽事知識、服務禮儀、陜西民俗、防疫須知……緊鑼密鼓的一系列培訓過後,9月3日,侯玥琦正式進入全運會媒體村工作。每天工作近9個小時,儘管有輪班,強度仍不小。

  “我們在各個崗位輪崗,有時要堅守在交通節點向過往人員問好、指路、打招呼。有記者遞過來冰糕,道一聲辛苦,我們都會微笑著婉拒,但心裏暖暖的。”侯玥琦練過4年田徑,但在全運會上,她卻不能到賽場觀看比賽。“有些遺憾吧,但一屆大型賽事的成功舉辦,總會有許多人在幕後默默付出,這也算是另一場競賽吧。”

  12時,全運會媒體村餐廳迎來用餐高峰。46歲的寇士偉頭頂廚師帽、身著白色工作服,在幾個餐廳間來回穿梭。自8月27日全運村開村以來,這位廚師長每天的睡眠時間不足5個小時。從早上5時30分起床一直忙到零點後,回到房間,倒頭就睡。

  寇士偉的全運時間,開啟於今年春節前。農曆臘月二十六,他便和負責全運村餐飲服務的北京京鐵天佑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團隊來到西安,完整經歷了古城由春到秋的時光轉換。從菜單製作、食材選擇到營養搭配,他一一過手,事無巨細。

  “每人每天的進食量大約是1300克,午餐用餐率最高,90%的記者會來吃飯。因為比賽大多是在下午和晚上進行,記者經常吃不上晚飯,所以夜宵的用餐率也有50%。這些都要綜合考慮,既不能浪費,也不能出現菜品斷供的情形。”寇士偉説。

  精確到克的數據,來自多年經驗的積累。曾全程參與過十二運會、十三運會、二青會、武漢軍運會等一系列賽事,寇士偉堪稱大賽餐飲保障界的“老兵”。此番“出征”西安,他和團隊成員精心設計了5個菜係、每餐100多個菜品,7天一循環,一週之內天天不重樣。他們還專門研究了陜西美食,推出的涼皮、胡辣湯、水盆羊肉等特色小吃,深受好評。

  食品安全無小事。開村以來,寇士偉每天的弦都繃得緊緊的。“有時候一整天都感覺不到餓,下班後一摸肚子,噢,還沒吃飯!”

  13時,媒體村門前的疫情防控崗位上,20歲的核酸採樣員任如玥已經身著防護服忙碌了一個上午。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舉辦的全運會,全體“村民”需要定期做核酸檢測,防控人員的工作頗為辛苦。

  隔著防護服和面罩,任如玥面容難辨,但嚴謹和細緻仍能從她的舉止間流露。瞄準咽部、快速取樣、裝入試管,這樣的動作流程,她每天都要重復上百次。

  “希望大家都能平平安安地來,健健康康地離開。”今年夏天剛剛步入職場,還未褪去青澀的她言語質樸,為全運會送上最真摯的祝福。

  19時,又有幾箱垃圾桶運送至回收站,58歲的李周玲協助志願者將之整齊歸位。在2個月前開啟她的全運時間之前,這位西安市臨潼區零口街道零垣村的村民,一輩子在家務農,從未外出工作過。

  “聽説全運村招人,我沒有猶豫就報了名。娃他爸説我沒出過門,不放心。但這家門口的大事,説啥也要來參與一下,也是給全運會做貢獻了。”第一次穿上工作服,第一次戴上太陽帽,李周玲的工作“初體驗”充滿新鮮。

  每天做4次消殺,及時轉運垃圾,工作忙碌異常,但她的臉上卻看不出疲態。“這幾年村裏的健身設施啥都有,晚上我們經常跳老年操、廣場舞,身體都鍛鍊出來了。人精神,就不覺得累。”

  零點過後,最後一班大巴車緩緩駛入媒體村,全運會的另一個賽場漸歸寧靜。夜幕深深,幾個小時之後,新一個黎明將如期而至。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